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胆结石,但平日几乎没症状,或只有些容易被忽视的不适。正因如此,不少人放松了警惕,直到小问题酿成大隐患才后悔。今天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主任、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就来聊聊,日常生活中哪些身体变化,可能是胆囊发出的“求救信号”。
你的身体是否出现这些异常?
很多胆结石患者属“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类型,不少人误以为只有剧烈腹痛、发烧、黄疸等严重表现才需就医,这种观念易延误诊治。若您反复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排查胆结石:
01 上腹部不适
右上腹隐痛或饱胀,疼痛可向右肩背放射,油腻餐后常加重;若结石嵌顿于胆囊出口,可引发剧烈胆绞痛。
02 消化不良
早期症状太像胃病,如饭后恶心、腹胀、嗳气、厌油、容易拉肚子等,很多人自行服用胃药,反而掩盖了真实病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3 黄疸
结石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就可能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尿色变深如浓茶,这时务必高度警惕。
04 全身症状
在急性发作期,例如胆囊炎或胆管炎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病情已有所进展。
忽视胆结石,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胆结石绝不是“不痛就不用管”的小问题。如果长期忽视,它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01 反复炎症
结石不断摩擦胆囊壁,引发慢性胆囊炎,久而久之可导致胆囊萎缩、功能丧失。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胆道梗阻
结石一旦嵌顿在胆囊颈或掉入胆总管,会造成梗阻,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穿孔甚至腹膜炎。
03 继发感染
梗阻后胆汁滞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胆管炎、胰腺炎等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04 癌变风险
长期结石刺激会增加胆囊黏膜恶性病变的风险,尤其是病史长、结石较大或多发的人群。
ps:一旦检查发现胆结石,不论有无症状,都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手术治疗。尤其是已伴随慢性炎症、胆囊功能受影响的患者,更应积极干预,避免后续风险。
日常预防,记住这三招
01 吃的合理
规律三餐,尤其要吃早餐,避免胆汁过度浓缩。多摄入膳食纤维,控制油腻食物及高胆固醇饮食,每天充足饮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适量运动
坚持适度运动,避免久坐,加强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同时控制体重,切忌过快减肥。
03 及时体检
建议每年做一次肝胆彩超,尤其是有家族史、体型偏胖、饮食偏油腻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筛查。
特别提醒:一旦出现上腹隐痛、饭后不适、消化不良或皮肤发黄等症状,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要自行当胃病处理。尽早来院检查,明确是否与胆结石有关。如达到治疗指征,应积极配合专业治疗,早日解除隐患,才是对健康的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