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热闹非凡,昊创瑞通开始申购的消息一出,朋友圈里讨论声不断。作为一名在上海打拼的量化投资者,我更关注的是这些表象之下的资金动向。记得十年前我刚入行时,也曾被各种消息牵着鼻子走,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市场的真相永远藏在数据里。
一、新股申购与融资余额的双重信号
昊创瑞通的发行市盈率21.02倍,这个数字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显得格外有趣。我翻阅了过去十年的数据发现,每当新股发行市盈率集中在20-25倍区间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正处于结构性机会期。这不是什么玄学,而是资金偏好的客观反映。
更值得玩味的是融资余额的变化。57.74亿元的单日增幅看似不大,但连续4个交易日的增长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趋势线。我注意到工业富联以7.29亿元的净买入额位居榜首时,第一反应不是追涨,而是打开我的量化工具查看其资金结构。
这张走势图背后藏着更重要的信息:当大多数散户还在讨论"要不要追"的时候,机构资金早已完成了布局。这就是为什么我始终坚持"一个核心"原则——在牛市中,「适时换股」永远强于「盲目持股」。前者让你保持灵活性,后者则无异于赌博。
二、机构调研数据的隐藏语言
78家公司公布调研记录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联创光电和杰创智能分别吸引64家和55家机构调研的现象,让我想起2019年半导体行情启动前的类似场景。
但我要提醒的是,单纯的调研数量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关键在于区分"走过场"的调研和"真金白银"的调研。这就要用到我的第二个原则:"三个不看"——不看冷热、不看涨跌、不看高低。只相信那些能够穿透表象的客观数据。
记得去年有家上市公司被50多家机构密集调研后股价反而下跌的例子吗?当时很多人不解,但量化数据早就显示这些调研中真正的买方机构占比不足20%。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盲目跟随热点。
三、真假反弹的量化判据
投资中最折磨人的不是选错股票,而是那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感。涨了怕卖飞,跌了怕深套——这种心理折磨我太熟悉了。
上面这张图完美诠释了我的困惑:为什么两只形态相似的股票,后续走势天差地别?答案就在交易行为的量化分析中。
PS1:
下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这张我用了十年的量化图表揭示了真相:左侧股票的橙色「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说明大资金在默默布局;而右侧股票的「机构库存」早已消失殆尽。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看懂"谁在交易",而不是单纯看"交易了什么"。
三、从焦虑到从容的投资进化
十年前的我也会为每天的涨跌心惊肉跳,直到我发现情绪是投资最大的敌人。现在的我更关注的是资金行为的持续性特征:
- 持续性比强度更重要:单日大单流入不如连续多日的温和流入
- 结构比总量更关键:同样是资金流入,"谁在流入"决定后续空间
- 行为比消息更真实:再好的故事没有资金配合也是空谈
这种思维转变让我在去年成功避开了多个"网红股"的陷阱。当大家都在讨论概念时,我发现这些股票的「机构库存」数据始终处于消失状态——这就是最好的风险提示。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