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曾在梦中体验过死亡瞬间。
一次又一次,他们在梦中坠落、被追赶或遭遇意外,却在“死亡”前一刹那猛然惊醒,心跳加速,浑身冷汗。
梦境边缘:死亡梦境的普遍现象
要理解死亡梦境,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做梦的生理机制。
当我们入睡后,大脑并未休息,而是进入了另一种活动状态。
我们每晚约有2小时处于做梦状态,主要集中在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多个区域表现出活跃状态:负责记忆巩固的海马体、处理视觉信息的视觉皮层、管理情绪反应的杏仁体都参与了造梦过程。
而与此同时,大脑的“执行总裁”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则受到抑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梦中很少怀疑梦境合理性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做关于死亡的梦?科学研究指出了几个关键因素。
精神压力是首要原因,生活中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出现奇怪的梦境。
睡眠环境也不可忽视,噪音、温度不适、床品不舒适都可能干扰睡眠,引发多梦,包括梦到死亡。
近期经历同样重要,如观看了恐怖、悲伤的影视或书籍等,可能在潜意识中留下痕迹,反映在梦境里。
潜意识活动扮演着关键角色,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或未解决的问题,可能通过梦境以死亡的形式呈现
梦中死亡:大脑的紧急逃生按钮
为什么梦到死亡就会醒?科学界提出了一些解释:梦中死亡后的清醒很可能与脑干背核部位和视觉皮层等多个脑区的联动有关。
做噩梦时,这些脑区在梦中可能会互相干扰,使脑部神经高度兴奋。
当梦境发展到濒临死亡的高潮时,极度的紧张和恐惧会使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最终使我们醒来。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这种机制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大脑能够区分真实威胁和虚幻场景,当梦中体验过于真实和危险时,这种保护性反应被激活,将我们从睡眠状态“踢”出,回到清醒世界,防止我们在梦中经历过度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
还有一种说法,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到:
“无论我们梦见什么,那些都是来自于现实,我们的精神活动都围绕现实进行。”
这意味着大脑在构建梦境时,只能从我们的实际经验中提取素材。由于缺乏直接的死亡体验,大脑无法构建出自己死亡后的场景或感受。
当梦境发展到死亡边缘时,大脑已没有可用的素材来继续编织剧情,于是只能让我们醒来。
强行中断梦境的潜在代价
虽然大脑能够将我们从噩梦中“踢”出来,但频繁强制醒来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突然中断梦境会导致神经活动骤停,可能引发短暂头痛、后脑发热或四肢乏力。
频繁强制醒来可能打乱睡眠周期,导致多梦、夜醒等问题,影响睡眠质量。
从心理层面看,过度依赖强行醒来可能加剧对梦境的恐惧,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在“梦中梦”的情况下,强行醒来可能更加困难,并可能导致迷失方向感或认知混乱。
频繁噩梦可能是健康预警
偶尔梦见死亡是正常现象,但频繁噩梦可能需要引起注意。研究表明,每周做噩梦的人,70岁前死亡的风险是从不做噩梦者的3倍以上。
噩梦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可能源于:压力激素飙升和睡眠修复过程受损。频繁的噩梦会让皮质醇水平长期升高,加速细胞老化,并打断重要的夜间修复过程。
利用梦境:从被动到主动
梦境研究仍在发展中,科学家正在探索更多关于梦境的意义和机制。神经科学家正努力更好地理解大脑如何生成梦境,以及为什么某些主题(如死亡、坠落、被追逐)如此普遍。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探索了一种称为“清醒梦”的技术,即在梦中保持某种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
研究发现,在睡眠时对头皮施加轻微的电流(以40赫兹的频率)可以帮助人意识到甚至是控制自己的梦境。
这种技术对于经历精神创伤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夜里噩梦不断的人群尤其有用。
通过有意识地去控制梦境,让噩梦变得不再可怕,最终帮助人们走出创伤阴影。
随着脑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对梦境与死亡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发现来帮助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抑郁症。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大脑如何创造和维护我们的主观体验。
下次当你从噩梦中惊醒,不妨感激你的大脑,即使在最无意识的状态下,它仍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存——这是一种进化了千百万年的保护机制,确保我们能够在梦境和现实之间安全地往返。
对此你怎么看?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