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谭浩俊”,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据观察者网报道,彭博社11日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近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一个行业论坛上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应放弃将英伟达公司的通用图形处理器(GPU)用于人工智能开发,以减少对英伟达的技术依赖。
虽然魏教授在两年前曾经说过,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已被中断,在全球化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要推动半导体产业实现再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要继续依赖外国芯片、特别是英伟达芯片。但是,两年后,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特别是出口管制,魏教授可能也意识到,继续依赖英伟达等外国企业的芯片,已经风险越来越大了。
同时要看到,两年多来,中国企业在芯片研发的投入方面,也是非常大的,研发的芯片,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也迫使魏教授等一众原本对全球化充满期待的专家、学者,开始转变观念,不再对全球化回归抱太大希望了,而必须立足自身,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
那么,当如何看待魏教授的建议呢?其他亚洲国家如何对待英伟达开发的芯片,我们可以不管,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各国也有各国的需要。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魏少军教授的建议,还是值得考虑的。
要知道,中国企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太喜欢中国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而是喜欢选择使用外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有外国企业生产产品的选项,就不考虑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国产同类产品。这种崇洋思维,不仅导致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而且让中国企业开发新品、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受到很大影响。
就像前几年舆论普遍批评、谴责联想不开发芯片,我们要问的是,如果联想自己开发芯片,且质量与国外企业开发的芯片相同,国内企业会选用联想开发的芯片吗?我敢说,绝大部分企业不会。如此,凭什么要求联想去冒险呢?
近年来,这方面的情况有所好转,尤其在美国的打压下,一些企业认识到依赖国外芯片等已经难以为继了,开始慢慢把眼光放在国内企业开发的芯片上了。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依赖紧盯国外企业开发的芯片,尤其是对英伟达的依赖,几乎达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也正因为如此,魏少军教授的建议,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警惕了,过度依赖英伟达开发的芯片,会让中国企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的。千万别以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是一位华裔,他就会对中国企业负责。他就是一位商人,一位美国籍的商人,他的利益观:一为企业,二为美国。指望他放下企业利益和美国利益来对中国企业负责,那就不是天真,而是无知。
而眼下的情况是,有这种天真想法的中国人,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还不少,他们对英伟达生产的芯片的依赖感,似乎很难消除。而这些人,只有等到美国彻底切断英伟达对中国企业的芯片供应,才有可能清醒。一旦到那时,这些企业也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所以,面对国内企业对英伟达的过度依赖,有关方面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对主动选择国内企业生产芯片的消费者,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企业选择国产芯片。同时,要逐步减少英伟达等美国企业生产芯片的进口数量。既然美国政府在芯片问题上卡中国脖子,那中国不如干脆主动切割。切不可让英伟达等高端芯片进不了中国市场,低端芯片却充斥中国市场的现象维持下去。
只有加强对国产芯片的支持,中国企业研究开发芯片的积极性才能增强,芯片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才能以最快速度赶超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生产的芯片,才能在高科技领域不被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卡脖子。
更重要的,一旦中国企业购买国产芯片的积极性高了,研发芯片企业的热情就会释放,其他高科技领域的企业研发新品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投入才能增多,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今日头条 | 搜狐 | 一点资讯 |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视频号I坦然如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