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应该忘记南京大屠杀?为何犹太人不能忘记奥斯维辛?

人不能因为想念就忘记分开的原因

0
分享至

全文共3428字 | 阅读需7分钟



现代国家建构需要这样一套组合,让有关该国家或系统的观念与事实呈现稳态,这个组合即记忆+身份+合法性的三角结构。记忆是集体记忆,指涉共同的过去;身份是集体身份,定义我们是谁;合法性即合法性资源,是说明我凭什么统治。而国家作为一个象征体系,是一个辐合了集体意向性的制度性事实。塞尔区分了物理事实和制度性事实,前者不依赖人类制度,比如“粪便是臭的”;后者完全依赖集体意向性与制度,比如“这张纸是美元”。而制度性事实依赖集体承认的虚构实体,就例如“国家”“公民”“战争罪”。

1937年在南京发生的大规模杀戮最初仅是一件物理事实,随着风云消散、逝水东流,它会随着见证人的死亡而丢失自己,从现象界中隐身。当它被命名为“南京大屠杀”并定义为“反人类罪”,由国际审判确认,这就赋予了此事件以法律与政治地位,即一个象征位置。而这种制度性命名和象征化,就把一个历史暴行变成了国家建构的符号资源。也就是说,它不再只是历史,还变成了“我们共同认可的国族身份的一部分”,是一个政权合法的“底层逻辑”的制度性环节。而在拉康的范式里,这个过程就可以被转述为:南京大屠杀已经凝缩为一个稳定的能指,进入并构成整个能指链条/象征结构。

集体意向性是指一群人能共享某个意义并据此行动,即“我们相信x是y”,是一个意义框架、能指链。在这个意义上,纪念南京大屠杀,不是在进行某类人口中的庸俗的“仇恨教育”,而是在强化一个关于现代主权国家构成要素的共享信念,我们也不只是回顾历史,而是不断再生产国家共同体。也就是说,我们在借“南京大屠杀”之言说,来不断修葺、筑牢一个象征界,而象征界本就由语言组成和结构化。对南京大屠杀的重提,一是激活一段关于现代国家建立的艰苦的集体记忆,二是明确一个围绕反侵略战争而凝聚的现代民族身份,三是申明合法性:我们是在反法西斯、反侵略战争中堂堂正正地建构起来的。这正组成了国家建构的意识形态三角。

历史事件并不直接进入集体记忆,而是经过命名、叙事、制度化,变成稳定的能指,才能进入象征界。“南京大屠杀”成为一个牢固的能指的过程,首先是命名,从“南京事变”“日军占领南京”到“南京大屠杀”,词语固定了意义指向。其次是制度化,纪念馆、国家公祭日、教科书、外交话语把它嵌入国家象征系统。再次是对立建构(任何巩固主体的能指都必须对立性地建构一个他者),在能指链条中与“民族屈辱”“抗日胜利”“强国复兴”捆绑,构成敌我区分的核心节点。最后是主权再宣告,它象征国家保护国民免于再次被屠杀的能力和意志。因此,在这个框架下,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象征性支点——把历史的多义性固定到单一的国家叙事上。它直接关系着现代国家叙事的稳定。

而在齐泽克的政治精神分析中,这种叙事维系着一种基本幻想。齐泽克指出,“幻想”不是逃避现实的幻觉,而是支撑我们面对现实的意义结构,以此来回答:“在我们这个共同体中,痛苦与受难意味着什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而南京大屠杀也就起着幻想框架作用,表面上是将历史伤口恒常化,而深层目的是强调我们的复兴框架——我们曾受难,因为国家积贫积弱,我们今天纪念,是为了证明“强大”能阻止重演;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复兴、更强大。因此,对南京的大屠杀的重提,看似是一个关乎其他民族的消极的、指向过去回忆,实则它是以一种否定性的方式来对自身民族的主体性进行激活,指向未来,是“否定之否定不是中性化,而是最具体的肯定”的方式(黑格尔《逻辑学》)。而这种无可避免的“幻想”也是稳定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心理机制,它让过去的暴行不仅仅是创伤,更是存在理由。

这种功能性能指和叙事的运作,不仅中国做,别人也在做,而且做得更彻底。因此我完全可以情绪化地认为,这种对南京大屠杀的“旧事重提”不仅不过火,甚至还不够。随便举一些例子,犹太人社群与以色列国家对大屠杀的纪念极其频繁,每年1月27日联合国大屠杀纪念日,全球数百个博物馆和纪念碑会与教育体系会反复讲这个故事。这种机构化让纪念工作有常年人力、专业策展、经费与国际合作支持,而不是偶发性的公众记忆活动,从组织上比国内单一事件的纪念彻底得多。而奥斯维辛纪念馆每年接待数百万访客,在公众动员力与全球吸引力上做得功夫远超我们。而在国家课程上,许多欧洲国家把纳粹史与大屠杀教学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并配套师资培训与教材指引,更有联合国、UNESCO以及像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等机构推广教材、师训与示范项目,大费周章地推动有关的跨国教育合作,而研究中心、基金会、学术会议更是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他们是反战、反法西斯、反暴力,获得国际同情和共鸣,而我们就是煽动仇恨、民粹主义、仇恨教育?这就不得不提到意识形态的荒诞力量。

西方对大屠杀的宣传与纪念,被框定为“普世价值”的证据——反纳粹、反种族灭绝、保护人权,既能自我标榜,又不直接挑战当下国际权力结构。而对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却总有反思哥跳出来质疑,虽然这触及到中国在国际叙事中的主体性构建与合法性的象征支点,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甚至没有使劲的宣传,此刻却被污名。这种双重标准实则令人发笑。不禁让人怀疑,这种差别的背后,是事实层面的,还是地缘政治工具和权力再生产呢?齐泽克在分析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时表达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观点:社会需要一个可控的他者作为“恶的化身”,来稳定自身的符号秩序。这就导致了两种“怨恨”的两种结局。一种是“允许的怨恨”,西方允许犹太人对纳粹的恨意,因为它不会威胁当下的西方主导秩序,反而强化了二战后的政治道德秩序。一种是“禁止的怨恨”,如果中国人对日军暴行的记忆过于活跃,就会在国际上挑战日本(西方盟友)的形象,也可能激发中国的民族主义,这在他们的框架中就成了“不可控的怨恨”。其背后的推手的意图是,不是反对怨恨本身,而是筛选怨恨对象与场合,这才是背后运作的真相。有些民族的历史创伤被认为应该用来促进和解,而另一些民族的历史创伤却可以用来塑造全球性的道德优越感。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阿甘本谈到,现代政治会创造“例外状态”——在正常法权秩序之外的特殊状态,使得某些生命被纳入纪念叙事,某些则被排除。犹太人受害记忆被纳入全球制度性事实:法律、教育、国际日历化,顺理成章地成为“合法苦难”。而南京大屠杀记忆在西方话语中往往被放置在所谓的“区域冲突记忆”的位置,不赋予全球性、普世性地位。这种制度性事实的建构,让苦难本身被虚构化,不是受害事实决定其全球影响,而是它被纳入哪个政治共同体的意向性之中。在现代政治场上,苦难并非天然平等,纪念权本身也是权力资源,这就是这种双重标准的本质。

从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意识形态运作的规律。它首先是筛选,选择能为自身意识形态服务的苦难去放大。选好了,接着就框定,用普世主义外衣掩盖选择性的本质。下一步就转码,把别国的纪念行为转译为“民粹”、“仇恨”,从而削弱其道德正当性。最后一步当然要循环正当化,通过重复这种操作,强化自己的道德中心位置,让对手在道德叙事中永远是“潜在威胁”,给它绑连一个“X国威胁论”。谁能掌握历史的解释权,谁就拥有合法性。南京大屠杀一类的纪念性事件,早就超出了物理事实的本身,而成为了隐性的意识形态战场。

这时候又有反思哥跳出来了,会发表如下言论:







这些高赞评论难免让人发笑。首先,现代民族国家的纪念应该要具备以下逻辑:第一,是与当代国际秩序有衔接的事件;第二,有完整证据链、可在国际舆论场自证;第三,是能作为“身份政治”与“民族凝聚”核心符号的事件;第四,直接关乎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建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 年,属于近代史尾端,直接关联到二战和现代国际秩序,而扬州十日、四川大屠杀属于封建王朝更迭,几百年前的事件,作为集体记忆也早被民族内部消化,这些人今天提出,是想搞内部分裂吗?而海兰泡事件规模较南京大屠杀小,国际关注度低,南京大屠杀则是二战体系中被纳入国际法庭审判的事件,直接发生在我国首都,有直接和充足的证据,与反法西斯叙事、民族国家建立和当今国际格局直接挂钩;而海参崴本就是史料零散、海外华人的局部事件,与国际法庭判决了的、全球反法西斯标志有可比性吗?更不要说符合上述的逻辑了。同时,犹太人在历史上也遭受过多次迫害和屠杀,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迫害到沙皇俄国,他们为什么不去纪念呢?按照这些人的逻辑,那么,《列子·黄帝》记载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混战,都已经“血流漂杵”了,是不是也能当作话柄呢?那么大禹伐三苗,“夷宗庙,焚神祀,杀其民”,也是大屠杀了,这些人是不是也该念叨念叨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国家历史》 incentive-icons
《中国国家历史》
《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
4566文章数 390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以色列被认定为"种族灭绝" 多国寻求将其逐出联合国

头条要闻

以色列被认定为"种族灭绝" 多国寻求将其逐出联合国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艺术
时尚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SE3成最大黑马​!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纽约时装周:美+好穿,不可错过的4大趋势

军事要闻

歼-20战机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