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拆迁办的会议室里,苏晓月的手微微颤抖着,签字笔悬在1280万的拆迁协议上方。就在笔尖即将落下的瞬间,门被猛地撞开,一个苍老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这房子,我不卖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门口,只见赵大山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他身后跟着儿子赵勇,眼神里满是贪婪和算计。
"赵大爷,您这是什么意思?"拆迁办主任皱起眉头,"房子十二年前就卖给苏女士了,现在说不卖,是不是太晚了?"
苏晓月缓缓放下笔,看着这个曾经和善的老人。十二年前,她用全部积蓄六万块钱从他手里买下了这块宅基地,没想到如今会变成这样。
01
十二年前的春天,苏晓月第一次来到北京郊区的这个小村庄。那时的她刚刚离婚,带着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朋友介绍说村里有人要卖宅基地,价格很便宜。苏晓月本来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院子不大,但采光很好。后面是一片竹林,风吹过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姑娘,这房子我住了大半辈子,要不是儿子在城里买了房非要接我去住,我是舍不得卖的。"赵大山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慈祥地看着她。
苏晓月环顾四周,破旧的土墙,摇摇欲坠的木门。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个破败的农家小院,但她却看到了希望。
"赵大爷,六万块,这是我全部的积蓄。"她诚恳地说道,"如果您愿意,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村委会办手续。"
赵大山沉默了很久,最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行,就卖给你了,看得出你是个实在人。"
当天下午,他们就在村委会办理了所有手续。刘书记亲自做见证人,合同一式三份,村委会留存一份。
"小苏啊,这地方虽然现在偏僻,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刘书记意味深长地说,"你可要好好保管这些文件。"
苏晓月小心翼翼地将合同装进包里。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一边经营着城里的小服装店,一边慢慢修缮这个小院。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种花种菜,修补房屋。
村里人都觉得她傻,花六万买这么个破院子。只有刘书记偶尔会过来坐坐,喝杯茶,聊聊天。
"小苏,听说市里在规划新的开发区,可能会延伸到我们这一带。"有一次,刘书记神秘兮兮地说。
苏晓月笑了笑,她买这个院子不是为了等拆迁。她只是需要一个地方,能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息。
时间一年年过去,小院在她的打理下焕然一新。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成了她的世外桃源。
02
陈明是在苏晓月买下小院的第三年出现的。那天她正在院子里给玫瑰花浇水,一个陌生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测绘仪器。
"不好意思,打扰了,我是市规划局的,来做一些地形测量。"陈明礼貌地说道。
苏晓月放下水壶,打量着眼前这个斯文的男人。"规划局?这里要开发了吗?"
"还在前期调研阶段,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陈明如实回答,"您这院子收拾得真好,很有品味。"
两人就这样认识了。陈明每次来测量都会在院子里坐一会儿,喝杯苏晓月泡的茶。
慢慢地,他们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从朋友变成恋人。第五年的秋天,他们在这个小院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晓月,你知道吗?当初你买这块地真的很有眼光。"婚礼那天,陈明悄悄告诉她,"根据最新的规划,这一带确实要纳入开发区了。"
苏晓月靠在他肩膀上,轻声说:"就算不开发,能有这么一个家,我也知足了。"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幸福。他们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就来小院度假。陈明帮着她继续改造院子,还在后院搭了个葡萄架。
赵大山偶尔也会回来看看。每次来都会在门口站很久,眼神复杂地看着焕然一新的老宅。
"小苏啊,你把这里弄得比我住的时候还好。"有一次,赵大山感慨地说。
"赵大爷,这里永远是您的家,您想来随时都可以来。"苏晓月真诚地说。
赵大山摇摇头,转身离开了。他儿子赵勇在旁边嘀咕:"爸,您就是太实在了,六万块钱就卖了,现在房价都涨多少了。"
"闭嘴!"赵大山呵斥道,"做人要讲信用,卖了就是卖了。"
时光飞逝,转眼又过了几年。苏晓月的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好,还开了两家分店。陈明也升了职,成为规划局的副处长。
生活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消息传来。
03
2024年春天,拆迁的消息像一阵旋风刮过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在讨论赔偿标准,计算自己能拿到多少钱。
苏晓月接到刘书记电话时,正在店里忙着进货。"小苏,大消息!咱们村要整体拆迁了,你赶紧回来一趟。"
她放下手头的事,开车赶到村里。村委会门口已经围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听说按照面积算,一平米能赔两万多呢!"
"我家那么大的院子,这下可发财了!"
苏晓月挤进人群,看到公告栏上贴着正式的拆迁通知。她的心跳突然加快了,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要和这个住了十二年的家说再见了。
回到小院,她坐在葡萄架下发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她的记忆,每一株花草都是她亲手种下的。
"舍不得?"陈明下班后赶了过来,坐在她身边。
"有点。"苏晓月靠在他肩上,"虽然知道总有这一天,但真的来了,还是觉得难过。"
陈明握住她的手:"房子可以再建,但这些年的回忆谁也拿不走。再说了,拆迁款不少,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买个更好的。"
按照测量,苏晓月的宅基地加上院子,总面积六百多平米。按照每平米两万一的标准,总赔偿金额是一千二百八十万。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当年六万买的破院子,现在值一千多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赵勇第一个坐不住了。他跑到老父亲面前大吵大闹:"爸,您看看,当年六万卖的房子,现在值一千多万!这不是败家是什么?"
"那是十二年前的事了,谁能想到今天?"赵大山坐在轮椅上,声音有些颤抖。
"我不管,这钱必须要回来一部分!"赵勇红着眼睛说,"凭什么让外人占这么大便宜?"
赵大山闭上眼睛,久久没有说话。他想起十二年前的那个春天,想起苏晓月真诚的眼神,想起自己亲手签下的合同。
04
拆迁办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苏晓月按要求提交了所有材料,房产证、土地证、买卖合同,一样不少。
审核很顺利,毕竟当年的手续都是在村委会办的,刘书记也能作证。眼看着就要到签协议领钱的日子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勇开始四处活动。他先是找到几个村民,说苏晓月当年是趁人之危,用低价骗了他父亲的房子。
"你们想想,六万块钱买六百平米的宅基地,这正常吗?"赵勇煽动着村民的情绪。
有些人开始议论纷纷。确实,现在看来六万块钱太少了,但问题是,十二年前那就是市场价啊。
赵勇看煽动村民效果不大,又去找律师。一连找了好几个,都说这案子没法打,合同明明白白,手续齐全,没有任何问题。
"除非能证明当时存在欺诈或者胁迫,否则合同就是有效的。"最后一个律师直截了当地说。
赵勇不死心,又想出了新招。他开始在网上发帖子,说什么"黑心商人六万骗走老人房产,如今价值千万",试图用舆论压力逼苏晓月就范。
苏晓月知道这些事,但她选择不予理会。她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更相信自己问心无愧。
"要不,我们分他一部分?"陈明担心事情闹大,建议道。
"不行。"苏晓月摇头,"这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我们让步了,就等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们堂堂正正买的房子,为什么要分给他?"
陈明理解妻子的坚持,但还是有些担心:"我就怕他们做出什么极端的事。"
果然,没过几天,赵勇就带着几个小混混来到苏晓月的服装店闹事。他们不打不骂,就是站在店门口大声嚷嚷,吓跑了不少顾客。
苏晓月报了警,警察来了,赵勇他们就散了。警察一走,他们又来了。这样反反复复,店里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
"苏晓月,你就不能有点良心吗?"赵勇堵在店门口,"我爸一辈子的心血,就值六万块钱?"
"赵勇,你爸爸是自愿卖的,价钱也是他同意的。"苏晓月冷静地说,"如果你觉得不公平,可以去法院告我。"
"你等着!"赵勇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这事没完!"
05
就在苏晓月以为赵勇会就此罢手时,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那天早上,她接到拆迁办的电话,说赵大山本人要来,有重要的事情要说。苏晓月心里一紧,预感到可能要出事。
当她赶到拆迁办时,赵大山已经坐在会议室里了。老人比十二年前苍老了许多,原本挺直的腰板已经佝偻,满头白发。
"赵大爷,您有什么事吗?"苏晓月轻声问道。
赵大山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小苏,我...我想收回房子。"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拆迁办主任、刘书记、陈明,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大爷,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刘书记急了,"当年的合同是您亲自签的,我还做了见证,现在怎么能说收回就收回?"
赵大山低下头,声音颤抖:"我...我当时是被逼的,不是自愿卖的。"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苏晓月的脸色瞬间变白,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她一直尊重的老人会说出这样的话。
"赵大爷,您这是污蔑!"陈明站起来,"当年是您主动要卖,价钱也是您同意的,怎么现在说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