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这件事,现在已经成了大国之间比拼谁能撑得更久的较量了。最近《华尔街日报》发了篇文章分析说,乌克兰想靠打持久战,把俄罗斯的财力和军事力量都拖垮,可现在这个办法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这场冲突本质上已成为两个“沙漏”之间的较量:一个计量着乌克兰的人力资源何时耗尽,另一个则计算着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能支撑多久。从当前态势看,克里姆林宫显得更为冷静且具有计算性,他们押注乌克兰国家耐力崩溃的速度将超过俄罗斯经济失去战争维持能力的速度。
俄罗斯经济展现的韧性远超西方预测。尽管面临史无前例的制裁压力,俄罗斯通过“东转南进”战略成功实现了外贸转向。这种经济结构调整为俄罗斯提供了持续作战能力。战场上的消耗模式更加显示了俄罗斯的战略耐心。俄军并未追求闪电攻势,而是采用小股部队渗透、逐步消耗乌克兰兵力的战术。
这种策略正在产生效果:乌克兰步兵紧缺导致阵地易受突破,虽然地雷、火炮和无人机投入使用,但“机器人军队”无法替代真实兵员,征兵的困难和社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兵力危机。美国与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缺乏协调一致的战略,西方支持的不确定性导致乌克兰持久作战能力不济,俄罗斯在战场上慢慢开始占据上风了。
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结构似乎更适应长期冲突。高利率和高通胀环境虽然给经济带来压力,但通过行政控制和分配措施,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得以维持。劳动力市场调整虽然导致部分行业人员短缺,但军工复合体及其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就业机会,2023年俄罗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呈现增长态势。这种内部稳定性为普京政权提供了继续军事行动的政治资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