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淼
"生意宁可不做是非必须得辩",西贝贾国龙硬刚罗永浩,却没想到消费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
"这件事对西贝的伤害已经显而易见了,一天收入减少两三百万。"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面对媒体一脸凝重,却仍然嘴硬,再次强调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老罗看到这段采访,只在微博回了一串省略号:"......"
随后火力全开,转发华与华老板华杉力挺西贝的微博直接开怼:"这就是著名的华与华公司的老板,服务西贝的品牌战略公司的负责人,你们在机场总能看到的那两个脑袋中的一个。"
"经过整整一天全国媒体密集地揭露西贝厨房内幕后,看看这几句:'这不是危机公关,因为根本就没有危机'?'硬杠网络黑嘴'?我隐隐地感觉到贾老板和贾老板的朋友们,是真心想把西贝搞死。"
这场被贾国龙称为"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的大战,正以每天损失两三百万的速度,让西贝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01 日损三百万的危机
贾国龙这次是真的急了。不仅半夜睡不着下楼喝酒抽烟,还要面对日损三百万的惨淡现实。曾经发声力挺西贝的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已在9月13日删除了相关力挺内容,并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状态。
西贝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西贝全国拥有近400家门店,覆盖全国62个城市,员工人数约17000人。西贝2024年末连续获得"服务家庭超2亿人次"、"西贝专业儿童餐累计卖出超4000万份"及"中国儿童餐第一品牌"市场地位认证。
如此庞大的餐饮帝国,为何被罗永浩的一条微博搅得天翻地覆?
答案很简单:消费者受够了被当傻子忽悠。
02 830元吃了个寂寞
事情起因再简单不过:老罗带五个同事去西贝吃了顿饭,16个菜,账单830元。平均每人140,就这价位,放在北上广深也算中产消费了。
但老罗为啥点这么多?他在直播间大吐苦水:"五个人吃十五个菜,有两个没吃,那个实在太腥了,下不去嘴。"为什么点这么多?因为真的吃不饱啊!菜量小到让人怀疑人生。
吃完老罗就炸了:"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随后他在微博上呼吁立法强制饭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条微博阅读量瞬间飙到2300万,点赞如潮。
网友们为啥这么激动?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花现炒现卖的钱,吃的却是工业化流水线产品,里头还加了一堆看不懂的化学名词。
03 后厨直播,翻车现场
西贝为了自证清白,搞了个全国370家门店后厨开放日。结果不说还好,一说直接翻车。
记者们冲进后厨一看,好家伙,简直是大型食品加工厂现场:
- 鲈鱼、牛肉是预加工冻品,保质期长达18个月
- 儿童玉米羹是冷冻的,酱汁也是冷冻的
- 连西兰花都是冻品,真是冷到骨子里
- 生产于2024年的羊腿肉和南瓜泥,保质期两年
- 馒头为速冻食品,保质期一年。网友吐槽古法馒头此前爆出21元一个
在淘宝上搜索同款山东老面馒头,价格才八九块一袋,12块钱两袋,每袋五个。西贝一个卖21,这溢价能力,茅台看了都流泪。
最绝的是西贝的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名字听着很养生,实则是用一款名为"风味鸡汤半固态调味料"的复合调味料兑制的。该调味料保质期12个月,配料表长得能当论文发表。
老罗在直播间直接开起了化学课,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
配料中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三聚磷酸钠:让肉质看起来更饱满 碳酸钠:调整酸度延长保质期 柠檬酸钠:调味防腐两不误。
网友一针见血:"西贝卖的那些玩意,配料表里一大堆防腐剂,还不敢写出防腐剂这个词,假装是所谓水分保持剂。"这是不要脸到别致的地步。这里面的东西,柠檬酸钠、碳酸钠等等,全都是非常纯粹的防腐剂。在食品工业级里极为常见,广泛使用。你换个名字它就不是防腐剂了?你这属于纯粹的欺骗。"
以前众多消费者为啥选择西贝?因为觉得干净、卫生、安全,带孩子吃也放心。
但现在他们发现自己成了冤种届的VIP:花着现炒的钱,吃着预制的菜;付着大师的价,享受着流水线的服务。
04 定义之争:嘴硬的艺术
双方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复杂的标准之争,而是一场“常识”与“话术”的对决。
贾国龙试图将水搅浑:"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所有的菜都需要用到预制工艺,需要提前做,无非是在什么状态、用什么原料、工艺、调味品做。" 他强调,按照国家的标准定义,在工厂将整道菜全部做熟,做好封装,送到门店后加热后就吃,这才是预制菜。
然而,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反驳了这种狭隘定义:预制菜是指“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这一定义关键于“工业化预加工”和“即热即食”,并未限定必须是“全熟”。
罗永浩的理解,恰恰代表了普通消费者的“常识性”观点,一针见血地戳破了文字游戏:
“所谓预制菜,根本不用那么复杂地定义。正常人都知道,传统的‘预处理’(比如早上买生肉切丝、提前几小时蒸好扣肉保温)和‘工业预制’(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就做好加防腐剂的料包)完全是两回事。你家里请客会不会提前9个月蒸碗半熟扣肉冻着?不会!所以,凡是试图重新定义预制菜、把水搅浑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事实上,西贝许多菜品正是中央厨房完成工业化预加工、门店简单加热出品的形式,完全符合国家定义。消费者抗拒的也从来不是香干、酱肉这种基础预制食材,而是主菜成品或半成品的“工业感”和“被隐瞒感”。
因此,这场争论的本质已然清晰:一方在用国标和常识戳穿真相,另一方则在用精心设计的术语负隅顽抗,试图将“工业化预制”伪装成“厨房预处理”,以此规避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负面印象。但常识面前,文字游戏显得无比苍白。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贝居然还为此召开了1.8万人罗永浩作战大会。给老罗又添了新乐子:"西贝这些人还有救吗?还觉得真正的敌人是我。"
他接着晒出网络民意调查:"像我这么有争议的,以前都是一半骂我的,这次90%多都挺我。他们是真在挺我吗?他是瞧不上你,不是在挺我啊。"
人们不是站队罗永浩,而是受够了被当傻子忽悠。
数据显示,事件爆发后西贝全国门店收入一天内下降200万,北京多家门店订单遭腰斩。这已经充分说明,消费者正在用实际行动做出选择。
05 要么透明,要么灭亡
老乡鸡为什么被夸?因为人家明码标价:绿标是现做,黄标是预处理,红标是预制。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吃明白饭。
真诚才是最大的套路。餐饮企业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活该被消费者抛弃。
这场大战没有赢家,但消费者已经觉醒。未来餐饮业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透明,明示哪些是现做哪些是预制,用了哪些添加剂;要么继续装傻,被消费者抛弃。
贾国龙说一定要起诉老罗,我倒希望他们真上法庭。这样就能把餐饮行业那点事全都摊在阳光下说说清楚。
餐饮业的信任危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要么改变,要么灭亡。
贾国龙说"生意宁可不做是非必须得辩",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我花的钱到底买到了什么?是真正现做的美食,还是经过工业加工的预制食品?
这场因830元餐费引发的争议,已经演变为中国餐饮行业透明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无论结果如何,餐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力平衡正在悄然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