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特别得到振德先生的关照,刚才展览还未开幕,振德就开门让我进去,能够先睹为快了。看了原作以后,感觉确实和印刷品不大一样,看原作才能体会笔墨精妙、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
雪涛先生曾给萧朗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能从极似中蝉蜕而出者,非印鈢而谁何?”这确实是经过雪涛先生认可的。同时萧朗先生在王雪涛先生的绘画上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刚才几位先生都谈过了。晚明时期的两大画家,并称“青藤、白阳”,如果仔细分辨,萧朗先生的传统不是徐渭,而是陈淳,白阳山人。白阳、新罗、恽南田、王梦白、王雪涛是一支很重要的传统画风,是特别受到欢迎的小写意画派。萧朗先生在论画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学得文武艺,奉献百姓家。”所以他有奉献这一面,从众而近雅。如果说萧朗先生和王雪涛先生都有这么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那么不是低俗,而是为大众所欣赏,同时又具文人高雅一面,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现在艺术创作走向商品市场的情况下,既笔精墨妙,同时又为观众所欢迎,而且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口味,实为可贵。另外,听振德讲,萧先生为人非常好,他对雪涛先生执弟子之礼,直到今天,萧先生这么大年纪,来京搞展览,先到雪涛先生家看望师母,并向师母汇报,实具古贤风范。
分析一下萧朗先生的师承,他是非常广博的。他跟雪涛先生学过画,跟白石先生也学习过。所以他的作品面貌非常丰富。既有吴昌硕,也有任伯年,也有齐白石、陈半丁,作品既笔精墨妙,又古雅大气,而且特别讲究艺术的自然天趣。展览中《斗鸡》一画上,阎丽川先生题写“笔精墨妙,自然天成”,再贴切不过了。
如果把萧先生的作品与八大、青藤相比,八大、青藤表达的是“冷逸”,表达更多的是主观心境,而雪涛、萧朗先生表达的更多的是自然情趣。另外由于萧先生绘画中西画的渗入,就是把西方的造型、色彩很自然地融合到小写意中,这一点在把握自然天趣方面,把握花鸟的自然生态及生动性上,也是很不简单的。
还有我想到萧朗先生的书斋和画室叫“萍香阁”,也颇有感慨。萧先生可以说是在美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一生,同时也是在风霜雨雪中漂泊了一生,特别令人感慨的是他广西的经历,这时不时也在画面上流露出来。他在坎坷艰辛的经历中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的审美境界,这一点又是非常可敬的。今天在座的不少是天津来的,借此机会向萧朗先生表示我的敬意。
(摘自美术理论家论萧朗—萧朗花鸟画艺术研讨会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