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本周末迎来公众开放日。本届教育专题展以“智启未来,融合创新”为主题,55家境内外知名机构、龙头企业参展。展会首次采用“场景化体验+全链条服务”模式,让多家企业联合在同一展区呈现可感知、可体验的教育服务新场景。
“学生研学”“健康身心”“教育新地图新消费”“教师AI通识教育”……展会逛什么?怎么逛?超全攻略和打卡路线已备好,一起来首钢园见证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吧 ↓↓
![]()
学生研学任务线
批量发布前沿成果
北京将构建AI教育生态圈
作为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2025年教育服务专题展以“智启未来,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AI教育+”“双向留学”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系统呈现北京教育发展前沿成果和标杆实践。
教育专题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在致辞中指出:
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未来,在“AI教育﹢”方面,北京市将持续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进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AI教育生态圈,以AI赋能教育发展,以AI教育促进相关产业链条联动升级,推动智能教育向智慧教育持续迈进。
在双向留学方面,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留学北京”的宣传招生、品牌项目、奖学金、管理服务等五大主题,推动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学在北京、融入北京、留在北京,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深化合作,大力开展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新交流机制,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北京市将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为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领域,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融合,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和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国家重点科技创新建设。
“京娃”系列智能体首秀
“AI教育+”迎来新场景
在教育专题展今年设置的七大展区中,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成为焦点,一批AI教育新场景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
教师AI通识教育任务线
在AI双师语文课堂展示区,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第十一小学的李姣老师正指导学生借助AI教辅工具,将古诗词“翻译”成生动的画面和音乐。“当抽象文字变成水彩画和旋律时,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变得更直观,课堂氛围彻底被激活了。”李姣向记者分享。
展会最大亮点当属北京市教委培育的“京娃”系列教育智能体。健康师“京小健”与课间助手“京小壮”首次亮相展会便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的目光。
![]()
健康身心线打卡任务
在“京小壮”趣味运动区域,一块智慧大屏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学生跟随着屏幕上活泼的卡通形象,投入地完成“小青蛙运动游戏”——蹦跳、深蹲、挑战关卡,玩得不亦乐乎。尽管满头大汗,他们仍意犹未尽。平谷第十一小学四年级2班的倪号宜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游戏很有意思!结束后还会公布跳远和蹲跳排名榜,可以看到自己和小伙伴的成绩。”
另一重磅成果“教育新地图”平台也首次亮相教育专题展。“‘教育新地图’旨在打造教育领域的‘大众点评’,构建新的教育业态和消费场景,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的便捷性与针对性。”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书记、主任秦蕾介绍,“教育新地图”以多模态数据整合和AI产品聚合为特征,全景化呈现多维智能生态圈,实现随到随用的精准教育模式。
![]()
教育新地图新消费线
据悉,该平台依托AI与地理空间技术,集学校、图书馆、运动场及研习点等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圈、运动圈、文化圈、消费圈”四维智能生态圈。平台创新性地通过虚拟数字人代表教育资源实体,依托深度语义匹配技术,为用户智能推荐合适的场馆或学习伙伴。
此外,教育高质量数据集也是AI驱动新域新质教育服务供给重要成果之一。据悉,北京市教委持续推动全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经过场景匹配、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和模型验证等六个环节,已完成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支撑命题组卷和教学诊断等应用场景,有效提升模型教育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
近年来,首都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和实践,聚焦区域新质教育体系化运作,形成一批场景化实践载体。同时,北京市从政策供给引领方向,构建公共能力链路。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新域新质教育的落地实践。
“全球教育资源超市”登展
打造一站式双向留学体验
走进教育专题展双向留学展区,仿佛步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教育资源超市”。这里汇聚了从宣传招生到培养就业的全场景服务,涵盖语言培训、院校申请、金融支付、学历认证、实习就业等全流程环节,为观众提供真正的一站式留学体验。
展区特别推出电子护照打卡趣味活动,通过微信端电子长图设计了两条精彩路线:
线路1:“留学北京”,汇聚汉考国际、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4个本土知名机构。
线路2:“出国留学”,涵盖法语联盟、澳大利亚展团等10个国际展商。观众可在7个打卡点通过汉语测试、文创集章、财商课堂等互动任务获得积分,兑换精美礼品。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盛行于唐代的漆扇,扇面的线条很漂亮。”体验区内,对外经贸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美纱琪告诉记者,除了沉浸式体验中外文化,她还可以在展会一站式获取留学资源与服务,在互动中规划个性化留学路径。
记者注意到,展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中国传媒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面向留学生推出了丰富的研学活动、特色课程和数字化留学与就业支持服务。作为主宾国,澳大利亚携17所顶尖高校及教育机构组成“国际豪华展团”亮相展会,一批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齐聚展区。
9月10日举办的双向留学产业合作论坛还发布了“留学北京”服务方案重要成果。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推出“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整合高校国际人才资源和企业需求,支持优秀留学生在京实习就业,助力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布了“来华留学全流程服务”,依托其全球网络布局,为国际学生提供从招录到就业的一站式支持。此外,“留学北京”服务新加坡项目签约、澳国立教育集团与保信集团战略签约等重要合作相继达成,为推动首都教育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全面启动
校企实现“双向奔赴”
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专区也成为今年教育专题展上吸引参观者驻足的展区。在此次服贸会教育专题展开幕式上,北京市重点推介了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其中,海淀与房山两区分别聚集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在专题展现场为高校与企业提供了一站式对接服务。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出台系列配套文件,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企业与高校联合技术攻关,推动高校高价值专利进行转让、许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提升转化成果效率。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区域转移转化中心致力于打造面向全国及海外的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综合平台。该中心以中关村学院区域、东升三期区域和中关村论坛永久绘制区域三个关键节点为核心,构建集成果孵化、技术交易、产业培育于一体的全链条转化体系。展区内设置多媒体交互系统,重点展示海淀区科创资源优势和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详细解析区域转移转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并带来多件AI实体展品,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落地成效。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选址良乡大学城与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该中心瞄准新型储能细分领域,打造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应用场景推广—安全保障”大闭环。记者在开幕式上了解到,该中心未来将在建设空间载体、成立实体化运营机构、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通成果“挖掘、筛选、验证、孵化、培育、应用”全链条,推动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
据悉,北京市下一步将大力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地,引领带动全国技术转移转化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采写:智雨荷 张秋颖 常悦
图片来源:首都教育
编辑:姜思瑶
校对:郜子雁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