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韩国KF-21“猎鹰”战机项目与印尼的合作彻底破裂,这场始于2010年的“亚洲最强隐身战机”计划,最终以印尼转身采购66架法国“阵风”和美国F-15EX收场,韩国则陷入“技术幻想”的尴尬境地。
KF-21虽宣称“五代机”,实则为四代半水平:机翼外挂导弹设计导致雷达反射面积高达近1平方米,远超歼-20的0.005平方米;湿热气候下涂层脱落问题频发,航程仅2480公里,无法满足印尼对远程作战的需求。韩国本土化率仅65%,核心发动机依赖美国F414,隐身技术更因美国拒绝转让而停滞。印尼初期投入2000亿韩元后发现,所谓“自主生产”不过是贴牌组装,最终将采购量从50架削减至48架,支付金额缩水至6000亿韩元。
面对区域安全挑战,印尼转向实战验证的欧美装备:2025年7月,普拉博沃总统访问法国期间敲定24架“阵风”采购协议,使总订单达66架,成为法国以外最大用户。“阵风F4”型配备先进雷达、电子战系统及兼容新一代导弹的能力,完美契合印尼空军现代化需求。同时,美国F-15EX以大载弹量、即时交付优势成为补充,形成“轻重搭配”的防务体系。韩国指责“中国威胁”导致合作破裂,实则是自身技术短板暴露后的甩锅之举。
KF-21项目已成为韩国的“面子工程”。尽管隐身性能造假、维护成本高昂,韩国仍强行推进,试图通过国际合作分摊成本。2024年,韩国以“窃取技术”为由扣押印尼工程师,双方关系跌入冰点;八个月后虽重启谈判,但技术转让大幅缩水,印尼仅维持最低合作火种。
2025年全球战斗机市场规模预计达1057亿美元,亚太地区以8.4%的复合增长率领跑。中型战机如“阵风”、F/A-18因性价比优势受青睐,五代机F-35、苏-57需求持续增长,无人战斗机更以低成本、智能化特性成为新趋势。韩国若无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KF-21终将沦为国际军工史上的反面教材——靠PPT画饼和外交话术,换不来真正的战略伙伴。
这场闹剧印证:军工合作需以技术为基,靠不住的“战略合作”终是空中楼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