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不需要机械旋转的CT机,却能让医生看清人体内部最微小的结构,这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相控阵CT带来的革命。
2025年8月,全球首台相控阵CT在上海瑞金医院正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这台完全由中国企业纳米维景自主研发的设备,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从追随者变为领跑者。
01 革命性技术,突破物理极限
传统CT设备依靠机械旋转扫描,扫描架需要围绕人体高速旋转,产生巨大离心力。依据现有材料学和工程学,传统螺旋CT性能已经达到物理极限。
相控阵CT采用了颠覆性的设计:扫描架内部采用“探测器阵列群”与“扫描射线源阵列群”组合的双环结构。
24个球管均匀排列在外周形成射线源环,64个光子流探测器则位于内周形成探测器环。通过精密时序脉冲曝光替代机械旋转结构,成功突破了制约CT扫描速度的物理限制。
02 成像精度飞跃,从望远镜到哈勃
相控阵CT的成像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每张影像的像素从传统CT的512×512提升到3072×3072。
相较传统螺旋CT,相控阵CT实现了空间分辨率提升64倍、时间分辨率提升3倍、单次扫描信息量提升144倍的突破。
纳米维景首席科学家曹红光生动地比喻:“这相当于从普通望远镜升级到哈勃太空望远镜”。
03 临床应用,小病灶早发现
相控阵CT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2毫米以下的肺结节,精准辨别结节良恶性,为患者规避因不必要手术导致的过度医疗。
医生能够看到人类活体的次级肺小叶,这是人体肺部器官中最小的功能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利用CT设备看到的最小单元。
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上,相控阵CT结合动脉造影可以直接显示穿支动脉,为超早期脑血管意外做出精准定位和诊断。
04 辐射更低,特殊群体更安全
相控阵CT能够以更小的辐射剂量“看到”传统CT“看不到”的微小细节。
传统机械扫描需要4800个投影来重建512×512的图像矩阵,而相控阵扫描只需要192—288个投影即可获得3072×3072矩阵的高清图像。
相控阵CT采用的智能脉冲曝光技术实现微秒级窄脉冲按需触发,从而大幅缩短单次曝光时间,为儿童及需要反复检查的肿瘤患者降低辐射风险。
05 完全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
相控阵CT的所有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纳米维景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实现了该设备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完全国产化。
纳米维景首席科学家曹红光语气坚定地说:“在CT影像设备领域,相控阵CT技术是一个新物种,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我们走在‘无人区’,没有作业可抄。”
相控阵CT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首次在CT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全面自主可控,完成了从技术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
相控阵CT正在上海瑞金医院进行约400例的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获得Ⅲ类医疗器械证。
未来,这台“超级CT”将走向全国更多医院。医生不再需要依赖解剖才能看到的病理细节,相控阵CT提供的微米级分辨率成像能力让活体诊断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
中国医疗装备的这次突破,意味着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精准、更安全、更早期的疾病诊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