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凯尔9月10日到北京访华。
他带来百家企业,还要开经贸联委会。
厦门投洽会现场,人多项目多,英国展区面积被临时加大,摊位上一直有人洽谈。凯尔不停和企业代表握手,他说看订单更看伙伴。
伦敦那块原皇家造币厂的旧地一直空着。中国五年前就买下,准备盖欧洲最大的大使馆。围挡竖了又拆,审批信一直没来,工地静得能听见鸽子叫。
英国急着在北京换新馆
老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墙面裂缝不少,电线时常跳闸,宴会厅顶棚还掉过粉。凯尔此次专门拿照片给中方看,表示安全已经成了问题。
中国外交部的答复很直接:换新馆可以,伦敦那头的文件也得动起来。说支持是义务,落笔盖章才算数。
英国住房和地方政府事务部的决定被拖到了10月21日。理由写得含糊,说要再听邻里意见。之前也说听意见,结果一年过去连个说明会都没开。
中方认为拖延影响信任
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公开表态,对再一次推迟深表关切,并提醒英方不要让简单手续变成政治问题。
企业界看得更直接。英国一家汽车零件公司负责人说,只要伦敦批文一天不下来,他投资的新仓库就不会开工,因为担心后来又冒出别的限制。
凯尔在北京的行程排得满。他与中国商务部官员谈到数据、绿色能源、医药准入,口气友好,但每次都会被问到伦敦项目,他只能回答“正在推进”。
经济压力迫使英国靠近中国
英国家庭能源账单上升,超市食品价格也高。政府需要外部市场和投资来缓解紧张。中国市场大,订单稳定,这点英国企业心里清楚。
中英经贸联委会上,中方宣布优化签证办理,为英国技术团队提供多次入境便利。这让随行企业代表当场鼓掌,但他们也问自家驻伦敦员工签证能否同样简化,现场一度沉默。
访华期间,凯尔参观了北京一家新能源厂。他说工艺先进,想把相同生产线引进英国。厂方负责人回答,如果伦敦新馆动工,合作协议随时签。
英方代表团此行收获不少小额订单,但大项目需要更长保障期。企业负责人私下说,政治信号不清,合同再多也只能观望。
对等原则成了最重要的门槛
凯尔在离开北京前见了媒体,再次强调重视对华关系,可记者连问他三次何时批准伦敦馆舍,他都没有给日期。
中方留下一句简单的话:期待英方用行动回应。
结语
如果伦敦批文继续拖延,北京的新馆申请会被搁置吗?你觉得哪个政府会先给出实际动作?欢迎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