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期,中国军队的轻机枪真的比日军的更厉害?在装备鄙视链上,“捷克式”着实瞧不上“歪把子”,甚至还似啐了一口吐沫。不过,这两款装备一旦被八路军缴获,可都成了八路军的硬家伙!
红军的捷克式保养很漂亮
八路军歪把子开火
☆☆★★☆☆★★☆☆★★☆☆★★☆
捷克ZB - 26轻机枪,堪称八路军的火力支柱。它射程达800米,使用7.92型子弹,能与中正式步枪、汉阳造子弹通用。八路军常常凭借1 - 2挺ZB26守住制高点,依靠射程优势阻击敌人。
捷克式
来源方面:国民政府从捷克采购了约3万挺,抗战初期曾少量提供给八路军;国民政府国内兵工厂仿制约4万挺;英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约4万挺;还有部分是在战争中被八路军缴获的。
带把手后便携性增加
其优点显著:重量轻便(仅9.6公斤),便于灵活转移阵地和在行进间射击;结构可靠,故障率低,能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火力持续性较好(理论射速500发/分);更换枪管便捷(约10秒即可完成);操作简单,训练门槛低,精度高且射程远(800米)。
抗日火力扛把子
八路军在山西、河北等地的兵工厂(如黄崖洞兵工厂)曾尝试仿制ZB - 26,但受钢材和工艺限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也较低。
唯一的缺点是:20发的弹匣容量过小(日军“歪把子”为30发),频繁换弹时易被敌军抓住间隙反击。
☆☆★★☆☆★★☆☆★★☆☆★★☆
“歪把子机枪”是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俗称,因其枪托向右弯曲,方便瞄准而得名。
歪把子
核心设计特点:供弹系统是致命的“漏斗弹斗”,左侧开放式弹斗可容纳6个5发弹夹(共30发),使用与日军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毫米弹药,射程600米,重10.2公斤。
性能参数
致命缺陷:弹斗没有密封设计,风沙、雨水极易侵入,导致卡弹,需要副射手用油壶润滑子弹(自动注油而非手工刷油),实战中故障率极高。
漏斗弹夹
人机工程缺陷:由于弹斗占据左侧空间,瞄准基线右移,枪托被迫右弯形成“歪把”造型,射手需歪头瞄准,操作极为不舒适,而且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枪身会向右偏移,稳定性差。
☆☆★★☆☆★★☆☆★★☆☆★★☆
结论:除了30发弹匣这一优势外,“歪把子”在重量和耐用性上都远不及“捷克式”。
抗日后期,日军缴获捷克ZB - 26后仿制出96式轻机枪,摒弃了漏斗供弹方式,改用30发弹匣。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结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