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以前村里有矛盾,要么扯来扯去扯不清,要么跑村委会好几趟也没个准话,特磨人。如今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有人说事,线上就能办理,心里特别亮堂!”提及文坳村的变化,村民黄洋生感慨不已。
位于江西省遂川县西溪乡的文坳村户籍人口4652人,常住2386人。因文坳村由文坳、茶洞、暖水三村合并,土地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纠纷一度成为困扰村级治理的难点。尤其是年初,暖水片区腊树组因房屋问题引发的争执,前后调解近20次,耗时三个多月,当事人屡次变更诉求,不仅影响邻里关系,更迟滞了村庄发展步伐。
面对治理困境,文坳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建立“入户听诉”与“红色议事厅云调解”双轨并行机制,推动服务上门、矛盾就地化解,探索出一条高效集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三代表”沉到一线:听诉有力量,治理有温度
“解决村民问题,首先要让村民发声。”文坳村以强化“人”的建设为核心,组建起一支由党员代表、乡友代表、村民理事会代表构成的“三代表”听诉队伍,真正推动治理力量向下扎根。
6名党员主动亮身份、扛责任,担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今年以来已成功参与调解纠纷48起。乡友代表凭借丰富阅历与资源,重返“议事桌”,为村庄产业推进和设施建设提供宝贵建议,使“入户听诉”从家长里短延伸至发展大事。
村民理事会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村民代表与组长代表组合上门,全面收集和反馈民意,确保诉求“不落地、不遗漏”。
“一厅一会”数字赋能:云端议事,办事零跑腿
“人口分散、覆盖不全,单靠入户效率有限,数字平台有效补位。”村支部书记介绍。
5月,“红色议事厅”线上系统试运行以来,村民通过扫码即可申报纠纷、提交诉求、建言献策、申领补贴,实现“码上办、免跑腿”。截至目前,线上平台累计服务150余人次,办理效率和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针对外出务工村民无法参与村务的痛点,该村还推出“线上视频议事会”,通过云端会议实现远程参与。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邀请信任的亲友或第三方加入,既增强透明也体现温情。上月,外出务工村民张强通过视频参与产业路修建讨论,“虽然身在异地,但能为家乡出力,感到非常踏实。”
“四窗一入口”集成服务:一窗受理,闭环办结
文坳村“红色议事厅”线上系统打造 “四窗一入口” 服务体系,推行“一窗受理、闭环管理”,让村民办事 “少跑腿、好办事”。
系统包括“矛盾申报窗”实现纠纷一站式化解,全流程透明跟进;“村务建议窗”拓宽建言渠道,推动群众共商共治;“民生诉求窗”支持24小时响应,文字、语音等多种方式便捷上传,确保民呼我应;“便民服务窗”实现补贴查询、证明开具等业务“掌上办”。另设“议事入口”,村民可远程参与重大村务讨论,保障外出人群知情权和参与权。
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基层服务效率与治理水平,赢得村民广泛好评。
线下实体赋能:服务在家门,信任在基层
线上服务便捷,线下实体更暖心。“红色议事厅”实体空间科学划分矛盾调解、视频会议、便民服务等区域,配备轮岗专员与政策公示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办事点”“说理地”。
文化墙集中展示党员入户听诉、为民解忧的典型案例:协调土地纠纷、代办老人业务、组织环境整治……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故事,不断巩固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也营造出党建引领、人人参与的治理新生态。
矛盾少了、民心齐了、发展快了。“入户听诉+云调解”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更显著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罗翔、蓝名辉、李书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