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白宫最近比菜市场还热闹。欧洲的、亚洲的、拉美的,各路官员排着队进出,就差没号牌叫号了。大家都明白,特朗普挥起的关税大棒不跟你谈人情,只认得硬碰硬的利益交换。谁抢到面子谁就能少挨几刀。可是偏偏,台湾地区这回连门槛都够不到,连和特朗普合个影的机会都没有。
事情很直接。美国《华盛顿观察家》10日报道说,眼下白宫成了全球官员扎堆的谈判大厅,各国抢着去敲门商量关税、谈判协议。但台湾地区?没戏。美方一中政策像铁门一样,把台当局挡在门外,连正式会晤都不可能。台外事官员吴志中自己也摊牌了:“我们只能透过非官方方式处理。”听着就像个被冷落的旁听生,明知道考试分数会扣,还得陪着笑脸。
更难堪的是,美国宣布对台湾商品加收20%的对等关税,还叠加原有税率。等于一棍子打下去,岛内企业出口压力瞬间暴增。台湾媒体都急了,直呼“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真金白银的损失。谁敢再说“美台关系坚若磐石”?现在磐石砸下来的,是台湾自己的经济。
对比一下就更扎心。韩国早早谈好了能源采购,日本也投了阿拉斯加天然气管线,换来了关税缓冲。别人的剧本是“花钱买安全”,至少保了出口通道。台湾却连剧本都拿不到。只能一边忍受关税一边幻想“重大协议快来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倒是放话,说美台有“重大贸易协议”要达成,可什么时候签?签什么?一句话都没说。台行政部门还得硬撑说“谈判有进展”,就像深夜加班的公关稿,讲得多热血,问题还是原封不动。
这才是冲突的核心:台当局拼命想证明自己“有话语权”,但现实一次次提醒它,它只是美国牌桌上的一张牌。台媒自己都承认,拜登时代好歹还给了点象征性会面,如今特朗普直接让他们回到“非官方管道”,岛内舆论要不是怕丢脸,早就爆粗口。想象一下,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的人忙着敲定欧洲、日本的条件,台湾的诉求只能靠第三方转达,这种失落感,足够让民进党当局夜不能寐。
影响不只是关税数字。台湾出口对美依赖度本来就高,半导体、机电产品都是重点。20%的额外关税就是要逼企业去美国设厂或者转单美国本土。谁得利?美国得利。谁埋单?台湾埋单。更别提岛内已经通胀压力大,民众能忍多久?一旦物价上涨、订单减少、裁员潮来临,民进党就要准备接民怨了。
更吊诡的是,民进党嘴上喊“和美国价值同盟”,手里却没牌。连个特朗普的日程都排不进,怎么谈战略?这种落差会让岛内越来越焦躁。岛内政策专家已经放话,若无法接触特朗普,连重新协商税率的机会都没了。这不是学者危言耸听,而是台湾现实正在朝着更糟的方向滑去。
关键变量就在于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对别的国家,他一向是先打痛再谈判。台湾现在被打痛了,却连谈判的门票都没有。特朗普看中的不是台湾的苦脸,而是它能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筹码。投资?采购?选票?哪一样能搬上桌?没有筹码,谈判就没有起点。
这局面里,我国倒是冷眼旁观。美国对台湾施压,本质上也是提醒岛内:别把美国当救世主。经济利益才是硬通货。对大陆来说,这既是观察特朗普政府筹码逻辑的窗口,也是看清台当局底气的机会。谁真想解决贸易困境,最终还得回到两岸经济交流的大框架里。
所以,台当局嘴硬没用,民众买单才是现实。关税大棒已经落下,接下来不是喊口号能躲过去的。要么继续硬撑,任由出口企业和中小厂商死撑,要么正视现实,调整策略。台当局喜欢打国际牌,但这回牌桌上的筹码越来越少,再不醒醒,可能连坐在牌桌旁的凳子都保不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