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厅三片”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记者今天(13日)从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到2030年,“一厅”水乡客厅的建设框架将全面成型,形成核心示范效应;“十五五”期间,“三片”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和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将基本完成形态开发、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将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打造成长三角的“创新绿核”。
与此同时,示范区将继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眼区域一体化试制度,提升制度创新“含金量”。包括压茬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示范区改革授权工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据了解,自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6年间已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57项制度创新经验,持续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建设,交出了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
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在示范区,这一生态底色更鲜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提升至96.2%;2024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为154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分别下降21%、8.9%。
示范区发展根基也更坚实。2024年,示范区人均GDP提高至154512元,年均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至9343.9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投资增加至492.7亿元,年均增长7.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551家增加至3750家,与两省一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量从2019年的491件提升至977件。
此外,示范区还在不断优化民生福祉。“轨道上的示范区”加快建设,10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445万人次;2019年至2024年,示范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70920元,年均增长5.5%;跨省通办事项超3000项,56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014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中高职衔接教育累计跨省招生培养826人。
原标题:《长三角示范区“一厅三片”又有新目标!》
栏目主编:唐玮婕
来源:作者:文汇报 张天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