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早上,岛内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架熟悉又陌生的目标。熟悉,是因为它是空警-500,我军的主力大型预警指挥机;陌生,是因为它这次的飞行方式和以往完全不同。
它没有像过去那样关闭信号“静悄悄”地靠近,而是主动打开了ADS-B应答器,把自己“亮”出来。这就像是不但来了,还敲着锣喊着话告诉你:我在这里。
对习惯低可见度飞行的军机来说,这举动相当于一次公开宣告,目的不是单纯训练,而是展示存在与能力。
最早的航迹显示,它在早上8点50分出现在台湾东北方向外海,距离新北瑞芳区鼻头角大约120公里。没有急转急飞,而是缓慢调整方向,在那片接近台湾东北门户的海空域停留。这个位置对台北的早期预警系统来说,是必看重点。
紧接着,它自北向南沿着台湾东海岸下行。经过花莲外海时,距离最近只有约60公里。沿途它的高度和速度多次变化,显然是在做细致的电磁环境探测。这种贴边飞行,不仅能摸清雷达盲区,还能测试海面反射、地形和风切对雷达波束的影响,为实战部署积累数据。
台湾防务部门收到信号后,全程紧张应对,派出多架F-16升空伴飞,地面雷达也全程盯梢。虽然双方保持了安全距离,但这场接近东部纵线全覆盖的巡航,让东部空防系统高度紧绷。
空警-500的性能不止于“看得远”。它搭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多模式指挥系统,能边监听边发布指令。沿宜兰苏澳军港附近将距离拉到最近点时,飞行员很可能在测试不同模式下的远程探测效果。尤其是花莲、台东一带的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对雷达精度验证有很高参考价值。
分析人士还注意到,这条航线上经过的正好是台军花莲空军基地。那里的F-16是台军主力,预警机在这段飞行中,很可能顺带做了一次模拟战时跟踪锁定演练。高度变化和航向调整都在为这种模拟提供条件。一旦战时,这种情报链路能为联合打击提供实时支持。
外界推测,这次行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采集和验证雷达数据,二是跟踪高价值军机目标,模拟应对台军临时升空的情形。
还有一个细节,同样耐人寻味。尽管官方没有公布伴随编组,但多名军事观察人士认为,伴随的加油机和护航战斗机极有可能在场。这意味着这不仅是预警机的单次飞行测试,而是一次跨军种、多平台的联合行动检验。
换句话说,空警-500并不是单打独斗,它背后很可能有完整的支援链条。这种安排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验证它在长航时任务中的耐力和全程保障能力。
所以这两个多小时的航程,不仅覆盖了宜兰、花莲、台东、屏东的整个东部海岸线,还顺便验证了远程指挥、空中加油、情报共享等一整套能力。这是一种实战化、常态化的动作。
台军方面在应对上显得有些被动,只能用全程监控和伴飞来防范,更不可能阻止这种贴近侦察。与西部海峡中线不同,东部外海过去长期被视作相对安全的后方,而现在,预警机驶到门口,还亮着灯。
如果这种飞行变成常态,意味着解放军有能力在台岛东面甚至延伸到西太平洋,建立稳定的远程指挥与监视网络。
对台北来说,这个信号既是公开的,也是明确的。
整场行动从出现、靠近、巡航到离开,没有一步是无意的。侦察、验证、威慑,全都包含其中。
整个航迹像是一次完整的战术剧本,从开头的高调“亮相”,到沿途的多点探测,再到掠过关键基地,最后沿线南下离开。每个环节都精准落在可能的作战需求上。
屏东外海是这次的收尾点,任务圆满完成后,空警-500才缓缓离开视野。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