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内塔尼亚胡又一次出手了,但这次不是在加沙,不是在南黎巴嫩,而是在卡塔尔——一个本该是中东和平斡旋中立场最温和的国家。9日深夜,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精准打击”,目标直指哈马斯领导层。哈马斯方面确认,空袭发生时其谈判代表正与各方讨论一份由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草案。换句话说,内塔尼亚胡亲手扼杀了一次本有可能达成的停火机会。这不是反恐,这是明晃晃地给和平下绊子。
这场“定点打击”最终并未命中目标,却炸死了5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卡塔尔安全部队人员。以色列这边很快就有了说法:我们没有杀成,但下次一定成功。这番狠话,出自以色列驻美大使莱特之口,堪称外交史上的“极限挑衅”。而内塔尼亚胡随后也不甘寂寞,火上浇油地在社交媒体发文,声称“清除哈马斯领导层,是扫清停火障碍的必要一步”。听上去理直气壮,但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明白:你不能一边谈判,一边暗杀;不能一边说要和平,一边炸掉斡旋桌子。
《以色列时报》对此事的评论一针见血:内塔尼亚胡的发言其实等同于暗示哈马斯领导层目前仍在多哈安然无恙,因此必须“再来一次”。这不是军事策略,这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自保。他知道,一旦停火协议落地,人质问题解决,战争状态结束,国内的愤怒和愤懑就会集中到他本人头上。因为全国都看得清楚,真正阻碍人质回家的,不是哈马斯,不是谈判,而是内塔尼亚胡的反复无常和对战争状态的依赖。
以色列《国土报》13日的头版照片再次刺痛了这位总理的“执政神经”。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走上街头,怒吼声中只有一个共同诉求:让人质回家。更刺耳的是一份由被扣押人员家属代表团体发表的公开声明,直指此次空袭“彻底证明了实现和平与人质释放的最大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内塔尼亚胡本人”。这句声明直白、决绝,也极具代表性——这不是哈马斯说的,不是伊朗说的,是以色列自己的民众说的。你还能用“反恐”作为遮羞布吗?
国际社会当然看得比谁都清楚。联合国安理会一众成员国集体谴责,以方公然侵犯卡塔尔主权、破坏外交谈判。这不是简单的“误炸”或者“误伤”,这是明知卡塔尔在场、明知谈判正在进行、明知可能达成停火,仍然要发动一轮暗杀。这不是军事误判,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意图。炸的是哈马斯,打的是卡塔尔,伤的是整个中东地区刚刚开始回温的和平希望。
卡塔尔的角色其实一直非常微妙。一方面它是美国在海湾的重要盟友,长期承担调解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对话的重任;另一方面它也保持着与伊朗、哈马斯等多个地区力量的工作性联系,充当多方都能接受的中立平台。而以色列这次对卡塔尔首都动手,直接撕碎了这层外交尊重的遮羞布。你既破坏了主权,又羞辱了和平中介,还给整个阿拉伯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不管你扮演什么角色,只要挡了内塔尼亚胡的路,就别指望安全。
更关键的是,这一轮打击是在美国提出新停火方案之后立即展开的。这不只是给卡塔尔难堪,也是在打脸美国。而美国到现在的反应,极为暧昧——既不明确谴责以色列侵犯卡塔尔主权,也未就和平进程被中断表示实质抗议。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这场以色列主导的冲突中,美国已不再是“调停者”,而是成了“放任者”,甚至某种程度上是“纵容者”。
中国早就指出,加沙问题的出路不在军事,不在零敲碎打的“反恐行动”,而在于持久停火、尊重彼此主权、构建稳定的地区安全架构。而现在,以色列不但不听,反而把“斡旋国”变成靶子,接连将停火希望一次次击落。这种操作,不是军事冒险,而是政治赌博——赌的是能不能在下一次谈判前,把不想谈的对手炸死;赌的是能不能拖着战争时间,把国内压力继续转移;赌的是能不能等到美国大选换人,换一个更听话的白宫。
但时间不站在内塔尼亚胡这边。哈马斯领导层活着、谈判桌还没被彻底掀翻、全国民众的愤怒越来越浓。他一边空袭卡塔尔,一边嘴里说“和平的障碍是哈马斯”,说到底不过是把和平当幌子,把暗杀当习惯,把民意当耳旁风。真正挡在加沙停火前路上的,从来不是无人机,而是那个坐在耶路撒冷总理办公室里、眼里只有权力计算的政治强人。
这一次,多哈没有被夷为平地,但中东和平的那点火苗,却再次被狂风骤雨压得几近熄灭。而那场原本可能诞生希望的谈判,如今只剩下一地血迹、一地破坏,以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内塔尼亚胡,你到底想要和平,还是只想要战火拖住你的政权?你炸的是对手的高层,毁的却是自己国家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