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私信|致65-70年的自己:读出傲慢与偏见英文版里的“上心”
原创 liangchaoxford 广东凉茶煲牛津
继续阅读傲慢与偏见英文版,读到了贝内特太太絮叨内瑟菲尔德庄园新租客的那段。
“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 and four¹ to see the place, 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ediately; that 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² 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中文意思是:
“哎,亲爱的,你肯定得知道呀。朗太太说了,内瑟菲尔德庄园租给了一个从英格兰北部来的阔少爷。他周一乘着一辆四匹马拉的大马车来看房子,对这地方喜欢得不得了,当即就和莫里斯先生谈妥了。他打算在米迦勒节之前搬进去,下周末之前会先派几个仆人过来。”
我读到Mrs. Long says that ……这一串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英语里面有一个单词 attention(上心),这上心是一个温度。
attention,英英解释是:
things thatsbdoestotrytopleaseyouortoshowtheirinterestinyou 殷勤;关心
“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哎,亲爱的,你肯定得知道呀。”
这是口语化表达,“Why”在此处不是询问原因,而是用于引起对方注意、加强语气的感叹词,类似“哎”“你看嘛”。
“must know”体现出贝内特太太认为对方“理应知道”,并急于分享消息的急切心态。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阔少爷”。
“of large fortune”是英文中表示“富有、拥有大量财产”的常用搭配,这里描述内瑟菲尔德庄园的新租客,点明了其经济状况,为后续贝内特太太对女儿婚事的期待埋下伏笔。
chaise and four,“四匹马拉的大马车”,这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一种豪华交通工具。
“chaise”指轻便马车,“four”此处代指四匹马,“chaise and four”即由四匹马拉的马车,通常为富裕阶层所用。
在傲慢与偏见的语境中,这一细节体现新租客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符合贝内特太太强调其“阔绰”的叙事意图。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ediately” ,“立刻与……达成一致”,“当即谈妥”,体现了动作的迅速,暗含“达成租赁协议”的具体含义。
“take possession” ,在傲慢与偏见的语境中,结合前文“Netherfield is let(内瑟菲尔德庄园被出租)”,这里“take possession”指“入住庄园”,租客正式获得房屋的使用权并搬入居住。
原文中“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他打算在米迦勒节之前入住”,贴合“租赁后搬入”的场景。
“米迦勒节”是西方传统宗教节日,源自基督教对天使长米迦勒的纪念,日期为每年的9月29日。
在傲慢与偏见的语境中,“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在米迦勒节前入住),当时英国乡村社会中,租赁、搬迁等事务常以传统节日为时间参照,就是我们这里的看个“好日子”。
回答我刚才提到的那个英文单词attention(上心),读小学的时候是上世纪的70年代中后期。
当时有个语文老师,去参加高考,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
其他的老师就问那个老师,你去考试的考场严不严呢,考试题目是啥,考题难不难?
就像刚才小说里面的贝内特太太追着说,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朗太太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租给了一个从英格兰北部来的阔少爷。
“Mrs. Long says that...” ,“朗太太说……”,直接呈现信息来源。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中“taken”结合语境指“被租用”,译为“租给了……”。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从英格兰北部来的”,明确地域信息。
Attention starts with the details we chase.
上心,从那些追着问的细节开始。
当年那几个老师追着语文老师问考场考情题目,是想着盘算着自己能不能去考,有几成把握考上,他们的attention,有着自己的心头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有几个牌子,比较响亮,永久、凤凰,这是上海产的自行车,飞鸽,这是天津产的自行车,河南安阳造的自行车是飞鹰牌的。
谁要是骑个永久、凤凰,就觉得很神气,很拽。
就像小说里的句子“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对这地方喜欢得不得了。
“was delighted with” 是固定搭配,“对……感到满意/喜爱”。
“so much” 加强语气,“非常、极其”,结合语境,生动体现出租客对庄园的满意程度。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农村里谁家买个“蝴蝶牌”缝纫机,或者是“红灯”牌收音机,那也是心里觉得不瓤,有邻居来,那主家眼里的光就如同贝内特太太,讲租客“agreed immediately”时的得意。
“agreed with...immediately” ,“立刻与……达成一致”,“谈妥了”,体现动作的迅速(immediately),暗含“达成租赁协议”的具体含义。
Attention grows when we find things ‘just right’.
上心,在瞅见“正合心意”的事里扎根。
贝内特太太讲租客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在米迦勒节之前入住。
“take possession” ,“取得使用权并入住”,译为“入住”。
“before Michaelmas” ,“在米迦勒节之前”,准确传达时间节点。
贝内特太太讲的时候,心里有点急,她急的不是日子的快慢,是怕中间出岔子。
就像我们,有时候买盒茶叶送给重要的朋友,茶叶检查一遍,包装盒检查一遍,外面的礼盒检查一遍,打包装的时候,还让那个卖茶叶的人,不要弄扁了,不要挤坏了。
Attention stays when we handle things ‘by ourselves’.
上心,在自己上手的实在里留着。
文本里的“chase and four”很妙,凸显新租客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符合贝内特太太强调,其“阔绰”的叙事意图,贝内特太太有点显摆。
想着很早的时候,同学里有骑辆新自行车,就给自行车车把中间缠上一个红布条,表明这是咱的。
后来想啊,这当时不是图排场,是想日子过得像样。
Attention shows in the ‘pride’ we take”.
上心,藏在那些“当回事”的体面里。
贝内特太太把“四匹马车”当租客的“招牌,是想表达仪式感。
贝内特太太讲“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他的一些仆人会住进这所房子里。
“some of his servants” ,“他的一些仆人”。
“are to be in the house” ,表示“计划、安排住进”,“会住进”,与前文“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的入住计划相呼应。
“take possession” 译为“入住”。
“possession” 最核心的含义是 “拥有;占有”,既可以指对物品、财产的实际持有,也可指对土地、房屋等的使用权或所。
表示“持有某物”时,She kept the letter in her possession.她把信放在自己手里。
在傲慢与偏见的 “take possession” 语境中,指 “取得(房屋、土地等的)使用权并入住”,“take possession of the house” 即“入住这所房子”。
这个词的关键在于强调“实际控制或拥有的状态”,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上心不是瞎忙,是把事当事,贝内特太太追着讲庄园的事,说到底是盼着女儿日子好。
Attention isn't just about ‘focus’—it's about ‘holding things dear’.
上心不只是“专注”,是“把日子当宝贝揣着”。
读Austen的文字,我没有笑贝内特太太“絮叨”,反而有点亲,是在日子里扒着细节过,用自己的法儿给生活添暖。
过日子得有嚼头,咱们这代人的上心就是日子里的嚼头。
追着看高考录取的放榜,盼着录取通知书的送达,盼着哪天开学报道。
还有擦了又擦的自行车,收音机,如今都成了岁月里的记忆。
就像贝内特太太的“絮叨”里藏着盼,咱的“上心”里藏着日子的真。
Attention makes ordinary days taste like home.
上心,让平常日子都带着家的味儿。
阅读傲慢与偏见英文版的随笔,这是第4篇,我自觉写的上心,但是还基本上没有等到“同频者”,因为基本上是没有读者留言的,打赏者更是没见踪迹。
尽管如此,我依然还会上心的创作,不是为了收益,尽管我在探索一人创作者经济的可行路径。
那我为什么要上心地创作读书随笔,因为傲慢与偏见是经典西方文学,完整地读一遍且能把读的过程,用文字的形式分享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自我觉得小有成就的事,因此,我读的上心,我写的上心,我发布的上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