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印象里的开国皇帝,哪个不是威风八面、大权在握?想想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汉高祖刘邦从亭长登顶帝位,都是何等霸气。但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开国皇帝,命运截然不同,他就是东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睿。这位皇帝不仅没享受到开国君主的荣耀,反而被自己的大臣幽禁长达5年,最终郁郁而终,这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
司马睿出生于276年,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按辈分算,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侄子。虽然出身皇室,但这一支与西晋皇室的血缘已经比较疏远。290年,司马睿承袭了琅琊王的爵位,只是个闲散王爷。后来西晋陷入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部自相残杀,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
在这个乱世中,司马睿既没有崇高的威望,也没有雄厚的实力,只能“恭俭退让,以免于祸”。他为人非常低调,“不显灼然之迹”,所以没有得到当时舆论的太多关注。八王之乱期间,司马睿带着母亲逃回了自己的封国,小心翼翼地避开政治漩涡。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下邳起兵,向洛阳进发。临行前,他任用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负责镇守下邳。然而没过多久,司马睿就离开了下邳,渡江前往建康(今南京)。
时势造就的幸运儿
说实话,凭司马睿自己的本事,他根本当不上皇帝。他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第一是纷乱的时局。当时西晋王朝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接着又发生了“五胡乱华”,整个北方陷入混乱之中。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自称汉王,公然反晋。身为皇室的司马家族几乎灭绝,大批皇室成员死于战乱或宫廷斗争。司马睿因为为人低调,躲过了这些灾难,还来到了江南,成了“漏网之鱼”。316年,西晋都城长安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攻破,西晋灭亡,晋愍帝被俘杀。北方不可收拾的局势,为司马睿在南方建立新政权提供了历史机遇。
![]()
第二是士族的支持。司马睿既没有崇高的威望,也没有雄厚的实力,所以初到江南时,当地士族根本看不起他。一个多月过去了,“士庶莫有至者”,没有人来拜见他。这时,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导、王敦兄弟出手了。王氏家族是古代顶级名门望族,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魏晋南北朝。自西汉王吉开始,子孙世代为官,人才辈出。
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摆出很大的排场。江南士族领袖纪瞻、顾荣见到这个阵势,“相率拜于道左”。正是在琅琊王氏的辅佐下,司马睿才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这样他才有资本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
![]()
317年三月,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匈奴刘曜的消息传来,南逃的中原世家大族拥立司马睿为晋王。次年司马邺遇害,司马睿正式称帝,于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就这样,司马睿这个原本平庸的皇室成员,在特定历史条件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意外地成为了开国皇帝。
有名无实的开国君主
说来也是讽刺,司马睿虽然名义上是开国皇帝,但实际权力却十分有限。东晋政权从建立之初就呈现出“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局面。这里的“王”指的是琅琊王氏家族,尤其是王导和王敦两兄弟。
![]()
王导作为司马睿最重要的谋士,担任丞相一职,把持朝政;而王敦则手握重兵,控制着长江中游的军事力量。这两人一内一外,几乎垄断了东晋的所有大权。朝廷中的重要职位,大多由王氏家族及其亲信担任。司马睿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就像后来的日本天皇一样,“垂拱而已”,没有什么实权。
![]()
这种局面让司马睿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感激王氏兄弟的帮助,没有他们,自己根本不可能当上皇帝;另一方面,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又不甘心只当个傀儡。随着时间推移,司马睿越来越无法忍受这种有名无实的地位。
司马睿开始尝试削弱王氏的势力。他重用刘隗、刁协、戴渊、周顗等人,让他们参与朝政,试图制衡王氏家族的影响力。他还进行了一些军事部署,防范王敦的势力过于膨胀。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王氏的不满,尤其是手握重兵的王敦。
![]()
王敦认为司马睿忘恩负义,忘记了是谁帮他登上皇位的。他经常在公开场合抱怨:“没有我们王氏,哪有他司马睿的今天!”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一场权力斗争已经不可避免。
被臣子幽禁的皇帝
321年,司马睿终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他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名义上是北伐,实际上是为了防御王敦。
![]()
王敦可不是省油的灯,他立即看穿了司马睿的意图。322年正月,王敦以“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叛乱。他上表司马睿,要求诛杀刘隗、刁协等“奸臣”,声称这些人离间君臣关系。
叛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很快攻到了建康附近。司马睿慌忙组织抵抗,但朝廷军队根本不是王敦精锐之师的对手。王敦的军队很快攻入建康,刘隗、刁协等人或逃或死,司马睿的势力被一扫而空。
![]()
取得胜利后,王敦并没有废黜司马睿,而是将他软禁在宫中。王敦自己则掌握全部大权,任意任免官员,甚至操纵朝廷政令。司马睿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成了囚徒,被完全架空。
郁郁而终的可怜帝王
被幽禁的日子里,司马睿完全失去了自由。他不能随意接见大臣,不能参与朝政,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受到监视和控制。王敦的党羽遍布宫廷,司马睿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
司马睿曾试图反抗这种命运。据《晋书》记载,他有一次对王导说:“卿若不忘社稷,则还其所衔。”意思是如果王导还念及国家社稷,就应该把权力还给他。但王导怎么可能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他只是敷衍了事,继续把持朝政。
323年,在位仅5年的司马睿忧愤成疾,最终在幽禁中去世,年仅47岁。他到死都没有获得自由,更没有真正掌握过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权力。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但这一切身后的尊荣,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司马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司马绍比父亲更有能力和魄力,最终平定了王敦之乱,但东晋政权长期被世家大族控制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司马睿作为开国皇帝却落得如此下场,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他能力不足、优柔寡断;也有时代的因素,门阀士族势力过于强大。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贵为帝王,若没有实权,也难免沦为傀儡,甚至连自由都无法保全。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可怜的开国皇帝”的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