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一架美军MQ-4C“三叉戟海神”无人机从琉球嘉手纳基地起飞,试图低空侦察黄岩岛。
但这架号称“全球最先进海上侦察机”的设备刚进入南海空域,就被中方战机层层拦截,被迫多次暴露航行轨迹。
更让美军意外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国宣布在黄岩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23公顷的管护范围将礁盘及周边海域纳入常态化监控。
这场“技术对峙”背后,正是中国南海战略的全新格局——从岛礁建设到体系防控,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对南海的实力重塑。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南海主权的活态证据
南海诸岛的归属权,《更路簿》就是活证据。
这本手绘的航海指南记录着从潭门港到南沙群岛的航线,标注着“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岛礁名称,是明清时期中国渔民在南海作业的直接证据。
每年出海前,潭门渔民都会举行“兄弟公”祭祀仪式,这种延续数百年的信俗活动,在西沙、南沙岛礁留下了众多祭祀庙宇遗址,成为中国对南海行使管辖权的活态见证。
而且这种历史传承在法理上得到明确确认,1947年,“十一段线”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纳入管辖范围,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调整为“九段线”,继续对这片海域行使主权。这些岛礁并非无主之地,而是中国渔民世代耕耘的“祖宗海”,仅南沙群岛就有280多个岛礁沙洲,构成了完整的领土体系。
然而,巨大的资源诱惑让周边国家动了歪心思。
南海海底蕴藏着约300亿吨石油和1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有3万多亿美元货物经此运输,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开始非法占据岛礁。
越南至今已占领29个岛礁,菲律宾抢占8个,马来西亚分占5个,这些国家在岛礁上修跑道、建设施,企图将非法占据事实化。
2012年黄岩岛事件成了转折点,当时菲律宾海军在黄岩岛海域拦截中国渔船,甚至扣押渔民,这种挑衅行为让中国意识到,“搁置争议”已难以为继。
菲律宾还通过所谓“群岛基线法”,将黄岩岛等岛礁划入其版图,彻底打破了地区平衡。
中国不得不转变策略,从维权转向主动建设,用实际行动巩固主权。
填岛奇迹
2014年,南海响起了挖泥船的轰鸣,中国动用“天鲲号”“天鲸号”等超级工程设备,在南沙群岛开启填海造岛工程。
这些“造岛神器”每小时能完成数千立方米疏浚作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永暑礁从2014年8月开始填海,仅用一年多就形成2.8平方公里陆地,建成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大型飞机可随时起降。
美济礁填成5.5平方公里,成为南沙最大人工岛,配套港口、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
中国的造岛效率让周边国家望尘莫及,越南从荷兰引进挖泥船后加速填岛,但其十年填海总面积仅0.3平方公里。
截至2025年3月,越南在南沙填岛总面积达9.05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填岛面积的70%,其中柏礁建成3000米跑道,鸿庥岛面积扩大到0.6平方公里。
但数量差距背后是质量鸿沟:中国岛礁配备了完整的雷达系统和防御设施,而越南岛礁的军事功能仍显初级。
更关键的是,中国构建起了“天罗地网”式的防御体系。
2024年底,西沙中建岛部署了综合脉冲孔径雷达(SIAR),这种米波雷达能探测400公里外的隐身目标,专门针对美军F-22、F-35战机。
2025年初,代号“神雕”的反隐身无人机进驻南海,这款翼展46米的巨型无人机可在2.5万米高空连续巡航35小时,500公里范围内的隐身目标无所遁形。
两者配合形成的立体监控网络,让美军2025年2月不得不将F-35A战机连夜撤出菲律宾。
岛礁建设与技术防御的结合,彻底改变了南海力量对比。
永暑礁、渚碧礁等岛礁的雷达和导弹系统覆盖大片海域,东风-21D、东风-26导弹部署后,形成了有效的区域拒止能力。
2025年5月,美军尼米兹号和华盛顿号双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面对中国海空力量的全程监控,不到一周就仓促撤离,与2016年美军的嚣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南海新格局的形成
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构建南海治理新规则。
2025年8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马来西亚举行第24次高官会,同意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协议。
王毅外长提出构建南海“新叙事”,将和平、稳定与合作作为主流,这一主张得到东盟国家广泛响应。
此前,中国已与印尼签署海上共同开发协议,与马来西亚启动双边对话,实现了同南海当事国机制性对话全覆盖。
经济纽带成为稳定南海的重要支柱,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南海航线的安全畅通对这一增长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认识到,与中国对抗得不偿失,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美国并不甘心退出南海舞台,2025年美军舰机在南海活动频次不减,每月至少两次巡航,还推动菲律宾开放更多军事基地。
但这种搅局行为效果有限:2025年1月,菲律宾船只在铁线礁非法活动,被中国海警船果断拦截驱离。
9月MQ-4C侦察机侦察黄岩岛时,中方不仅出动战机拦截,更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强化管辖,用非军事手段巩固主权主张。
军事力量对比的逆转更为明显,中国南海舰队已拥有两艘航母、四艘055型驱逐舰,配合岸基导弹和岛礁设施,形成了“立体化主场防御圈”。
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1500公里,可在美军航母打击圈外实施攻击。
美国国会研究局报告承认,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超越美国,主场优势愈发凸显。
如今的南海,正从“争议海域”向“稳定合作之海”转变,中国通过填岛工程夯实了主权基础,用技术创新构建了防御体系,以规则建设推动区域合作。
美媒不得不承认,中国已具备将美国赶出南海的实力,但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霸权,而是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从渔民的《更路簿》到现代化的岛礁基地,从“兄弟公”祭祀到“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在这片海域书写的,是主权不容侵犯、合作方能共赢的新时代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