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开学妈妈群里一片哀嚎!全球中产家长,正在被“高能量”绑架…

0
分享至

开学两周,家有学龄娃的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开学后,累死爹妈的一百种方法》。

想要刷手机放松下,却看到不少妈妈博主的视频,日常表令人简直窒息:

清晨六点的闹钟还没来得及循环,已经站在厨房盯着沸腾的牛奶;白天在工位上刚敲完一半的报表,家长群里“需协助孩子完成手工”的消息又弹了出来;晚上八点,辅导完数学卷子,转身收拾明天兴趣班的运动装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能量”成了养娃必备:要能无缝切换职场与家庭的角色,要扛住兴趣班往返的奔波,要消化辅导作业时的焦虑,甚至要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情绪稳定”。

好像稍微松口气,就成了不负责任;偶尔说句累了,就会被贴上不够称职的标签。

出国前,我以为这是中国父母的特色,来美国多年后我发现,全世界父母都在被 “高能量”绑架。



国内孩子开学一周,爹妈下一片

你以为开学是让神兽归笼,实际上是拉响了家长“战斗”的号角。

低学龄的孩子,每天早、中、午,家长来回接送八趟。


带回来的书本要包书皮、要写名牌;放学后家长义不容辞,要辅导作业。


甚至,你和孩子不在一个空间维度时,都要为他服务。去教室搞卫生、在校门口当“护校队”志愿者、帮忙办板报……


还有的家长已经对每天洗校服这件事PTSD了。


开学两周,家长们的哀嚎此起彼伏:

自己6:30起床,比假期早起至少半小时,给孩子准备早饭、自己匆匆忙忙收拾完还要战战兢兢等“神兽”起床,祈祷别来起床气;

路上折腾一通好不容易把娃交到老师手里,自己一秒切换成牛马打工人模式,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孩子放学后,自己又带着一身疲惫再切换成书童模式序:语文跟读要打卡、心情日记要记录、跳绳要完成、每天三十分钟阅读要登记、各科作业的检查签字与纠错。

如果孩子有兴趣班、辅导班,还要当司机,早晨六点半出门上班,晚上陪到八点才回到家。

是不是孩子大一点,上中学家长就会轻松一些了?毕竟孩子的功课不少家长也爱莫能助了,至少可以把书童卸任了。

初中生家长告诉你:太天真!



孩子读初中,那些琐事杂物还是得家长操心;作业量加大、难度上去,爹妈还得忙着安抚崩溃的娃……

如果身在卷校,孩子不放学、家长不下岗,大清早送完娃还能去送个牛奶,每天超长待机14小时起。


所以,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家长,都累得嗷嗷叫。

孩子有多累、要上班、要顾家务、还要操心孩子的家长,疲惫程度只会double、triple.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累。






国外家长:鸡娃、体育、志愿者、social,一个都不能少

累趴下的不止是国内的家长,美国家长的日子也不好过。

国内的家长——尤其是孩子上中学后——主要是在为孩子的学业奔波。

国外的家长,众所周知,看重体育精神,是学业+体育+志愿者+社交,忙成了八爪鱼。

比如,我家老大今年上四年级,可以参加学校的运动员项目训练。

秋季的项目是兜球和极限飞盘,四年级家长群里有人随口一问:有没有孩子报名?结果一看回复,好多家长不仅报名了,还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两项。



据我所知,这些孩子放学后不光要参加学校的两项运动训练,还要去上各种兴趣班:网球、足球、棒球、小提琴、钢琴……人均“铁人三项”起。

而这里的不少家长都有全职工作,有些是律师、医生、教授这类的大忙人,按理说他们的时间表早就该炸裂了,结果还能硬生生挤出时间精力,白天拼事业、下班忙孩子。

重点是:外国人可不止生一个娃,家里通常还蹦跶着一到两个孩子,每个娃都是这样的强度、还没有老人帮忙。

这些智力和体力都超群的家长,让我怀疑他们真的是地球人么!

而且,外国的学校更强调家校合作,大事小事都要家长免费来当劳力,又喜欢搞社交。

我看了一眼孩子的校历,九月的后半周,除了正常上学日、假期休息一天不上学外,短短一周内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就有四项——照片日、校队比赛、家长晚会、家委会。每一项都要家长花时间和精力投入。


而这样高强度的生活,并不会随着孩子读中学就缓和下来。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位华人家长寻求帮助,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业与两项兴趣班?13岁女儿在读初中,一周一次校外舞蹈课,水平一般,当作兴趣;还在俱乐部踢足球,一周两练+周末比赛,学校赛季时在varsity队上场。这位家长在纠结该在哪个项目多投入?

结果网友们的回复都是在“吐槽”她家孩子兴趣班“打酱油”,舞蹈练得不够多,





足球强度不够大。


是华人家长太卷了么?NO!外国家长已经被孩子的兴趣班逼疯了。小小年纪,一周五天训练+周末比赛、全家陪跑,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





前两天,我还和一位小区里的白人妈妈聊天,她说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被儿子的运动安排绑架了。

她儿子快十岁了,参加了冰球队。每周七天都要上冰训练。平均每个月有两次要外出打比赛。有时候是开好几个小时的车,有时候干脆直接飞。比赛一打就是两三天,全家跟着酒店里蹲。全家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每次比赛回来孩子还得洗澡、吃饭、写作业……折腾到很晚才能休息,她都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这位邻居原本在一家体育公司有全职工作,但因为家里两个孩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体育训练强度(老大好一点,没老二这么夸张,但每周也要在体育和乐器上花8小时左右),她只能甚至辞掉了原本的工作,改成兼职,方便接送孩子们训练。

这届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是:30

年前,我们还是孩子时,放学和放假都会被家长送到外面自由玩耍、到点儿回来吃饭睡觉生为孩子的我们自己默默燃烧掉额外的精力和时间。既不耗爹妈、也不糟蹋家。怎么轮到自己当了爹妈,就成了被自己孩子的活动日程硬控的一代人

如今,你不是一个高能量家长,都挺不到孩子期中。


成为高能量家长,活下去

这两年,“高能量体质”这个概念很流行。

大家逐渐意识到:读书时,大家拼的是智商;工作时,大家拼的是情商;而到了中年后,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

“高能量”这个概念是美国精神科医生大卫.霍金斯提出的。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状态可以像能量一样被“分级”,范围从1到1000。

200是一个关键分界点:200以下代表低能量水平,比如羞耻、恐惧、愤怒,这些状态往往让人陷入负面情绪和消耗之中;200以上则是高能量水平,比如勇气、宽容、理性、爱、喜悦,甚至最高的“开悟”。


(霍金斯能量分级表)


(中译版本,图源水印)

能量越高,人越容易保持积极、清晰和有创造力的状态,同时也能影响和提升周围的人。

虽然这个能量级表并不是主流心理学的科学模型,而更接近一种灵性心理学的观点。但它的启示在于:我们能通过觉察和调整,把自己从低能量的情绪状态提升到更积极的层次,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借用霍金斯能量级表来把自己改成从一个“高能量家长”。

“高能量家长”并不是永远正能量满满、鸡血不断,是他们能把自己的意识状态保持在更高的区间:有勇气面对问题、愿意倾听理解孩子、面对教育中的复杂选择时保持理性、在孩子跌倒时依然给予接纳和爱。

这种能量状态,像一个稳定的灯塔,不仅支撑了父母自己,也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可以放心成长的环境。

比如,面对课外运动项目,低能量的家长可能会因为接送、比赛消耗过大而抱怨,情绪上也会把这种疲惫转移给孩子,导致孩子也觉得运动是一种负担。

而高能量的家长则会尝试调整心态,把路上的时间变成亲子交流的小空间,把比赛结果当作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胜负的评判。

同时,理智的家长不会盲目跟风报各种班,而是会和孩子讨论兴趣、喜好、长期目标,从整个家庭保持正常运转的角度出发,理性规划和筛选,避免陷入“一切为了孩子、全家陪跑”的内耗模式。

再比如,面对孩子失败或退步,低能量的家长往往陷入失望和比较,让孩子感受到被否定。而高能量的家长则会把失败视为学习的一环,鼓励孩子复盘、寻找改进的机会。

想要成为高能量家长,首先用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稳住自己的身体和精力。


AI生成

现代人都忙碌,作为家长尤甚,睡眠和运动恐怕在我们很多人待办事项的末尾。

一个简单可行的做法是:每天至少走10分钟,把它当成默认动作,而不是靠意志力。晚上固定闹钟提醒自己开始准备睡觉,让作息有规律。当你的“底盘”稳定了,再复杂的家庭安排都能支撑得住。

其次,建立家庭操作系统让秩序替自己省力

可以固定一个“家庭会议时间”,不用太隆重,20分钟就够。

一起过一遍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下周谁接送、谁做饭、谁洗运动装备,顺便商量哪几天不安排活动,大家都能缓一口气。

再比如,建立一些小小的固定流程:晚饭和睡前尽量规律,出门前对照清单,带好孩子要用的水壶、球鞋、护具。这样可以少掉很多临时抓狂和互相埋怨。

另外,美剧里经常出现的白板确实好用,可以在上面写上“本周要事”,让全家人一眼就知道重点是什么,不用每天追着彼此提醒。这样一来,日子虽然忙,但不会乱。

再次理性安排孩子的课外兴趣和特长。

AAP(美国儿科学会)关于运动(其他兴趣特长也可以参考)有一套科学的建议,避免连续高强度训练导致身体过度疲劳或受伤。

家长在安排比赛和训练时,把这一原则当作底线:保证每周至少1–2天完全休息,必要时安排轻量训练或自由活动

筛掉时间-收益比最低的赛事。

并非每场比赛都值得去,有些比赛耗时长、路途远、竞争压力大,但对技能成长或经验提升帮助不大

可以用“时间-收益比”来筛选:比较每场比赛占用的时间(路途+比赛+住宿)与孩子技能成长、兴趣、体验感的收益,优先保留收益最高的赛事。

另外,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项目抱有很强的功利性,AAP的建议如下:


多样化运动:鼓励12岁以下儿童参与多种运动,避免早期的专项化,以促进全面发展。

时间管理:每周训练时间应不超过每周运动之外的活动总和(如学校作业),并保证至少1-2天休息。

健康监测:建议定期体检,关注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教练和家长应共同协作。

平衡竞争与乐趣:强调运动应以享受为主,而非单纯追求成绩。

最后,家长要学会能量预算然后再谈努力

这届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可谓掏心掏肺、一掷千金。愿意投入对孩子的发展当然有好处,但如果以过度榨取自己能量为代价,只会事与愿违。

在育儿中,我们之所以会时不时有倦怠感袭来——比如想摆烂、逃离、甚至把气撒到孩子身上——是因为我们长期处在“要求>资源”的现状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做减法、而不是一味往前冲。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的做法很可取,会定期在纸上画两栏清单。

一栏写上:需求(通勤、作业辅导、比赛出行、家务…);另一栏是:资源(睡眠、代驾/拼车、家人分工、长辈帮忙、同学家长、家政、情绪支持)。

然后和伴侣、孩子商议,定期把两边调平,不至于把全家精力榨干。

在这个高压、内卷无休止的当下,作为高能量家长,我们要学会“每日三省吾身”:

  1. 我现在的能量条(0–100)有多少?

  2. 这件事真的需要我吗?(能否交给孩子/教练/老师/同伴/拼车?)

  3. 我可以怎么让它更轻?(简化、合并、批量处理、择期)

参考资料:

From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Report| September 01 2016 Sports Specialization and Intensive Training in Young Athletes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才播3集,卫视收视率第一!湖南卫视这部剧,又是2025年度黑马

才播3集,卫视收视率第一!湖南卫视这部剧,又是2025年度黑马

娱乐官已上任
2025-09-16 08:34:58
英国富豪闪恋美艳难民,小三神似米兰达可儿!网友一八发现:这俩都是杀猪盘

英国富豪闪恋美艳难民,小三神似米兰达可儿!网友一八发现:这俩都是杀猪盘

悦居英国
2025-09-17 02:55:46
资深总编怒批贾国龙,出事是迟早的事!提及十多年前“握手”傲慢

资深总编怒批贾国龙,出事是迟早的事!提及十多年前“握手”傲慢

明月杂谈
2025-09-16 06:23:24
陈吉宁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

陈吉宁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

澎湃新闻
2025-09-16 21:34:28
程青松“好吃”于朦胧和乔任梁!?

程青松“好吃”于朦胧和乔任梁!?

八卦疯叔
2025-09-14 09:40:03
赵今麦居然也穿丝袜了,而且还是油丝 真性感啊

赵今麦居然也穿丝袜了,而且还是油丝 真性感啊

乡野小珥
2025-09-02 17:07:55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上观新闻
2025-09-16 10:51:04
程青松朋友圈曝光!刘晓庆力挺他,田海蓉资助他,黄晓明为他庆生

程青松朋友圈曝光!刘晓庆力挺他,田海蓉资助他,黄晓明为他庆生

叨唠
2025-09-16 01:37:15
四人帮被粉碎后,孙玉国被降级转业,李德生: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四人帮被粉碎后,孙玉国被降级转业,李德生: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帝哥说史
2025-09-16 06:30:02
万万没想到!50岁“丁克”半辈子的周迅,如今迎来这个结局

万万没想到!50岁“丁克”半辈子的周迅,如今迎来这个结局

粵語经典歌單
2025-09-15 08:37:17
罗永浩事件再升级,21元一个馒头吃不起,于东来被骂“昏招不断”

罗永浩事件再升级,21元一个馒头吃不起,于东来被骂“昏招不断”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6 11:05:29
送别新兵入伍的现场上,妈妈因长得太年轻被错认成姐姐

送别新兵入伍的现场上,妈妈因长得太年轻被错认成姐姐

看晓天下事
2025-09-15 21:54:02
毕尔巴鄂竞技0-2阿森纳,赛后评分:阿森纳2人并列第一

毕尔巴鄂竞技0-2阿森纳,赛后评分:阿森纳2人并列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5-09-17 02:44:06
辉瑞早就知情:mRNA疫苗会攻击男性生殖系统,男婴在子宫时就被侵入睾丸

辉瑞早就知情:mRNA疫苗会攻击男性生殖系统,男婴在子宫时就被侵入睾丸

回旋镖
2025-09-10 13:21:51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素衣读史
2025-08-28 13:45:54
央视点赞王楚钦的赛后发言,只字不提樊振东,却句句不离樊振东

央视点赞王楚钦的赛后发言,只字不提樊振东,却句句不离樊振东

暖心萌阿菇凉
2025-09-16 06:31:18
“秋老虎”要跑了!冷空气携暴雨大风来江苏“报到”

“秋老虎”要跑了!冷空气携暴雨大风来江苏“报到”

扬子晚报
2025-09-16 22:09:38
那英老公拄拐现身医院 没人陪护司机与他保持距离

那英老公拄拐现身医院 没人陪护司机与他保持距离

可乐谈情感
2025-09-16 09:49:39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霹雳炮
2025-09-11 23:13:49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城市局
2025-09-15 09:13:29
2025-09-17 04:55:00
阅读第一 incentive-icons
阅读第一
0-18岁家长交流分享的平台
5784文章数 286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中考填空压轴题,答对的不多

头条要闻

女子误触“化骨水”去世:有两个孩子 今年孩子刚成家

头条要闻

女子误触“化骨水”去世:有两个孩子 今年孩子刚成家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家居
数码
房产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家居要闻

江南秘境 理想生活模样

数码要闻

AMD 推三款锐龙 PRO 9X45 商用桌面处理器,可选 6 / 8 / 12 核心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