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带着老婆在常州青果巷逛,她咬了口刚买的加蟹小笼包,汤汁顺着指缝流,却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老张,咱要是能自己做这口就好了,冬天窝家里吃多香。”就是这句话,让我拍了板——找当地老师傅学这四门常州经典小吃。前后花了27000,把三鲜馄饨、素火腿、加蟹小笼包和虾饼的配方攥在手里,连每种食材几克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回想,那不是花钱学手艺,是给我和老婆的日子添了一辈子吃不完的烟火气。
一、从青果巷的念想,到后厨的拜师路
我和老婆结婚快二十年了,她这人别的不爱,就爱琢磨吃的。以前在老家,她总说“好饭不怕晚”,炖个汤能守着砂锅等俩小时。那次去常州,本来是陪她散心,结果在巷子里吃了一圈,她就盯上了这几样小吃。加蟹小笼包咬开的瞬间,她吸着汤汁说:“你看这皮多薄,馅里还能吃到蟹肉颗粒,咱在家咋就做不出这鲜劲儿?”
我当时没多说,转天就托当地朋友打听,找着了一位在巷子里开了三十年小吃铺的王师傅。第一次上门,师傅正揉面,案板上摆着一排小秤,每种料都称得明明白白。我说想拜师,师傅头也不抬:“学这个苦,得耐得住性子,连虾线都挑不干净,就别想做鲜货。”我赶紧把老婆拉过来,她笑着说:“师傅,我家老张最能熬,以前为了给我做我爱吃的红烧肉,守着锅没敢离开半步。”师傅这才抬了眼,后来才知道,他是怕我们三分钟热度,毕竟这四门手艺,每一步都藏着门道。
前前后后学了俩月,每天天不亮就往师傅铺子里跑,老婆也跟着去,帮着摘菜、洗虾,师傅看她细心,还特意把素火腿泡豆腐皮的诀窍偷偷教给她。临走那天,师傅把我们叫到跟前,递了张手写的配方:“你们记着,做吃的和过日子一样,料要足,心要诚,差一克盐,味道就差远了。”我和老婆捧着那张纸,手都有点抖,27000花出去,换回来的不只是配方,是师傅一辈子的经验,更是能让我们俩往后日子里常念叨的念想。
二、厨房成了“试验田”,我和老婆的手艺修行
回到家,我把阳台改成了小厨房,买了精准到克的电子秤,老婆把师傅给的配方贴在冰箱上,每天下班就扎进厨房琢磨。这四门小吃,每一样都让我们俩折腾得不轻,但每一次成功,都比吃了蜜还甜。
(一)常州三鲜馄饨:虾仁要带颗粒,笋丁得焯水去涩
做三鲜馄饨的头天晚上,老婆就把鲜虾仁泡在清水里,早上五点就起来挑虾线。“师傅说虾仁不能剁太碎,得留颗粒感才鲜。”她戴着老花镜,一个一个挑,我在旁边剁猪肉,师傅特意叮嘱要用猪前腿肉,肥瘦3:7,150克不多不少,剁出来的肉末才嫩不柴。
剁完肉,老婆已经把春笋处理好了,80克春笋切成丁,她往锅里加水:“老张,记着笋丁得焯水1分钟,去涩味,不然吃着发苦。”水开了,她把笋丁倒进去,捞出来沥干的时候,我已经把馅料碗摆好了:肉末、虾仁段、笋丁,再加上5克葱姜末、1勺料酒、1勺生抽、半勺盐,还有一点点白糖提鲜。“师傅说朝一个方向搅,直到起胶,这样馅才抱团。”我搅的时候,老婆在旁边递香油:“最后加1勺香油封味,静置10分钟,让料味儿融到一块儿。”
包馄饨的时候,我俩闹了不少笑话。老婆一开始包的馄饨,煮的时候全散了,汤里飘着馅。她有点泄气,我拿起一张馄饨皮:“咱按师傅说的来,中间放1勺馅,边缘抹点水,对折成三角形,再把两个角往中间捏紧。”我包了一个给她看,她跟着学,慢慢就熟练了,后来还跟我比谁包的元宝形好看。
煮馄饨的时候,水烧开了放进去,我用勺子轻轻推,怕粘锅底。“水沸了加一碗冷水,重复两次,馄饨浮起来就熟了,大概5分钟。”老婆在旁边调汤,碗里放少许盐、香油,抓一点紫菜,冲进煮馄饨的热汤,再把馄饨捞进去,撒上提前摊好的蛋皮丝和葱花。她先尝了一口,眼睛亮了:“就是这个味儿!比青果巷吃的还香!”那天晚上,我们俩吃了满满两大碗,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二)常州素火腿:豆腐皮要泡透,扎绳得紧不松垮
做素火腿那天,老婆特意去菜市场买了10张豆腐皮,她说师傅说豆腐皮得选厚一点的,泡出来才有嚼劲。回家后,她把调料一一称好:2克蘑菇精、25克白糖、50克色拉油、50克酱油、30克麻油、10克红曲水。“师傅说这些调料得先放锅里烧开,这样味道才匀。”她把锅放在火上,一边搅一边说:“红曲水别放多了,不然颜色太深,不好看。”
调料烧开后,倒进盆里,放凉了再把豆腐皮放进去泡。“得泡透,不然蒸的时候没味儿。”老婆每隔10分钟就翻一下豆腐皮,怕有的地方没泡到。泡了快一个小时,她拿出准备好的白布,2块40cm×40cm的白布,还有2根100cm的细麻绳。“把豆腐皮捞出来,铺在白布上,卷成长条,再用麻绳扎紧,直径得5厘米,长15厘米,不然蒸出来形状不好看。”我帮着她扎绳,她在旁边念叨:“绳要扎紧,不然蒸的时候会散,师傅说他以前有个徒弟就是绳没扎紧,蒸出来成了豆腐皮卷,不是素火腿了。”
扎好后,放进碗里上笼蒸,1到1.5小时。蒸的时候,厨房里飘着豆腐皮和调料的香味,老婆靠在厨房门口:“老张,你说等咱孙子长大了,给他做素火腿,他会不会爱吃?”我笑着说:“肯定爱吃,他奶奶做的啥不好吃?”蒸好后,放凉了再解绳子、拆白布,切的时候刀要快,不然会散。老婆切了一片给我尝,咸香带点甜,还有麻油的香味,比肉火腿还好吃。她把素火腿装在保鲜盒里,说要给邻居送点,让大家也尝尝常州味儿。
(三)常州加蟹小笼包:蟹油要熬透,皮冻是灵魂
加蟹小笼包是最难做的,光准备工作就花了两天。第一天,我和老婆去市场买蟹黄,200克蟹黄,还有适量蟹粉,师傅说蟹黄得选新鲜的,不然熬出来不香。回家后,老婆把炒锅烧热,放150克熟猪油,烧到五成热,倒蟹黄进去,用铁勺慢慢溜动。“师傅说要熬到香味出来,油变成金黄色,再放蟹粉,翻炒15分钟。”她一边炒一边擦汗,“这蟹黄贵着呢,可不能炒糊了。”熬好后,倒进碗里凝冻,就是蟹油,放冰箱里冷藏着。
第二天早上,我们俩早早起来做皮冻。500克猪皮,老婆刮了一遍又一遍,把上面的油都刮干净:“师傅说猪皮不刮干净,皮冻会腥。”刮好后,放锅里煮到五成熟,捞出来切成米粒状,再放回锅里,加适量清水、盐、葱结、姜块、绍酒、绵白糖,煮30分钟。“得煮到猪皮化了,汤变稠,不然凝不成冻。”老婆守在锅边,时不时搅一下,怕糊底。煮好后,捞去葱姜,倒进钵里,放凉了就成了皮冻,切成米粒状备用。
调肉馅的时候,750克猪肉切成米粒状,放盆里,加绵白糖、绍酒、盐、味精,还有剁成末的葱姜,老婆让我朝一个方向搅,直到肉发黏。“再把皮冻放进去,拌匀,这皮冻是灵魂,蒸的时候会化成汤,小笼包才有汁。”她一边说一边尝了尝馅,“咸淡正好,比师傅铺子里的还香。”
揉面的时候,250克面粉加250克面肥,用温水和匀,发好后加适量食碱;另外500克面粉加60℃热水,揉成嫩面。“师傅说发面和嫩面要分别蘸碱液揉匀,这样面才软乎,不发酸。”我揉面的时候,胳膊都酸了,老婆在旁边帮我擦汗:“歇会儿,别太累了,做吃的急不得。”揉好后,把面团搓成长条,摘成面剂,擀成直径5厘米、边薄中厚的圆皮,包的时候先放馅,再加一勺蟹油,逐只捏成小包子。
蒸的时候,火旺水沸,蒸8分钟就好。刚蒸好的小笼包,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汤汁,老婆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吹了吹,咬了一小口:“汤汁真多!蟹香味也足!”我也尝了一个,鲜得眉毛都要掉了,老婆笑着说:“以后冬天不用出去买了,咱在家蒸,想吃多少吃多少。”那天,我们俩没吃完,剩下的给儿子打包送去,他说比外面餐馆的还好吃,老婆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四)常州虾饼:虾泥要冷藏,煎的时候得勤翻面
做虾饼那天,老婆买了180克鲜虾,回家后剥壳去虾线,剁成虾泥。“师傅说虾泥不能太稀,得有点黏性。”她把虾泥放进碗里,我把胡萝卜切成小丁,卷心菜也剁碎,各放了一点,老婆说:“加这些菜,吃着不腻,还解腥。”
然后加1小撮盐、1小撮白胡椒粉,老婆让我朝一个方向搅拌,直到虾泥发黏。“再打一个鸡蛋进去,继续搅,直到蛋液吸收。”她一边说一边加了10克玉米淀粉,“淀粉别放多了,不然吃着硬,10克正好,能让虾饼成型。”搅好后,用保鲜膜封起来,放冰箱冷藏30分钟。“师傅说冷藏一下,虾泥更紧实,煎的时候不容易散。”
冷藏好后,老婆把平底锅放在小火上,倒了少许油。“火不能大,不然外面糊了,里面还没熟。”她用勺子取适量虾泥,在手里揉成圆形,再按扁放进锅里。“一面成型了再翻面,中间要多翻几次,侧面也得煎一下,这样才金黄。”我在旁边帮她看着火,她煎的时候,虾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第一块虾饼煎好后,老婆先给我尝:“外脆里软,还有虾的鲜味,太好吃了!”她又煎了几块,儿子放学回来,一口气吃了三个,说比学校门口卖的还香。老婆把剩下的虾饼装在保鲜盒里,说下次给我带到单位当午饭,让同事也尝尝她的手艺。
三、藏在步骤里的门道,是我和老婆的日子哲学
做这四门小吃久了,我和老婆也摸出了不少门道,这些门道,其实和过日子一样,得用心,得琢磨。
做三鲜馄饨的时候,老婆总说:“虾仁挑虾线不能急,一个一个来,就像咱过日子,遇到事儿不能慌,慢慢解决。”确实,一开始我挑虾线总挑不干净,老婆就教我:“从虾背第三节那里挑,一挑就出来了。”后来我挑得又快又干净,她笑着说:“你看,只要用心,啥都能做好。”还有调馅的时候,必须朝一个方向搅,不然馅不抱团,老婆说:“这就像咱俩,得往一个方向使劲,日子才能过好。”
素火腿泡豆腐皮的时候,得泡透,不然蒸出来没味儿。老婆说:“就像咱待人,得真心,不然别人感受不到。”还有扎绳的时候,得紧,不然蒸出来散了,她总说:“做事就得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就像咱学这手艺,一开始难,慢慢就会了。”有一次,我们扎的绳松了,蒸出来的素火腿形状不好看,老婆没气馁,下次扎的时候更用心了,后来做的素火腿,每一个都方方正正的。
加蟹小笼包的皮冻是灵魂,老婆总说:“皮冻熬得好,小笼包才有汁,就像过日子,得有盼头,日子才有意思。”熬皮冻的时候,得守在锅边,不能离开,不然会糊底。有一次,我走开了一会儿,锅就有点糊了,老婆没怪我,只是说:“下次注意点,做吃的和过日子一样,不能马虎。”后来,每次熬皮冻,我们俩都轮流守着,再也没糊过。
虾饼煎的时候,得勤翻面,不然一面糊了,一面没熟。老婆说:“这就像咱照顾孩子,得方方面面都想到,不能顾此失彼。”还有虾泥冷藏的时候,必须30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她说:“做事得有分寸,就像咱花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这27000花得值,因为它给咱带来了快乐。”
四、烟火气里的幸福,是我和老婆的一辈子
现在,我和老婆每周都会做一次这四门小吃,有时候儿子带着孙子回来,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馄饨、小笼包,聊着天,日子过得特别踏实。
有一次,孙子吃着虾饼说:“奶奶,你做的虾饼最好吃了!”老婆笑得眼睛都眯了,一边给孙子夹虾饼,一边说:“等你长大了,奶奶教你做。”我看着她们祖孙俩,心里暖暖的,当初花27000学手艺,值了。这手艺不只是能做出好吃的,更是能让我们一家人的日子充满烟火气,充满幸福。
有时候,我和老婆坐在阳台的小厨房里,看着窗外的风景,她会说:“老张,还记得在常州学手艺的时候吗?每天天不亮就去师傅铺子里,你剁肉,我摘菜,师傅还总夸咱俩勤快。”我笑着说:“记得,那时候你还说,等学会了,要给我做一辈子的加蟹小笼包。”她点点头:“是啊,我说到做到。”
其实,这四门小吃的配方,记在纸上,更记在我和老婆的心里。每一个步骤,每一种食材的克数,都藏着我们俩的回忆,藏着我们对日子的热爱。往后的日子,我还会和老婆一起,在厨房里琢磨这些小吃,把每一口鲜、每一口香,都融进我们的日子里,直到老得走不动路,还能坐在一块儿,尝一口当年在常州学来的味道,聊一聊那些一起熬过来的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