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战争这事儿突然砸下来,可历史告诉我们,战争说来就来,很多人得马上做选择。像我这样普通人,面对国家危急关头,会怎么干?我会把房子卖掉,换成钱给国家凑军费。国家要是没了,小家还能安稳?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周边摩擦不断,万一明天真打起来,每个人都得想想自己能出什么力。
为什么卖房这主意靠谱,房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大一笔财产,变现快,能直接换成现金。军费这东西,急需时就是武器弹药、士兵补给,这些钱能顶大用。历史上,二战时英国老百姓买国债、捐东西支持前线,以色列在几次中东战争中,全民动员,老百姓卖财产凑钱买装备,国家小人口少,还不是靠这股劲儿挺过来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捐款捐物,总额折合当时币值上亿,帮了大忙。没有这些支持,前线日子更苦。
当然,房子不光住人,还绑着家庭回忆、生活根基。但国家危难时,个人得让步。想想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没犹豫,就行动了。最出名的就是陈嘉庚,这位新加坡华侨大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啥叫爱国。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生在福建同安集美,那时候清朝末年,家里做侨商。他爸陈杞柏早去新加坡做生意,卖米卖杂货。陈嘉庚小时候在家乡读私塾,学四书五经,1890年17岁时去新加坡帮爸打理店面。从底层干起,学记账、管货,积累经验。
橡胶业那会儿正热,陈嘉庚抓机会,买地种树,建厂加工,生意越做越大。到1910年代,他成东南亚橡胶王,控制大片种植园,还搞航运、银行。赚的钱不光自己花,他热心公益,支持革命。1910年加入同盟会,捐款帮孙中山推翻清朝。辛亥革命后,1912年回国看形势,决定办教育。1913年在集美开小学,1918年建水产和航海学校,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开学,他一人扛经费,建校舍请老师。
可惜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橡胶价崩盘,他的公司债台高筑。1932年重组,1934年彻底关门,财产缩水严重。但他没停下教育事儿,继续挤钱维持学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陈嘉庚在新加坡坐不住了。8月15日,他拉华侨领袖组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当主席。号召捐款,组织义卖,钱汇国内买军需救难民。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他还是主席,覆盖南洋多国华侨,每月固定捐,三年多凑上千万。
虽然资金缺口大,但陈嘉庚自己带头。1938年初,他卖新加坡房产,包括给儿子买的别墅,换成钱汇去支持抗战和厦大。房产总值几百万新加坡币,当时巨款,直接用于前线。1939年组慰劳团,1940年3月他带队回国,从新加坡坐船,经香港进内地,去重庆、延安等地发捐款,慰问士兵。
这些事情不是空谈,陈嘉庚用光家底。抗日八年,南洋华侨捐款总计4亿多国币,占全国军费大头。他领导的总会功劳最大,组织机工队回国修路运物资,3200多青年参战。陈嘉庚不光捐钱,还公开反对汪精卫投降派,号召华侨团结。1943年在爪哇写回忆录,记海外华人历史。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他回新加坡,重建总会,修学校。1946年恢复集美和厦大运营,捐钱建楼。
战后,陈嘉庚没闲着。1947年开集友银行,利润投教育。1949年9月去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参与建国事儿。1950年永久回国,住集美,当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1953年帮建华侨大学,继续捐款。晚年专注教育侨务,视察学校,指导工作。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去世,87岁,遗体葬集美鳌园,国家办葬礼,表彰贡献。
陈嘉庚从穷小子到富豪,再到倾家荡产支持国家,卖房那事,不是一时冲动,是长期积累。他早年赚的钱,本可以享福,但选择办校抗日。历史上,其他华侨也类似,像缅甸华侨捐280万买公债,美国华侨组救国会募款宣传。抗日时期,华侨总捐款占中国外汇收入一半多,直接帮军费。
回到现在,如果明天战争真来,我卖房这决定,学的就是这种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得卖房,但每个人能出点力。有人捐款,有人参军,有人后勤。和平时多想想,学历史,增强准备。国际上,俄乌冲突、以巴问题,都提醒我们,战争不远。国家强,大家才能安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