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抗美援朝危险一战,13兵团险全军覆没,毛主席调他入朝才反败为胜

0
分享至

前言

这是抗美援朝最危险的一战,麦克阿瑟连续打出两步妙棋,13兵团险全军覆没,毛主席、彭老总急调一人入朝才反败为胜;

这是抗美暖朝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场战役,麦克阿瑟曾在战前疯狂叫嚣,他要发动“圣诞攻势”,两周内结束战争,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不料,美国陆战一师,美军最能打的部队遭受毁灭性打击,他们撤出兴南的最后一天刚好是圣诞节,麦克阿瑟宣称的将会结束朝鲜战争的“圣诞攻势”,终于在圣诞节这天以耻辱的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场麦克阿瑟眼界大开的一场战役,中国的战神,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给自诩为中国通的,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上了一堂生动的战役教学课,用中国军队的传统穿插迂回战术打得美军落花流水,麦克阿瑟由衷地感叹:“仗还可以这么打?”

这也是抗美援朝最惨烈的一场战役,2.4万美军血洒战场(总歼敌3.6万),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在撤退途中车祸身亡。中国军队伤亡3.1万,冻伤5万,元气大伤的9兵团,连续错过第3、第4次战役,中央军委本想调9兵团回国休整,可9兵的将士们坚决不从,第五次战役之时,9兵团的战旗又摘飘扬在朝鲜战场。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役,麦克阿瑟又打出了怎样的妙棋,毛主席、彭老总又为何紧急调他入朝,这中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文章。

9兵团为何会伤亡惨重,13兵团为何险全军覆没?

9兵团之所以有如此惨重的伤亡,战士们不仅要和装备精良的美军火拼,更要抗衡一个比美军更强大的敌人——酷寒。

军情紧急、军令如山倒,9兵团的将士们还未来得及换装,就身着南方的薄衣奔赴了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战场,其场面之惨烈,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根据1988年政治部的相关数据,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减员21366人,冻伤(冻死)30732人,共计减员52098人。

其中战斗伤亡的2万余人中,大部分人也有冻伤,极寒天气造成的冻伤减员成了九兵团损失的最大因素。



之后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长津湖战役中担任9兵团27军79师235团3营副教导员。据他回忆,当时他是极少数没有被冻伤的人之一,极寒对志愿军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然而就是在这般糟糕的环境下,九兵团还是完成了战略目标,不仅把美军阻击于江界之外,还反手把东线美军打到三八线以南,逼迫美军的王牌战力开启了有生之年“最漫长的退却”。

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也让美军佩服的五体投地,陆战一师的阿尔法上校在战后直言,若是中国人的后勤和通信设备应有尽有,陆战一师恐将葬身于长津湖。

这便是抗美援朝中的第二次战役,战史上又称为“清长之战”。因为第二次战役是同时在东、西两线开打,西线战事主要集中于清川江附近,而东线战役则集中在长津湖附近,因而被称为长津湖战役。



这是影响整个战局走向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不仅把美国人逼退到三八线以南,更让全世界为之一振。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国家,再也不会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随便让人宰割的国家。”

深谋远虑的毛主席,仓促入朝的九兵团

朝鲜战争打响后,随着美国人的亲自下场,毛主席就预感局势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为掌握战略主动,在1950年7月,就将曾经东北野战军王牌战力13兵团调往鸭绿江边,组成东北边防军,准备应付随时可能恶化的局势。

后来人民军节节败退,美韩联军直逼三八线,毛主席再次加码,把正在东海沿海备战攻台的第9兵团调往津浦线山东段,准备稍有不慎便开赴东北边境。

九兵团源自华东野战军,时任司令员宋时轮,在激战孟良崮时歼灭张灵甫师,渡江战役时炮轰英国“紫石英黄号”,是勇冠三的王牌之师。

毛主席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了九兵团,就是因为九兵团不惧牺牲、作战顽强,之后九兵团在朝鲜战场的表现证明,它无愧于铁军的称号。



九兵团三个军开赴山东之时,是在1950年10月底,彼时并未准备立即奔赴朝鲜,想要入朝参战的话,必须要做万全准备,尤其是要准备兵团15万人的过冬物资,毕竟众人都明白朝鲜零下几十度的环境打仗可不是儿戏。

然而朝鲜战局突然生变。

隐蔽入朝的13兵团在10月25日,在名为温井的地方与正在趾高气扬杀向鸭绿江的南韩军队碰了个正着。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南韩军队一边后撤,一边大喊着中国军队来了,美军则气定神闲,中国军队来了你就这样大呼小叫?在这待着,“看大哥怎么收拾他”。

然后不出意外地,美军在云山被志愿军包了饺子了,被打了一个人仰马翻,被志愿军一路追到清川江以南。这就是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时间点是10月25日到11月5日。



麦克阿瑟对此不以为意,他觉得中国政府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出象征性出兵,绝不会大规模援朝,而且他对手持“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战斗力嗤之以鼻,说什么“中国军队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为此信心十足地向国会表示,消灭中国军队毫无压力,绝对能让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节。

甚至,直到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即将反攻的前一晚,即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还大言不惭的宣布他要发动“圣诞攻势”,两周内结束战争,言之凿凿地说圣诞节值钱肯定让孩子们回家。

此刻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还不知道,他口中的“圣诞攻势”马上就要成为美军甚至世界战争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词汇。

战后麦克阿瑟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对于说过的话予以否认。不过从战后他将战败的责任全都怪罪于杜鲁门这事儿来看,麦克阿瑟这翻脸不认账的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总之,即便是第一次战役被志愿军打得抱头鼠窜,狼狈不堪,但也不影响麦克阿瑟作出他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志愿军掀翻在地的判断。

彭德怀和麦克阿瑟的斗法终于开始了

1950年11月7日,麦克阿瑟一口气在清川江边集结了22万人马,兵分两路对准中朝边境展开全面进攻,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攻克鸭绿江边。第二次战役由此展开。

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就预判到美军不久便会重兵来袭,鉴于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他做出了边打边撤,诱敌深入的战术,然后派38军和42军迂回到敌人侧后方,包美军的饺子。(这使得38军在西线创造了奇迹,战后彭德怀激动兴奋无比地喊出38军万岁),38军万岁军的名号便由此而来。

然而这个战术有一个事关全局胜败的关键点,就是该怎样保证东线的安全。因为不仅是彭德怀想包美军的饺子,麦克阿瑟也正摩拳擦掌包志愿军的饺子。



位于朝鲜北部有一条贯穿南北的狼林山脉,把朝鲜北部拦腰分开,形成东西两边,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东线和西线。

根据麦克阿瑟地计划,他将西线的第八集团军作为攻击主力,东线的第十军作为奇兵,并驾齐驱。第十军的首要任务是攻克北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要第十军迂回到西线的志愿军背后,和第八集团军给志愿军来个东西对进。



麦克阿瑟自仁川登陆大胜人民军之后,似乎对抄后路这一招愈发的上瘾,但他的这一战略部署不可谓不毒辣。

首先一点,江界此时是北朝鲜的临时政府,一旦被美军攻克,那金日成只能退守到中国东北组建流亡政府。那就正中斯大林的下怀,把战火引到了中国边界。

其次,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一旦东线的美军真的迂回到了13兵团的背后,那等待志愿军的必是一场血战,这一战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两个结果,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因此,阻挡住甚至是全歼东线的第十军,就成了志愿军能不能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关键。



先期入朝的第13兵团即将在西线和美军的第8集团军一较高下,因而只能将42军的两个师(部分人在西线)用于对付东线第十军以及海军陆战一师的近10万大军,就装备和后勤补给上的巨大差距,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挡住美军。

若想完成第二次战役的战略目标,别无他法。

只能让尚在国内准备物资的第九兵团立刻入朝,奔赴东线长津湖战场。这便是九兵团仓促入朝的一大原因。

朝鲜战场风云突变,原本军委是想让9兵团于10月底开赴朝鲜战场,但是物资准备的时间远远不够,在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据理力争下,才将入朝时间推迟到11月15日。

但是11月7日,西线已然大打出手了,若是等物资筹备齐全再开赴战场,那西线战况很可能生变,出现新中国难以承受的结后果。

毕竟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只有毛主席和彭老总极少数人同意,所以毛主席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的。打好了国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旦战况不利甚至被美军赶出朝鲜,那将蜜面临巨大的麻烦,这不单单是战败的问题,更关乎到新中国这个新生政权能不能巩固的问题。



但按照常理而言,御寒物资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毕竟长津湖那个极寒之地,没有棉大衣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后勤供应这个事儿,牵扯到方方面面,制作能力、运输能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等都是问题,这绝对不是某个人可以承担起来的责任。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九兵团出征的棉衣棉裤没有配备齐全。

在中央军委的不断催促下,宋时轮率领9兵团紧急开赴东北,出沈阳站时,东北边防军一看九兵团身着单薄的衣装就要入朝,大为吃惊,立刻动员火车站的人员脱下身上地棉衣、棉帽和九兵团的战士换装,但这就是杯水车薪。

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也急令把仓库中的5万棉衣、棉帽发当给九兵团。奈何人数众多,只能分开发放,你拿棉衣,我拿棉裤,他拿棉帽,我拿棉服。

御寒物资的极度匮乏,致使九兵团进入长津湖第一天就冻伤700余人。



但军情紧急,九兵团将士们顾不上这些了,他们将在长津湖战场创造又一个奇迹。

浴血长津湖,九兵团战士永垂不朽

开战之前,先对比一下长津湖战役中,中美两军在人员和装备上的差距。

志愿军派出的是9兵团三个军,总计15万人,联合国军的主要战力是以美第十军为主,外加海陆空等合计兵力10万人。

仅兵力对比而言九兵团并未占据太大优势,但这却是唯一一处占优的地方了。

对比一下九兵团和陆战一师的装备,你就会明白在之后的长津湖战场九兵团的胜利是多么的惨烈和来之不易。

空军

美军:东线拥有运输机、各类战斗机约1000架,陆地部队营级单位就能够呼叫空中火力支援。

志愿军:飞机0架,防空火力形同虚设。

坦克

美军:陆战一师共有85辆坦克。

志愿军:0辆坦克。

通讯

美军:排级单位便配备了联络电台。

志愿军:团级单位有少量电台。营里以下通运手段基本上依靠军号、哨子、信号弹、手电筒等传统通讯工具。

火炮

美军:155毫米榴弹炮18门,105毫米榴弹炮54门,107毫米迫击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75毫米战防炮36门,60㎜迫击炮81门。

志愿军:各类火炮的汇总起来少的可怜,可以这样说,陆战一师一个师的重武器配比比13兵团和9兵团加起来的重武器还多。



后勤保障

美军:暖和的睡袋,特质的冬季缚带防水鞋,想穿多少就有多少的衣物,不限量的食物。

志愿军:御寒物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口粮是难以下咽的炒面,入朝之后没多久便开始断粮。

之所以罗列如此详细点对比,我想表述一个观点:任何人看到如此悬殊的装备,本能的反应就是这仗根本打不赢,这就好比手拿武器的大人对战一个刚咿呀学步婴儿是同等的道理,压根就没有一战之力。

美军当然也是这样的想法,但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会遇到一群历经战火洗礼,身经百战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为了胜利可以舍弃生命的中国士兵。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长津湖战役可以参考上图,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扭捏的“Y”字,战场主要围绕于长津湖右侧的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以及左侧的柳潭里。

“Y”字的尾部就是古土里的水门桥,这是美军后撤的重要关卡,志愿军付出巨大牺牲,3炸水门桥,但终究败在美军的强大后勤保障部队下。美军经水门桥,直奔真兴里,而后从兴南巷上船马不停蹄狂奔到三八线以南。

惨烈的战斗全都集中于上述几个地点。



原本彭德怀的计划是东、西两线在11月25日同时发动攻击,奈何后勤补给严重短缺,加上朝鲜地区50年一遇的极寒,致使9兵团未能按照部署进入战斗位置。因而在西线发动大反攻时,东线战场却悄无声息。

此刻的九兵团还在日夜兼程奔赴攻击阵地。后跟上的26军作为预备队在后方压阵,20军和27军10万大军,白天隐蔽夜晚快马加鞭,在几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居然在美军的眼皮子底下来了一把灯下黑,悄无声息的进去了预设阵地。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陆军是“世界轻步兵的巅峰”,全世界绝无仅有,这一称谓没有半点虚假成分,若要说特种部队进行穿插迂回这不算什么本事,但要是可以将成建制的大部队穿插迂回到敌后,还真是新中国所有军队的独有技能。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大部队穿插迂回有多艰难,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跑到敌人后方去,人吃马嚼、武器补给、后勤运输,这随便拿出一个不都得浩浩荡荡?

敌人是睁眼瞎吗?怎样做到不被发现?更关键的是在敌人后方发起攻击离得开后勤保障吗?

这是美军绞尽脑汁都想不明白的问题,因为美军离开了后勤补给就等同于举步维艰。



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在几十年浴血奋战中练就的本领:无后方作战。每个人携带几天的口粮,携带部分弹药,全部仰仗于脚底板,压根不存在后勤补给,就有胆量迂回到敌人后方去。

这种有违军事常识的做法,让朝鲜战场上的美军苦不堪言。睡得正香的美军,忽然被一阵巨响惊醒,身旁忽然闪现出一堆志愿军提枪就打,压根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样的大规模穿插战术,是对一支队伍的团队精神、意志力、忍耐力等多重考验,因为断粮断草这种事情肯定会发生,这些素质在新中国的军队上完美无瑕的体现出来。

在长津湖战场也是如此,美军的侦察机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硬是未能发觉10万大军不声不响地进入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的各个阵地。

11月27日晚,美陆战一师和陆军一师正大摇大摆的前进,几乎是一瞬间,突然从前进途中传出响彻云霄的军号声和喊杀声,只见不计其数的中国士兵从周边的前进中跃出,迅猛的扑向美军。第二天一早, 70公里战线上的被志愿军分割成5段,形成了5个包围圈。



美军险些被吓成神经衰弱,侦察机几乎24小时在天空中盘旋,中国军队从哪里冒出来的?来无影去无踪,这也太叫人心惊胆战了吧。

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战斗几乎同时打响。

驻守在新兴里的是陆军第7师31团。这个31团便是赫赫有名的北极熊图案,团长布莱恩阵亡。他们的团旗至今悬挂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战士们差点把它当成蒸馒头的屉布。

但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美第31团并未全军覆没,还是有小股部队侥幸突围到了下碣隅里。

新兴里之战,从11月27日打到12月1日,美军31团被成建制的消灭,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



与新兴里战斗的势如破竹相比,柳潭里那边的战况却让人无比担忧。

柳潭里驻扎的是陆战一师的主力。

柳潭里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此处是3条大道的交汇点,是陆战一师撤向下碣隅里指挥所的唯一通道,这条公路一旦截断,那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主力就插翅难逃,所以这这里的战斗异常地激烈。

实际早在27日这天,陆战一师就收到情报,说中国军队已于20日潜入柳潭里,但望着外边一望无际的白雪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陆战一师打死都不相信,这么多天,中国人不生火做饭?中国人不搭帐篷?侦察机的可是天天在空中盘旋,为何没发现?

事实上,中国士兵的确没有生火,饿了就来一口炒面,渴了就来一把雪;中国士兵也真的不住帐篷,就身披单薄的棉衣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美国人自始至终都想不明白为何在长津湖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中国人是怎样做到不动如山的?

11月27号晚上10点,和新兴里的战斗如出一辙,刹那间响起急促的军号声和喊杀声,伴随着密集炮火,一望无际的中国士兵从山林间跃出杀向美军。



但是志愿军越打越觉得情况不对,美军越打越多。战前预估的美军只有2个营,现在看兵力足足有两个团都不止。

这就麻烦了,原本两个师攻击柳潭里,是根据美军两个营来做的攻击部署,目的是为了全歼柳潭里之敌。现在敌人一下子增加了数倍不止,考虑到双防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再有就是长时间潜伏导致的冻伤减员问题,现在不是可不可以全歼美军的问题,而是可不可以将陆战一师堵住的问题。

他们要面临的不单单是冻伤减员问题,还有枪械被冻硬拉不开拴的问题,想要消灭敌人就只能靠手榴弹或和敌人肉搏。

粮食早就吃完了,有的人甚至几天没有进食了,饿了只能以雪充饥。因此战士们缴获物资以后,第一时间先看看有没有吃的,因为确实是太大了。

但是两军对垒,勇字当先,美军率先挺不住了,或者说让志愿军玩命的打法吓破了胆。

11月28日,战斗仅持续两天,联合国军司令部就下令第十军由攻转守,不再一味地向北开进,而是固守长津湖。

11月30日,被打的落花流水的美军发现固守长津湖也成了奢望,只能全线后退。



他们按照命令先回撤到下碣隅里整合,然后全速撤向兴南港。没错,美军见势不妙要撩了。但这不是你想跑就跑得掉的,志愿军早就在柳潭里到下碣隅里沿路上部署了多重阻击阵地。

丛柳潭里到下碣隅里22公里的距离,美军整整走了3天。面对志愿军的层层阻击,美军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才于12月4师抵达下碣隅里。

至于下碣隅里的战斗,同样是丛11月27干开打的,但是规模却比新兴里和柳潭里小一些。九兵团原打算在此处拖住美军,不让其向南撤退,在新兴里和柳潭里的美军撤回之前,此处的兵力并没有多少,所以宋时轮让担任预备队的26军奔赴下碣隅里,打算全歼这股美军。

但26军却未能按照命令赶到下碣隅里,导致九兵团最终未能达成战略目标。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26军在战后也受到了严厉批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但规模不大并不代表不惨烈,在下碣隅里的战斗中就涌现出了志愿军中的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在开赴阵地之前,杨根思心如刀绞地看着战士们,这些生机勃勃的小伙子们此刻全都耷拉着脑袋,有的扎鞋带,有的扎手榴弹袋,就是静悄悄的没一个人说话。

杨根思想调动一下情绪:“我们唱歌吧,歌声一响,任何困难都不是事儿。”

战士们不唱,因为唱歌要费力气,越唱越饿。

“今天没有粮食,咱们先不吃了,今天喝昨天不都如此嘛,对我们来说已经习惯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这是常有的事情嘛。”

后勤员来就救命呢,他肩挑两只小筐,“报告杨连长,这两筐地瓜蛋是团部特批给我们前卫营全营的。营长说三连是尖刀连,优先给三连”。杨根思给每个战士分了3个地瓜蛋,然后和战士们义无反顾的走向阵地。

一个接一个营的美海军陆战队员冲向了杨根思连坚守的阵地,光坦克就出动了8辆。冲上来了被打退,再冲上来,又是尸横遍野一大片,杨根思甚至亲自率领一个战士用炸药包摧毁了一辆重型坦克。

激烈战斗一直从清晨打到中午,杨根思已经数不清打退美军多少次冲锋了,只知道美军几百具尸体已经铺满了小高岭。

剩下的战士们眼巴巴的望着远处美军飞机场上人头攒动的美军止不住的叹息,唉,用不到重炮,哪怕只有一门迫击炮吊上几门炮弹,那机场就被夷为平地了,这个包围圈里的几万美军也就命不久矣了。

可是没有啊,不仅仅连队没有,就连营和团里也没有。

巨大的轰鸣声呼啸而至,杨根思抬头望去,他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敌机,数百架飞机密密麻麻的分批俯冲而来,竟只为轰炸十几名中国士兵!

地面上一百多门重炮也对准阵地猛轰,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杨根思阵地连根拔起。这里不仅可以俯视机场,还卡住了公路!美军的重炮和飞弹不知咆哮了多久。

当炮声消失后,杨根思告诉从土里拱出来的战士:“只要我们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

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被世代军人铭记。

“敌人凶,我们要压住它,子弹打光了拼枪托,枪托拼断了就拼铁锹。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



杨根思发出了最后的誓言:“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

打退敌人的再一次攻击后,阵地上只剩下3个人。杨根思叫来了打光子弹的重机枪排长:“带着负伤的射手撤下去,抓紧撤下去,告诉指导员......”

排长等着下一句话,杨根思却说“没什么可说的了,指导员会把三连带好的......”


杨根思

此刻,阵地上就只有杨根思一个人了,天色渐晚,带领一个排杀了几百个美国鬼子还留下两个火种,这买卖赚大发了。

杨根思整理了一下处处冒烟的军装,环顾了一下空无一人阵地,将所有能找到的TNT炸药块收集起来捆成一个重大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找了一个可以多次火力杀伤的地方躺了下来。

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火急袭,一名海军陆战队员举着蓝色的军旗引导者几百名美国大兵气宇轩昂地冲上高地,他们觉得这个阵地上自己没有一个中国人了。

杨根思站起来,用力拉燃导火索,径直冲向那面美军军旗,哪里的美国人最多!看着哪个猛扑过来的中国人,美军旗手慌了,扔下军旗一溜烟地往回跑,后面几百个美军大兵也慌了。面对这个中国士兵,他们屁滚尿流,慌不择路,杨根思一脚踏过那面美军陆战队军旗,对着蜂蛹下山的美国大兵飞奔而去......



几万名美军从此再也不敢踏足这座空无一人的山头,这是实打实的事实、史实。

杨根思是英雄如云的中国军队中第一个荣获“特级英雄”殊荣的军人。

而在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共计有两位特级战斗英雄,另一个则是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

12月6日,美军从下碣隅里开始大规模撤向真兴里,而水门桥是通往真兴里的必经之路。

水门桥的重要性对中美双方来说不言而喻。因而,在12月1日,志愿军就派小股部队将其炸毁,然后美工兵紧急修复,紧接着在12月4日,又一次炸毁,但又一次被美工兵修复。

12月7日,水门桥再一次被志愿军炸毁,然而让志愿军感到惊诧的是,美军竟然直接从日本空运过来8套M2辙桥组件,桥又一次被架了起来。这过程仅仅耗时两天。

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差距,工业能力在现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尽收眼底。

12月11日,过了水门桥的美军一路直奔真兴里,继续向南狂飙。九兵团的阻击战基本到此画上了句号。



志愿军在后一路马不停蹄追到兴南港,途中没有太多的战斗。12月24日,美军乘军舰从兴南港撤离,志愿军开进兴南巷。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到到此落下帷幕,这也标志着第二次战役的结束。

长津湖战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为什么我宁愿付出生命,也要把美国人彻底打服,因为我的背后是祖国和人民。

志愿军打仗从不怕长距离奔袭,最怕隐蔽待敌,长距离奔袭可以让身体热起来,但隐蔽待敌可就是天壤之别了。

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侦察,战士们趴在雪窝里必须一动不动。零下几十度的酷寒,穿着单薄的衣服保持一个姿势几个小时,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



主攻新兴里的是27军副军长詹大难率领的80师和81师。80师238团3营7连副连长宋协生,在发起冲锋前爬上山坡观察敌情,发现有兄弟连似乎没有收到命令,他打招呼对方毫无反应,伸手一摸,他们早就全身僵硬。几百人在等待攻击命令的时间里,由于长时间保持不动,全部被冻死了。

宋协生一下子满眼泪水。



整连整连的战士在冲锋时突然倒地而起,他们饥寒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超过极限的生存环境了。

百年积弱,中国军队在用人力打仗;国力雄厚,美国人在用机械打仗。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打赢了,我们压不垮,打不散。

你问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战我们让世界为之震惊,让斯大林为之落泪。

斯大林望着电报泪雨婆娑:“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为中国同志36个步兵师的全部装备订货,还要立马送3000辆汽车!”

整个苏联社会都对中国军队能用如此简陋的武器打败“联合国军”而感到由衷的佩服。

中苏关系在此刻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苏联人开始实打实的援助中国。



你问我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战我们彻底让朝鲜的同志心服口服,志愿军入朝之初,大部分朝鲜同志都表现的很悲观:“你们的部署相当完美,但装备太简陋,恐怕在美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悲观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次战役大获全胜,他们又说我们打得是伪军,打美军恐怕仍旧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没有底气。第二次战役“凯旋而归”,志愿军的威信在朝鲜人民中空前绝后:“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朝鲜有救了!”



你问我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战我们让日本人为之一颤,从鸦片战争伊始就始终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人备受震撼。“东亚病夫”这个蔑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在日本大众口中消失,连沈阳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掀翻听闻此战后也开始心悦诚服地接受改造。



你问我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是西方世界的集体震惊,是十六国联军居然打不赢建国不久的“东亚病夫”!

美国人的三观碎了:“美国引以为傲的理想和正义观被中国军人粉碎了一地,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没受过如此严重的创伤和挫折!”自诩为中国百事通地麦克阿瑟悲哀的发现自己的中国知识顷刻间化为灰烬。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事实,他正在和一个具备强大军事理论的、崭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全新的战争。



你问我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他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他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这一战的大获全胜,让无数中国人留下激动的泪水。天安门广场上人声鼎沸,大家大肆庆祝。这实在人一件可喜可贺地大事——遥想50年前,2万多人的八国联军就能打得拥有200万的清政府俯首称臣,就能闯进紫禁城,火烧圆明园,仅仅5年前,日本人还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一百年间我们受尽了屈辱,被人指着脑门羞辱的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新中国成立也就一年,中国军队就敢主动出击,短短几十天就能在友邻的土地上把16个国家几十万的“联合国军”揍得落花流水。

中国人民此刻彻底相信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所讲的“中国人民站起来”那句豪言壮语的绝不是空话,中军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前所未有的高涨。

从此,曾是散兵游勇的中国人民紧密的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向着一个又一个难关发起冲锋,国内的反动势力则销声匿迹。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党的执政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这一招一举打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娱乐圈的哔哔王
娱乐圈的哔哔王
带你深扒娱乐圈的人和事儿
28文章数 128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罗永浩回应西贝道歉信:顾客虐你什么了 谁虐谁呢

头条要闻

罗永浩回应西贝道歉信:顾客虐你什么了 谁虐谁呢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西贝发布致歉信:10月1日前完成整改

科技要闻

小米新旗舰跳过"16",雷军称正面迎战苹果

汽车要闻

空间、科技、驾控全在线 Q5L现款优惠不容错过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房产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爸爸问儿子:等我老了你会怎么做?5岁儿子的回答让人泪目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