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场景下,财务分析的目的:发现好公司,排除坏公司。
这里财务分析是指,以投资为目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数据进行的分析。具体而言,通过公开财务信息还原企业商业活动驱动力,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评估企业价值,辅助投资决策。
我的上一本书《简明财务分析:数据背后的商业模式和投资价值》(2025年6月出版)解决发现好公司的财务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双循环,七看八问两分钟。
下一本《财报真相》(预计2025年10月出版)则是揭露坏公司的极致-财务造假,分析方法:“三纵三横”一张网、两个识别框架、一个检查清单”。让财务造假无处遁形。
我认为,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常识,没啥高深之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并不需要我去写一本关于财务分析的书,其一是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第一版1934年之后,投资财务分析方法的著作汗牛充栋,如果要推荐,史蒂芬.H.佩因曼的《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估值》很好,不过科班财报分析方法是全场景、方法重、效率低、难落地,这也是事实。
其二是,我认为财务分析的工具方法都是一些常识,并不存在知识壁垒,大家都有常识,为什么还要写常识?现在AI那么厉害,没常识deepseek一下也就有了。
直到2021年我离开上市公司,应梁宇峰博士邀请在益研究开展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在大量案例实践中,我发现研究伙伴们虽然都具备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但是财务分析质量并不高,所谓:学了很多知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通常认为,财务分析做不好是因为没学过会计(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如何学习会计,我有一本书《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市面上已经没有正版,我还有些库存,需要的加我微信raojiaoshou9)。
可是,这些小伙伴都是金融财经硕士毕业,都学过会计,都有财务常识,分析财务数据也是一套一套的,但是效率并不高,质量也不敢恭维,后来我多次去大机构交流,惊讶发现他们的研究员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什么小伙伴们有财务常识却不管用?我发现,原因在于未能有效理解财务分析的边界。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
聪明的思考首先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不理解常识的边界,自然用不好常识。
在财务分析中,我发现有六方面局限性需要把握,我称之为财务分析的六条边界:1.有限信息;2.有限能力;3.有限认知;4.有限逻辑;5.有限怀疑;6.有限结论。
理解了财务分析的六条边界,我们就能更好地运用财务分析工具,更好地理解分析结论,更好地辅助决策。
下面是我在云南财经大学做的专题报告《财务分析的六条边界》的视频 ,看视频了解这六条边界。
有读了书的朋友来问,有没有课程可以听,已经安排,与第一财经合作录制线上课程,第一期《财报侦探:财务分析与商业价值》25节课,课程目录如下,预计9月中下旬第一财经app上架销售,敬请关注。
我的新书:今年已经两本!
新书《故事的力量》京东当当均有,讲故事是AI时代的必备技能,需要签名版可以联系微信号raojiaoshou9。
新书《简明财务分析》京东当当有售,需要签名版可以联系微信号raojiaoshou9
饶钢书籍:
之前读者告我《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正版买不到,我自己还有少量存书,如果需要,可以联系微信号raojiaoshou9。新书《故事的力量》《简明财务分析》,如果需要签名版也欢迎联系微信。
1.
2.
3.
4.
5.
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