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静电贴痕迹,一次明星高管的突然落马,让小米在2025年初秋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这家曾经备受喜爱的公司究竟怎么了?
9月8日成为小米的“黑色星期一”。这一天,多位小米YU7车主发现自己新提的车辆玻璃上竟有“测试车”字样的残留痕迹,引发对小米汽车质量的广泛质疑。
同一天深夜,小米集团突然宣布辞退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理由是其“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小米YU7车主们最先发现问题。这些几乎看不见的痕迹在夜晚行车被对面远光灯照射时变得清晰可见,让新车主们心生疑虑:“我买的就是新车,你给我搞这一出?”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迅速回应,解释这是工厂抽检流程中静电贴留下的隐性痕迹,“用湿毛巾即可擦干净”。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质疑。
有汽车行业质检人员透露:“车企确实都会做抽检,但开始量产售卖的车,是不会贴任何标识的”,只有量产之前的试产车才会贴这类标识。这引发了人们对小米汽车是否将试产车作为正常商品销售的疑问。
这已经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陷入质量争议。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就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陷入虚假宣传风波。
王腾的突然被辞退震惊了整个科技圈。1987年出生的他,是小米内部最年轻的高管之一,拥有令人艳羡的晋升轨迹——从2016年加入小米,到2024年底晋升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同时保留Redmi品牌总经理职位。
这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超过178万粉丝的“网红高管”,曾被视为雷军的潜在接班人之一。然而如今,他却因“泄露公司机密”和“利益冲突”被立即辞退。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王腾首次因泄密被处分。2022年2月,他就曾因泄露Redmi K50标准版发布时间被判定为二级泄密,但当时仅受到取消年度晋升和扣减绩效奖金的相对轻微处罚。
王腾事件暴露了小米在保密文化与营销策略之间的深层矛盾。
作为“网红高管”,王腾曾在微博多次用“泄密”调侃自己,被网友称为“爆料大王”。雷军甚至曾在直播中半开玩笑提及王腾的泄密罚款。
这种“罚而不严”的处理方式在小米内部形成特殊文化。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分析认为,这种人情化处理模糊了制度边界,使员工产生“规则可协商”的错误预期。
小米内部曾多次出现泄密事件:2023年1月,合作方下游供应商泄露小米汽车保险杠早期设计稿;2023年12月,三名员工参加外部券商组织的“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不实信息。
小米近年来屡屡登上热搜榜单,从手机到汽车,始终保持高话题度。雷军作为营销大师,善于利用流量为产品造势。然而流量是把双刃剑,企业在获得红利的同时,也会遭遇反噬。
随着事件发酵,雷军本人却保持沉默。9月9日一早,他照常发健身照,宣传小米YU7,似乎想传递一切正常的信号。但网友并不买账,许多人在雷军的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为王腾求情,但雷军完全不为所动。
业内专家指出,王腾的突然离职可能对Redmi的产品发布和市场策略执行造成影响。特别是Redmi贡献了小米手机近60%的出货量,这一关键位置的突然更替需要管理上的快速调整。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后,大定突破28.9万台,创下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最高纪录。但在高增长的背后,小米SU7在中国汽车质量网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车质量排行中垫底,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米汽车的投诉高达1610条。
从静电贴痕迹到高管突然离职,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小米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是否忽视了质量管控和内部治理?
小米曾经凭借“和用户交朋友”的理念赢得市场,但如今却面临信任危机。玻璃上的静电贴痕迹或许能用湿毛巾擦去,但留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痕迹却难以消除。
小米正处于从手机厂商向汽车制造商转型的关键期,但质量管理与内部治理的短板正在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危机,小米需要拿出比“用湿毛巾擦拭”更有力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重获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