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总理勒科尔尼9月10日就职当天,全国范围内爆发名为"封锁法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法国内政部统计显示,当天有17.5万人参加了全法812场抗议活动,警方共逮捕了473人,其中仅在巴黎就有203人被捕。
政府派出8万名宪兵和警察维持秩序,仍有13名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受伤,抗议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多地出现焚烧车辆、设置路障等行为,巴黎一家餐厅和一栋建筑在抗议中被烧毁。
法国政府为什么非要推行这个谁都不喜欢的紧缩方案?答案很简单,不是他们喜欢自讨苦吃,而是国家账本上的赤字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这背后,是冰冷而残酷的财政数据,把爱丽舍宫逼到了墙角。
首先是那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债务大山,法国的公共债务已经飙升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4%,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整个国家不吃不喝一年多,才能还清所有债务,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6年,光是支付这些债务的利息,就将超过教育支出,成为政府最大的一笔开销。
内部的窟窿同样触目惊心,作为法国骄傲的社保体系,其赤字在2024年就高达153亿欧元,而这个数字预计在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到221亿欧元,高福利的背后是沉重的代价,2022年,法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高达32.2%。
钱从哪来?只能靠税收,法国的税收和社保缴款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8.0%,高居欧盟榜首,这意味着,法国人创造的财富,将近一半都被用来维持这个庞大的系统,这条路,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
外部的压力也接踵而至。欧盟早就划下了一条红线: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而法国呢?2024年的赤字率预计为5.8%,远远超标,为此,欧盟已经对法国在内的7个国家启动了“过度赤字程序”,再不整改,罚单就要来了。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绝境下,前任总理贝鲁才硬着头皮抛出了那个削减438亿欧元的预算草案,计划将两个公共假日改为工作日、将医保支出增幅减半,这些措施,无一不是对上述“硬约束”的直接回应,他的方案换来的,却是自己的火速下台,这恰恰证明了,问题有多么棘手。
面对政府拿出的冷冰冰的数字,法国社会用他们最熟悉的方式给出了回应——走上街头,这场“封锁法国”的抗议,实际上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公投,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对任何形式的紧缩政策投下了“否决票”,街头,俨然成了这个国家最高形式的投票站。
这场愤怒的广度和烈度是惊人的,法国内政部的数据说,有17万到17.5万人参与,而工会则宣称,人数高达25万,数字或许有出入,但遍布全国的混乱场面是实实在在的,在巴黎,一家餐厅被烧毁,一栋建筑被焚,在雷恩,一辆巴士被熊熊大火吞噬。
示威者们的目标,是让整个社会停摆,在法国西南部,多地电缆被人纵火破坏,导致部分火车线路停运,在北部,电商巨头亚马逊的一个主要仓库进出口被彻底堵死。
教育系统也未能幸免,约100所高中停课,另有27所被学生封锁,就连文化地标也受到波及,卢浮宫仅能部分开放,奥赛博物馆则直接选择了闭馆。
街头的暴力冲突此起彼伏,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而警方则动用了催泪瓦斯予以回应,为了控制局势,全国部署了8万名警察与宪兵,最终逮捕了473人,其中仅巴黎就有203人被捕,冲突中还有13名警察受伤。
街头的怒火,与冰冷的民调数据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民调显示,高达77%的受访者不认可马克龙的工作表现,创下了他执政以来的新低,大约64%的民众,甚至直接希望他辞职,这清晰地表明,抗议并非少数激进分子的行为,而是广泛社会情绪的一次总爆发。
民众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他们并非不理解国家的财政困境,但他们坚决拒绝让年轻人、工薪阶层和退休人员来承担紧缩的全部代价。
他们的诉求很明确:反对削减福利,要求对富人加税,这背后,是法国社会对“社会公平”根深蒂固的执念。
财政的硬指标与民意的软抵抗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正把法国的政治舞台变成一个高消耗的“旋转门”,总理,成了这个体系中最容易被牺牲的“易耗品”,而总统马克龙,则日益被孤立,执政的根基正在被严重削弱。
前总理贝鲁的命运就是最生动的注脚,他那份试图削减438亿欧元的预算案,在国民议会遭遇了压倒性的失败——194票支持,364票反对。
如此悬殊的结果,无异于一次公开的政治羞辱,他除了下台别无选择,这仿佛一个残酷的预言:任何试图执行紧缩政策的领导人,都可能被迅速“献祭”。
现在,轮到了39岁的勒科尔尼,这位从右翼政党出身,后来加入马克龙阵营的年轻总理,被视为总统的忠实追随者。
他拥有国防部长的履历,甚至还有宪兵预备役校官的经历,看起来足够强硬,他一上任就面临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方面,他必须设法让那份该死的预算案获得通过,另一方面,极左翼领袖梅朗雄已经磨刀霍霍,计划在9月就启动对总统马克龙的弹劾程序。
勒科尔尼承诺要“寻找创造性的方法”,但在这种结构性的僵局面前,任何话语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毕竟,他是马克龙任内频繁更迭的第6还是第7位总理,也是一年多来的第3位,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被架空的,是总统马克龙本人,据说爱丽舍宫内部弥漫着一种无力感,感叹“每个选项都是错的”,当民众的信任度跌至仅剩15%时,意味着无论他任命谁来当总理,这个政府都缺乏推行任何重大议程所必需的政治资本和民意授权。
在国内改革寸步难行的情况下,法国政府或许会在外交上寻求突破,以展示其行动力,一个值得玩味的侧面是勒科尔尼的对华立场。
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时,曾与中国防长董军会谈,推动两军对话,他甚至公开表示,法中两军应成为维护欧亚安全的支柱。
外界据此分析,勒科尔尼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不会简单追随美欧的对抗路线,这或许会为未来的中法关系,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
当然,中国驻法使领馆也已发布安全提醒,建议在法中国公民远离示威区域,注意安全,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法国局势的动荡。
回看这场风暴,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国的危机并非简单的左右之争,而是现代福利国家在走到财政极限时,其固有的民主决策机制与民众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期望之间,发生的一次根本性断裂。
这种困境并非法国独有,放眼整个欧洲,从德国到其他国家,都面临着福利体系难以为继的难题,极右翼民粹力量在多国崛起,政治碎片化正在不断侵蚀整个欧洲大陆的改革能力。
勒科尔尼的上任,远非危机的终点,它更像是一场巨大风暴中的一次仓促换防,那个根本性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当那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上铺满了荆棘与痛苦时,一个国家,究竟该如何说服自己的人民,迈出那艰难的第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