根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在今年 9 月,日本防卫装备厅(ATLA)高调宣布了一项“全球首次”的成就,瞬间引爆了军事圈的讨论。
他们声称,在海上自卫队的“飞鸟”号试验舰上,成功完成了舰载电磁轨道炮对海上真实舰船靶标的精确打击测试。
然而,日本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电磁炮目前的炮口动能仅为5兆焦耳。
与美国项目在中止前,由通用原子公司达到的64兆焦耳技术高峰,以及坊间流传的中国在“海洋山”号登陆舰上测出的约77兆焦耳的惊人数据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那么,日本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首秀”?
性能天堂与工程地狱
电磁炮的魅力,源于它对传统火炮化学能极限的彻底颠覆。
理论上,这种超高初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超过200公里的超远射程,足以在航母战斗群的防区外发起攻击。
弹药本身没有炸药,只是一枚金属疙瘩,单价可能低至几美元,体积小巧,一艘军舰的载弹量可以轻松翻上几番。
更诱人的是,它被视为对抗未来高超音速武器的终极解决方案。
用超高速去拦截超高速,这听起来是如此的合乎逻辑,也正是日本防卫省投入巨资研发40毫米防空反导电磁炮的核心驱动力。
可现实却是,电磁炮极端暴力的能量释放方式,使得炮管本身,成为了整个系统中最脆弱、也最致命的一环。
当数兆安培的电流瞬间通过导轨,产生的高温电弧和高速摩擦,对炮管的烧蚀是毁灭性的。
这道坎,当年领跑全球的美国海军都没能迈过去。
他们的项目之所以在2021年前后被叫停,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炮管寿命始终停留在“几发到几十发”的尴尬水平,距离实战要求的数千发寿命,遥不可及。
日本显然也深知这个痛点,其当前炮管寿命目标也仅仅是大于120发。
除了炮管,能源问题更是个“巨兽”。看看“飞鸟”号的甲板吧,那四个扎眼的白色集装箱就是电磁炮的动力系统,包括一个充电箱和三个储能电容箱。
如此庞大的体积,对于寸土寸金的现代化军舰来说,它不仅挤占了宝贵的空间,其单次发射的巨大瞬时功耗,更是对全舰电力分配系统和电磁兼容性的严峻考验。
战略宠儿与战术弃婴
尽管在工程上步履维艰,电磁炮在战略规划者的眼中,却始终是“天选之子”,被寄予了“改变战争规则”的厚望。
日本从2022财年投入65亿日元,到2023财年猛增至160亿日元,其战略指向异常清晰。
防卫省的宣传片中,更是毫不掩饰地将一个酷似中国052D型驱逐舰的模型作为假想敌,模拟电磁炮的攻击场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战术应用层面,现阶段的电磁炮却更像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婴”,难以有效融入当前的作战体系。
最大的短板,就出在弹药上。
到目前为止,包括日本这次测试在内,所有公开的试验打出去的都是无制导的实心弹丸。
说白了,它就是一颗飞得特别快的“铁疙瘩”。要想在200公里外精确命中移动目标,简直是天方夜谭。
真正的杀手锏,是能够承受数万G(重力加速度)过载的制导弹丸。
但要在如此极端的发射环境中,保护精密的引导头和控制舵面正常工作,其技术难度不亚于重造一门炮。
这个瓶颈不突破,电磁炮的打击精度和灵活性就远不如导弹,所谓的“远程对海打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一个致命缺陷,是持续射击能力。
至今,没有任何一国的样炮展示过连续高频次开火的能力。冷却问题、储能充电速度问题,都限制了它的射速。
日本规划的未来目标是每分钟10发,但这仍停留在纸面上。在需要饱和攻击和火力压制的真实战场上,打一发要“憋”半天的武器,其战术价值可想而知。
宣传明星与研发潜行者
面对同样的技术困境,世界主要玩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技术哲学和推进策略,日本、美国和中国,恰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路径。
日本选择的是一条“小步快跑、高调宣传”的路线。
他们1990年就有了构想,2016年防卫省正式立项投资,2018年公布了小型的16毫米原理样炮,再到如今40毫米样炮登上“飞鸟”号进行实弹测试。
在美国海军项目放缓后,日本与通用原子、BAE系统等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获得了大量技术支持。
可以说,日本更像一个勤奋的“追赶者”,通过不断地工程测试来解决问题,同时利用每一次“突破”来营造声势,争取国内支持和对外威慑。
而中国的路径,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2018年,072III型登陆舰“海洋山”号被拍到舰艏安装了一门尺寸巨大的电磁炮进行海试,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次实现大型电磁炮上舰测试。
随后,关于其发射25千克弹丸、初速高达7.3马赫、射程250公里的传闻不胫而走。
在那之后,中国电磁炮项目便再度归于沉寂.
它给外界的感觉是,中国的研发路径可能更侧重于在炮管材料、储能技术等基础科学层面寻求根本性的突破,一旦解决核心物理难题,后续的工程化将水到渠成。
别忘了,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成功,已经证明其在储能和能量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
结语
日本这次“全球首次”的舰载实弹测试,确实是一个新闻热点,但它并没有解决电磁炮面临的任何一个核心困境——炮管寿命、能源小型化、制导弹丸。
在此之前,任何所谓的“世界首次”,都更像是这场技术马拉松征途中的一个路标,而不是可以庆祝胜利的终点线。
参考资料:齐鲁壹点2025-04-17《军情室|“飞鸟”试验舰装备电磁炮,日本技术领先了?》
中国青年报2023-10-23《日本谋划与美国共享电磁轨道炮技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