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阅兵余音还未散去,世界的目光再次被吸引了过来,这一次,走在前面的,不是欧陆的老牌劲旅,也不是近邻日本,而是大西洋彼岸的英国。这个国家最近很“着急”,最新上任的商务大臣彼得凯尔,火速飞来北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跟中国重启合作,改善双方关系。其实,这一举动,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英国这次的表现,让不少西方同行有点意外。毕竟,过去几年,伦敦在对华议题上可是紧跟美国步伐,唱得比谁都高调。可大阅兵一结束,英国自己却先迈出了合作的步子。有人说,墙头草随风倒,其实英国这次的选择,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
一、英国急了,真是“病急乱投医”
英国为什么突然急着修好对华关系呢,这事说起来也不复杂。首先,英国的经济这两年是有点“焦头烂额”的,脱欧以后,日子并不好过。出口一下子少了很多,制造业供应链也乱了套,国内通胀高企,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天比一天高。可以说,风雨飘摇,英国是真有点扛不住了。美国一边嘴上说着“铁杆盟友”,该加的关税一点没少,特朗普还隔三差五地敲打英国,让英国很难受。
英国想靠美国,发现靠不住,和欧盟的“离婚”后又找不到新出路。在外交上,英国也不想被美国死死绑住,毕竟特朗普反复无常,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主意,英国吃过不少亏。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莫测,让英国人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说到底,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英国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这时候,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自然成了英国的“救命稻草”。英国需要新市场,需要新投资,需要提振经济,需要合作伙伴。中国正好都能提供,所以,英国商务大臣凯尔这次来京,目标很直接,就是要商务、要投资、要合作。
二、阅兵是风向标,英国看得明白
其实,英国这次选择,多少有点“见风使舵”。北京大阅兵刚结束,国际社会还在讨论中国新式武器和军事展示时,英国就火速派人来访,这不只是巧合,更是一种态度。英国人心里明白,大阅兵展示的是中国的实力和自信,这种信号放到全球,就是告诉大家,中国不但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
英国历史上就善于抓风向,见微知著。英国这次就是瞄准了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过去十年,中英关系也曾有过蜜月期,2015年那会儿,双方签下了不少大单,英国还加入了亚投行。后来因为香港、华为等问题,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但现在形势变了,经济问题成了英国政府的头号难题,斯塔默政府上台后,务实外交成了新主旋律。
英国这次主动伸橄榄枝,既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也是想借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英国作为西方大国,公开表态要和中国“携手同行”,这无疑给了其他西方国家一个示范。有人说,英国是在试水,也是在为未来留后路。
三、两头下注,英国的算盘打得精
英国这次操作,其实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去北京谈合作,实际上,凯尔先飞了美国,在华盛顿和白宫官员谈了AI、供应链等议题,才转道北京。说白了,英国是在中美之间两头下注。一方面,不能丢了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诱惑又不能拒绝。
英国这次重启中英联合经贸委员会(JETCO),其实也是“捡起旧锅烧新饭”。七年前,是英国自己叫停了这个平台,现在经济不顺了,又想把老路重新走一遍。凯尔还带上了新能源、金融服务等合作议题,想让中国资金和技术流入英国,帮自家经济回血。
但英国人也会算账,他们知道美国对中英科技合作是有意见的,尤其是特朗普,最喜欢敲打盟友。英国要和中国合作,嘴上说得多好听,心里其实还想着怎么让中国当“挡箭牌”,为自己多挡点压力。英国想的,是风雨来了中国顶着,天晴了英国自己晒太阳。可中国为什么非得当这把伞呢,这事谁都看得明白。
四、合作是双赢,警惕“两面三刀”
当然,中英合作不是坏事。英国经济有潜力,中国也有市场和资本,双方要是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合作共赢不是难事。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金融服务这些领域,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想要布局的方向。
但合作归合作,诚意是关键。英国这次虽然来势汹汹,带着不少“合作方案”,但每一张牌基本都是为自己利益考虑,缺乏真正的对等。像新能源合作,英国有技术但没钱没市场,想让中国投钱投设备,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要是美国那边一发话,英国是不是又要“掉链子”,这风险中国得算清楚。
金融领域也是一样,伦敦金融城盯着人民币国际化和绿色金融,想从中分一杯羹。可一旦中美关系紧张,英国还敢不敢继续合作,这就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打个比方,英国这次来,是临时抱佛脚,真要信了,可能还得吃哑巴亏。
五、国内分歧大,英国想左右逢源难上加难
英国政府内部,其实也没那么统一。现在是工党掌权,主打“务实对华”,但保守派可不买账。前脚凯尔访华,保守派马上抓住机会批评,说工党“为了钱不顾安全”。加上特朗普访英时,很可能会公开给英国施压,逼着英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英国国内的分歧,决定了对华政策随时可能变脸。过去就有不少例子,表面说得好听,等风向一变马上翻脸不认账。英国人常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没错,可要想和中国合作,至少得有点长期规划,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六、未来如何,且看后续发展
这次英国带头回暖中英关系,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合作成果,比如解决部分贸易摩擦,吸引中国投资,推动新能源和金融合作。对中国来说,英国的主动示好,带来了更多国际合作的机会,也有助于削弱美国对西方的绝对影响力。
但从长远来看,英国的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脱欧后的烂摊子还在,经济结构调整也没头绪,想靠中国救急,却不想付出对等代价。英国如果在关键时刻还是“听美国的”,双方的合作只能是“应急式”的,难有持久的基础。
中国当然不会拒绝合作,但也会保持警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遇事不决看行动。英国要真想改善关系,就得拿出实际行动,别一边要合作,一边又跟着美国搞小动作。要是只想“鱼与熊掌兼得”,最后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次北京阅兵后,英国作为第一个主动向中国示好的西方大国,确实有其现实考量。经济压力、外交平衡、国内需求,这些因素让英国不得不“回头看东”,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合作能走多远,关键还得看英国能不能走出“墙头草”的老路,拿出点真章。如果只是临时抱佛脚,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有句老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英关系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大家都在看呢。英国这次带头“松绑”,或许能带动更多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对华政策。但中国也会用实际行动和耐心,继续观察,真正的合作,从来不是靠几句漂亮话就能维系的,还是得看你有没有诚意,有没有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