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大家听着,都说苏联解体是个大事件,可你要真钻到俄罗斯与邻国的边界谈判里头看,会发现惊人的细节:俄罗斯确实先后把部分土地归还给了中国、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还有一次,是巴伦支海的大片海域划给了挪威。
这最后一步,让俄罗斯现在连连后悔。为什么会这样?
苏联解体以后,中央权力轰然崩塌,俄罗斯的边疆突然成了别国眼中的肥肉。最早爆出来的,是和中国的边界重新勘定。
1991年,双方坐下来谈,把滨海边疆区那9平方公里的地儿划还给了中国。
紧接着1992年,还了吉林珲春附近4.7平方公里。
时间来到1997年,又分出哈桑边境的10平方公里。
2008年,更大手笔,又给了中国半个黑瞎子岛,约171平方公里,再加上银龙岛,总共接近200平方公里。这个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分期还、分步协商,像一盘棋,不是直接开战。俄罗斯那时候并不傻,维持了边境稳定,也算投了中国一个战略善意。
轮到格鲁吉亚:
2010年,谈判桌上的话题是俄控的乌里安·乌巴和克拉克·乌巴两个村,再加上周围草原,总共3668平方公里让给了格鲁吉亚。
到2013年,俄罗斯又推了30平方公里的高山草原过去。
这不是友好,是利益盘算。选的是争议不大的、战略价值有限的土地出让,让自己在国际上看起来负责任,顺便和格鲁吉亚之间少点事端。
然后是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已经把科斯塔奈、北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卡拉干达、巴甫洛达尔等五个州,合起来约100万平方公里给了哈萨克斯坦。
你要是觉得俄罗斯这里头吃亏,实际上是苏共自己在布局,想通过把“俄罗斯人区”并入哈萨克,强化少数民族的掌控力。
1991年苏联一分家,俄罗斯顶着内忧外患,根本没精力再要回来。2015年的时候,两国还协议交换了几块地,这回更像是经济和基础设施主导的动作,显示他们都没把军事安全当成唯一筹码了。
可真正让俄罗斯扼腕、翻来覆去回想的是和挪威的那一笔。巴伦支海,不仅是北极捕鱼的金窝子,也是俄罗斯通北极航道、资源开发、核潜艇部署最要紧的地方。争了几十年,到了2010年,俄罗斯和挪威签了条约,毫不含糊地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大片海域让给了挪威。
条约签下去时,普京还满怀希望,以为和西方能长期合作,要在北极事务里换点信任、分点利益。但是,一切变了。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西方阵营一面倒支持乌克兰,挪威带头制裁俄罗斯,资源海域、战略缓冲彻底被北约控制。俄罗斯这才明白自己当年对西方的想象是错的。国内舆论瞬间炸锅,很多人甚至呼吁废除当年巴伦支海的协议。这种悔恨,就像被身边人捅了一刀。
19世纪,奥斯曼面对列强压迫,痛苦割让巴尔干诸国的地盘,只为保政权喘息一样。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用让步换来地缘喘息,但等到国力恢复,这口气憋得越来越闷。还有普鲁士的弹性战略,时张时弛,为了生存先让土地,国力壮大后再要回来。
明朝边疆治理也是如此,强盛时北进开疆,国力转弱后转向保守。俄罗斯这些年的边界谈判,何尝不是现实主义策略?只不过,有时算的太精,就容易被现实打脸。
回头再看这些归还行动,里面尽是算盘和权衡。那些陆地谈判,大多是缓冲带、稳定边疆,分风险、要和平。海洋划界,却是对西方误判,以为能合作,最后被现实收割。
这种局面不是一次两次发生。大国在困难和恢复之间反复横跳,领土策略跟着国力起落,谁都想掌握主动权,结果不是永远如愿。
我得说几句真心话。俄罗斯和挪威的这场海域妥协,是21世纪地缘博弈里的明灯,也是警示。信错了西方,战略机会就变成了对手的筹码。
这游戏,看似就是土地的你来我往,底层逻辑却是权力、信任和战略的三重赌局。谁握住主动,谁就能书写历史。而俄罗斯的这一课,足够让全世界的决策者用很多年反复消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