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反对预制菜就是反人类——从钻木取火到外卖盒

0
分享至

三百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午后,一道闪电劈开天际,枯木在雷击中燃起熊熊烈火。逃窜的羚羊群中,一只年迈的个体不幸被火焰吞噬。当浓烟散去,南方古猿壮着胆子靠近——焦黑的羚羊尸体上,竟散发出从未闻过的香气。他掰下一条后腿,滚烫的肉汁在齿间迸发,氨基酸与脂肪经过高温转化的鲜味,彻底改写了人类的味觉基因。



但他没有把这顿“远古烧烤”当场吃完。残余的肉块被拖回洞穴,在岩壁的阴凉处晾晒。几天后,当打猎一无所获时,这些脱水的肉干成了救命的口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预加工”与“储存”——用火将食物的保质期延长,用提前准备对抗生存的不确定性。从这一刻起,“预制”就成了刻在人类文明基因里的密码。

往后的数万年里,人类围绕“如何让食物更耐存、更好吃”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探索,而每一步都是“预制”的延伸:

- 原始部落把捕获的兽肉埋进盐土,用盐分抑制细菌,制成最早的腌肉;寒冬来临前,将鱼挂在屋檐下风干,让北风带走水分,留存蛋白质;

- 农业革命后,收割的谷物要经过脱壳、晾晒、磨粉,才能从易腐烂的籽实变成能储存数年的面粉;古人发现,将谷物蒸熟发酵,能酿成酒、制成醋,让碳水化合物拥有更丰富的形态;



- 再后来,人类学会了用时间魔法创造美味:黄豆经过泡发、研磨、点卤、压制,变成能保存数月的豆腐;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凝结,成为乳糖不耐受者也能享用的奶酪;葡萄在橡木桶中发酵陈年,蜕变成醇厚的葡萄酒。

这些流传千年的食物,本质上都是“传统预制菜”。要是有人鼓吹“现杀现吃”才是食物的终极形态,不妨先扔掉家里的火腿、酱油、茶叶、方便面,再光着膀子冲进非洲草原,跟狮子抢一口带血的生肉——毕竟在他们的“理想饮食世界”里,祖先的智慧与文明的积累,都比不上“现杀”这两个字的伪浪漫。

“我不反对传统预制,只讨厌工业预制”,这是很多反对者的口头禅。翻译过来就是:我只信熟人手里的“手工制作”,不信大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菜市场里,张阿姨下午三点炖好的牛肉,装在没有保温层的铁锅里,在室温25℃的环境下放到晚上七点。谁测过这四个小时里,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翻了多少倍?村口老王卖的“散养土鸡蛋”,号称“纯天然无添加”,可谁见过他院子里堆积如山的鸡粪,是如何随着雨水渗透进周边土壤,又被鸡啄食带回鸡舍?网红夜市的烧烤摊前,摊主一边撒着孜然,一边往肉串上刷着反复使用的羊油,烧烤产生的油烟中,苯并芘等致癌物随着PM2.5弥漫在空气中,谁又真正在意过食客吸入的每一口“锅气”,都是在给健康埋雷?

再看工业中央厨房的操作:

- 食材处理完后,立刻进入零下35℃的急冻隧道,15分钟内让中心温度降至零下18℃,细菌在低温下进入休眠状态,比室温存放安全百倍;

- 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要留样48小时,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冷链运输,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追溯的二维码,出了问题能精准定位到具体环节;

- 车间里,气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液相色谱仪分析营养成分,金属探测仪和X光机排查异物,全流程的科技监控,比“凭经验做饭”靠谱得多。



可总有人把“锅气”当成信仰,觉得只有铁锅猛火炒出来的菜才有灵魂。却忘了“锅气”的本质,是食材表面的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而过度追求“焦香”,往往意味着食材边缘已经碳化——那些附着在菜上的黑色焦屑,正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出的致癌物。把“锅气”当香水,把经验主义当真理,不过是用健康为“伪情怀”买单。

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里,程序员小林每天通勤往返2小时,加班到晚上9点是常态,月薪2万的他,却连一顿“现做”的三菜一汤都吃不起——这里的“吃不起”,不是指金钱,而是时间。

若他下班回家自己做饭,流程是这样的:

1.绕路去菜市场买菜,挑菜、讲价、拎着大包小包回家,至少30分钟;

2.把青菜摘洗干净,肉类解冻、切块,葱姜蒜切末,光是处理食材就要20分钟;

3.切配完毕,开始煎炒烹炸,一道菜平均10分钟,三菜一汤至少40分钟;

4.吃完饭后,洗碗、刷锅、清理灶台,又是20分钟。

加起来总共130分钟,按他时薪100元计算,这顿饭的“机会成本”高达216元。而他在盒马买的酸菜鱼预制套餐,只要29.9元,拆开包装倒进锅里加热8分钟就能上桌。省下的122分钟,他可以去楼下跑5公里,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个视频电话,读30页没看完的小说,或者多睡一小时补充精力——这不是“懒”,而是当代人对时间的理性分配:把花在重复劳动上的时间,投入到能带来更高幸福值的事上。

可反对预制菜的人却说:“自己做饭才有生活气息,吃预制菜是对生活的敷衍。”他们没看到,小林加班到凌晨时,能快速热一份预制菜果腹,总比啃冰冷的面包强;没看到双职工家庭的父母,用预制菜节省出的时间,能多陪孩子玩一会儿;没看到独居的老人,不用再为一顿饭折腾两小时,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吃到热乎菜。

反对预制菜,本质上是在逼当代人回到“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里。让月薪2万的白领用216元的机会成本,去换一顿“有情绪价值”的家常菜;让朝九晚五的打工人,在疲惫了一天后,还要跟锅碗瓢盆较劲——这不是反人类,是什么?

把时钟拨回1.2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地球气候逐渐变暖。在中东的新月沃地,人类第一次尝试种植小麦。那时的人们很快发现,新鲜收割的小麦如果不处理,不出三个月就会发霉变质。于是他们学会了脱粒、晾晒、磨粉,把面粉烤成耐储存的饼——正是这份“预制”,让人类在寒冬里免于饿死,也让农业文明得以延续。

再看中世纪的欧洲,牛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很多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直到有人发现,将牛奶发酵成奶酪,不仅能去除大部分乳糖,还能让保质期延长数月。这份“预制”,让欧洲先民摆脱了喝牛奶腹泻的困扰,也让乳制品成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航海时代,水手们长期在海上漂泊,新鲜蔬果匮乏,坏血病成了船员的噩梦。后来,人们发现将生猪腿用盐腌制、风干,制成火腿,能在海上保存数年,同时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注:此处为历史认知,现代科学证实火腿中维生素C含量有限,当时主要是通过腌制减少营养流失,搭配其他食物缓解坏血病)。正是火腿这种“预制食品”,让无数水手平安抵达新大陆。

“预制”从来不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而是人类对抗自然、延续生命的智慧结晶。到了今天,全球80亿人口,城市占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3%,却养活了55%的人口。靠的是什么?是比长江还长的冷链物流,让海南的芒果能在三天内运到东北;是比银河还密的销售网络,让偏远山区的土豆能走进城市超市;是比图书馆还复杂的食品配方库,让不同口味的预制菜满足多样需求。

要是有人说“我只要现炒现做的菜”,那不妨先回答几个问题:如何把14亿人的耕地面积翻倍,才能满足“现炒”对新鲜食材的海量需求?如何关掉化肥厂、农药厂,让农作物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实现高产?如何停用冷链车、加油站,让新鲜蔬菜从田间快速运到餐桌?答案显而易见——脱离现代食品工业谈“现做”,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空想。

“必须在菜单上大字标明‘本品含预制菜’!”这是很多反对者的核心诉求。他们高举“知情权”的大旗,要求商家对预制菜进行“醒目提示”,却对身边更明显的食品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 菜市场里,大妈卖的青菜上还沾着泥土,没人要求挂牌“本品可能含农药残留”;

- 家里老爸炒菜时,一边抽烟一边颠勺,没人要求注明“本品含二手烟污染物”;

- 烧烤摊的肉串在露天环境下摆放,苍蝇在上面打转,没人要求写明“本品可能含细菌超标风险”。

为什么唯独对预制菜如此苛刻?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预制”就是原罪,“工业生产”就是不安全的代名词。这种偏见催生了双重标准:手工制作的“土味食品”就是“天然健康”,工厂生产的预制菜就是“科技与狠活”;熟人手里的食物就是“放心可靠”,流水线下来的产品就是“充满添加剂”。

更魔幻的是,这些反对者往往一边骂“预制菜有防腐剂”,一边咒骂179元三片的“零添加”面包商家太黑心;一边喊“要加强对预制菜的监管”,一边吐槽“现在生意不好做,就业太难找”。他们没搞懂,每多一条不必要的监管红线,就可能让一批中小预制菜企业倒闭;每一次对工业食品的妖魔化,就可能让无数打包工、质检员失去工作。

把“反对预制菜”包装成“维护食品安全”,不过是借监管之名,行排斥现代工业之实。

人类演化史,就是一部“把食物处理外包给工具与技术”的历史:

- 远古时期,牙齿咬不动生肉,就用石刀切割、用火烘烤——这是“预制”的雏形;

- 农业时代,手工研磨谷物效率太低,就发明石磨、水车——这是“预制”的升级;

- 工业时代,自己做饭太费时间,就有了中央厨房、冷链物流——这是“预制”的规模化。

从钻木取火到微波炉加热,从晒肉干到预制菜,人类始终在通过“提前准备”让食物更安全、更便捷、更丰富。反对预制菜,本质上是否定社会分工、否定技术进步、否定现代文明。

要是真有人想过“非预制”的生活,那请先做好这些准备:

- 明天就辞职,回老家承包两亩地,自己种水稻、种蔬菜,养一头猪、一群鸡——所有食材必须“现采现杀现做”;

- 告别所有现代工具:不用冰箱冷藏食材,不用菜刀切菜,不用煤气灶炒菜,回到“钻木取火、手剥谷物”的原始状态;

- 放弃所有现代便利:不吃超市里的包装食品,不用手机点外卖,不坐高铁去远方,甚至不用疫苗和药品——毕竟这些都是“工业产物”,不符合“纯天然”的生活理念。

可真要这样,人类恐怕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哪来的80亿人口,哪来的平均寿命70岁以上,哪来的40岁还能蹦迪的活力?

从375万年前那只被火烤熟的羚羊,到今天外卖盒里8分钟加热好的酸菜鱼,人类早已活在“预制时代”。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现代社会效率与便利的产物,是解决“吃饭难”的有效方案。

别再被“现杀现吃”的伪浪漫裹挟,别再用“反人类”的标签攻击预制菜。打开外卖盒,热一份预制菜,品味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人类文明数万年积累的智慧——毕竟,能用8分钟吃到一顿热乎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龄33年7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额551080.04元,江苏职工退休了,养老金有多少?开心坏了

工龄33年7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额551080.04元,江苏职工退休了,养老金有多少?开心坏了

养老规划罗姐说
2025-09-14 19:59:30
魔术师:乔丹推出AJ时我就知道自己搞砸了 不懂理财的我犯了大错

魔术师:乔丹推出AJ时我就知道自己搞砸了 不懂理财的我犯了大错

直播吧
2025-09-15 14:15:06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9月13日起,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使用范围也变了!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9月13日起,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使用范围也变了!

会计人
2025-09-13 23:50:39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爆笑经典搞笑冷笑话,我的笔不知道怎么了,女同学只要一穿短裙它就不停的掉到地上!

爆笑经典搞笑冷笑话,我的笔不知道怎么了,女同学只要一穿短裙它就不停的掉到地上!

天天明星
2025-09-14 12:15:52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清风拂心
2025-09-14 13:15:08
8月中国对美出口骤降33.1%,背后的真正考验

8月中国对美出口骤降33.1%,背后的真正考验

黑噪音
2025-09-14 22:17:35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9-12 19:43:18
张琳芃武磊更衣室激励队友:每个人都要拼,冠军不能光靠嘴说

张琳芃武磊更衣室激励队友:每个人都要拼,冠军不能光靠嘴说

雷速体育
2025-09-15 12:53:16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界面新闻
2025-09-15 08:37:27
百余名货车司机利用磅差倒卖货物,是“外快”还是犯罪?

百余名货车司机利用磅差倒卖货物,是“外快”还是犯罪?

重案组37号
2025-09-15 09:11:49
天道:人际关系不取决于你们多好,而取决于强弱最关键你手上筹码

天道:人际关系不取决于你们多好,而取决于强弱最关键你手上筹码

剧观花开
2025-09-14 15:05:56
十亿换一命?47岁蔡磊现状曝光,面色红润精神佳,6岁儿子牺牲大

十亿换一命?47岁蔡磊现状曝光,面色红润精神佳,6岁儿子牺牲大

以茶带书
2025-09-11 11:45:09
倒计时10天!国乒15人出战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总奖金1460万

倒计时10天!国乒15人出战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总奖金1460万

乒谈
2025-09-15 06:10:15
继父卖房供我读完博士后消失,十年后我在集团年会上看到他愣住了

继父卖房供我读完博士后消失,十年后我在集团年会上看到他愣住了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09-15 08:47:03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胖东来聘用释犯,直指核心,东来身份发生转变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胖东来聘用释犯,直指核心,东来身份发生转变

鹿鹿156
2025-09-15 11:07:26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有凤Talk
2025-09-13 11:14:31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9-14 15:22:35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百态人间
2025-09-13 16:15:30
上海天气突变!暴雨范围扩大,这些地区将现强降水!冷空气已发货,这一天最高温跌破“3字头”

上海天气突变!暴雨范围扩大,这些地区将现强降水!冷空气已发货,这一天最高温跌破“3字头”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19:39
2025-09-15 17:07:00
奥派搬运工
奥派搬运工
学习经济学,看清社会运行真相,人生不迷茫!
31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数百名韩国工人在美被捕 韩国工会要求特朗普就此道歉

头条要闻

数百名韩国工人在美被捕 韩国工会要求特朗普就此道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西贝发布致歉信:10月1日前完成整改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空间、科技、驾控全在线 Q5L现款优惠不容错过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艺术
时尚
游戏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别再买“网红同款”了,显胖又低级!

《空洞骑士》已故粉丝在《丝之歌》里化为永恒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