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人第一招:“我饿啦!饭呢?”二、顶人第二招:“无聊死啦!陪我玩!”三、顶人第三招:“这里不舒服!快看看!”
“哎哎哎!别顶了!碗里的龟粮还没吃完呢!”
周末清晨,我正蹲在鱼缸前给小乌龟换水,它突然伸长脖子,用脑袋一下下撞我的手,力道不轻不重,倒像在敲小鼓。朋友小林凑过来笑:“你家乌龟是不是把你当‘人形痒痒挠’了?”我哭笑不得——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顶人”了,有时候是喂食时,有时候是换水后,甚至我路过鱼缸时,它都会突然冒出来顶玻璃,活像个急脾气的小监督员。
后来请教了养龟十年的老张叔,才恍然大悟:原来乌龟顶人不是“调皮”,而是在用脑袋发“信号”!这小家伙不会说话,却把需求全写在了动作里。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乌龟那些“顶人”的小心思,看完保准你直呼:“原来我家龟是‘社牛’!”
乌龟的“干饭信号”最直接——顶手、顶食盆、甚至顶鱼缸壁。
朋友小王家的巴西龟更夸张:每次到饭点,它先是用脑袋顶空食盆,见没反应,就转而顶小王的拖鞋,最后干脆用爪子扒拉鱼缸边缘,发出“哐哐”声。小王吐槽:“这哪是养龟?分明是养了个‘饭点闹钟’!”
其实乌龟的“干饭信号”和它们的生存本能有关。野生乌龟需要主动觅食,家养后虽然饭来张口,但基因里的“饥饿警觉”还在。尤其是幼龟和生长期的龟,新陈代谢快,饿得也快。如果发现乌龟顶人的频率突然变高,先检查食盆——是不是该加餐了?
不过要注意,乌龟“顶人讨食”也可能是“假性饥饿”。比如喂食后半小时还追着人顶,可能是食物不合口味(比如只吃虾干不吃龟粮),或者单纯想和人互动。这时候可以换种食物试试,但别惯着它“挑食”的毛病哦。
乌龟也会“寂寞”?没错!尤其是单独饲养的龟,活动空间有限,时间久了就会“找乐子”。
同事小李的草龟就是个“社交达人”:平时它爱趴在晒背石上晒太阳,但只要小李一靠近鱼缸,它立刻游过来,用脑袋顶玻璃,甚至用爪子扒拉,仿佛在说:“别光看啊,陪我玩玩!”小李试过放个小球进鱼缸,结果这龟追着球顶了半小时,玩得不亦乐乎。
乌龟的“互动信号”往往和环境有关。如果鱼缸里只有石头和水,没有玩具或藏身处,它们就会通过顶人、顶装饰物来“找刺激”。解决办法很简单:扔个干净的小球、放块浮木,或者定期换换鱼缸布局,让它们有“探索”的新鲜感。
另外,乌龟“顶人求互动”也可能是“求关注”。比如换水后、清理鱼缸时,它们会趁机顶你的手——这时候摸摸它的壳,或者和它说两句话,它就会满足地游开,活像个被哄开心的小孩。
最需要警惕的,是乌龟“顶人求救”的信号。
邻居陈阿姨的地图龟曾连续三天顶她的手,起初她以为是饿了,喂了食却不管用。后来发现乌龟的爪子有点肿,带去检查才知道是水质问题导致的炎症。原来陈阿姨最近换了新滤材,水质波动大,乌龟不舒服才会频繁顶人“报警”。
乌龟“求救信号”通常伴随其他异常:比如顶人时动作无力、食欲下降、壳上有白斑或异味。这时候要仔细检查环境:水温是否合适(25-30℃最佳)?水质是否清洁(每周换水1/3)?鱼缸里有没有尖锐物划伤它?如果自己搞不定,一定要及时带去看兽医——乌龟忍耐力强,等它“明显生病”时,往往已经拖了很久。
“原来我家龟是‘话痨’啊!”
现在再看到小乌龟顶我的手,我已经能“读懂”它的心思了:“今天龟粮里能不能加条小鱼?”“晒背石有点滑,帮我挪挪?”“水好像有点凉,开加热棒呗?”虽然它不会说话,但这些小动作里,全是对生活的“小要求”。
养龟久了才发现,这些慢吞吞的小家伙,其实藏着满满的“表达欲”。它们用脑袋顶人,就像小朋友拉妈妈的衣角——不是捣乱,只是想告诉你:“我在乎你,也希望你在乎我。”
下次你家乌龟再顶你,别躲啦!蹲下来和它“聊聊天”,说不定它会用更热情的顶撞,回应你的温柔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