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走到中旬,天高云淡,夜凉如水。
白露刚过,早起时地面上已经能看到一层薄薄的露珠,像细细的银线在晨光里闪烁。清晨和傍晚的凉意逐日加深,衣柜里的长袖慢慢取代了短袖的位置。
我一直觉得,“白露”是一个很温柔的节气,它不像立秋那样热闹,也不像霜降那般冷酷,而是悄悄提醒我们:夏天的炙热已经收尾,秋天的静美正在展开。
老家有句老话,“白露身不露”,意思是白露过后,别再贪凉;同样的,这个时节的饮食也要“收一收”,少吃寒凉生冷,多吃一些温润、应季的食材,让身体慢慢适应秋意。
今天想和你聊的,就是白露后一直到秋分前,这段时间餐桌上最适合的3种秋蔬和3种秋果。它们不仅好吃好做,还带着秋天特有的香气和温度。
一、秋蔬之首——莲藕
在南方,白露时节的藕已经脆甜可口;而北方的藕多在秋分前后迎来最佳口感。莲藕切面如雪,孔孔通透,有“通气”之美。
这时候吃藕,可以凉拌,可以炖汤,也可以煮粥。
我最喜欢的是排骨藕汤:
藕切滚刀块,带点厚度更能煮出粉糯感;
排骨焯水后与藕同入砂锅,小火慢炖两小时,加点姜片去腥;
出锅前调入少许盐。
秋日的午后,端一碗热乎乎的藕汤,藕粉糯入味,汤清而香,喝下去整个人都暖起来。
二、入秋应景——南瓜
南瓜是秋天的颜色,金黄透亮,切开时能闻到淡淡的甜香。白露过后,这个季节的南瓜粉糯而不柴,正是做主食的好时机。
南瓜蒸熟后可以打成泥,拌在面粉里做南瓜馒头,颜色金灿灿,入口松软,还带点清甜。
也可以把南瓜切块蒸熟,加牛奶小火搅拌成南瓜羹,早餐喝一碗,暖心又暖胃。
南瓜还有个好处——它的甜度天然,不需要额外加糖就很可口,这种“自然的甜”格外令人安心。
三、秋日暖意——胡萝卜
胡萝卜在夏末秋初生长快、口感脆甜,正值新鲜。白露后我常用它来煲汤或清炒。
一道胡萝卜牛腩汤,牛腩的醇厚加上胡萝卜的清甜,不需要过多调味就很香。切成小丁和玉米粒同炒,也是一道颜色明亮的家常菜——橙黄、金黄、翠绿在盘子里交织,看一眼心情就好了。
胡萝卜还有个小优点,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都能和它和谐共处,真算得上秋天餐桌的“百搭款”。
四、秋果里的“清甜第一”——梨
白露后的梨水分充足,咬一口,脆生生的汁水瞬间溢满嘴。街头水果摊摆满了皇冠梨、鸭梨、雪花梨,皮色金黄或带点青绿。
在我们家,白露后的梨有两种吃法:
直接削皮现吃,保留它的清脆爽口;
煮糖梨水,加冰糖和几片陈皮,小火慢煮,梨变得软糯香甜,汤水带着梨香与陈皮的微苦,非常适合微凉的夜晚喝上一碗。
五、中秋前的红宝石——石榴
每年白露前后,石榴树上的果子会在阳光下裂开,露出一颗颗红润的籽,像嵌着宝石的金盏。
石榴的甜酸平衡得恰到好处,直接吃能感受到一口秋天的鲜活。榨成果汁,颜色艳丽如酒,入口冰凉中带着香。
小时候,外婆总说石榴籽多,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所以每到秋天都会用一个篮子装满石榴送给亲戚朋友,算是祝福的信物。
六、秋日软黄金——柿子
白露后的柿子逐渐转黄变红,软柿子甜如蜜,硬柿子脆如苹果,各有各的美味。
我最钟爱的吃法是晒柿饼:摘下八成熟的硬柿,削去皮,挂在竹竿上晒,经过秋日的阳光和风,慢慢变得柔软、糖分外渗。一口咬下去,嚼到最后会有细细的柿霜,甜到心里。
家乡还有一道柿子饼——把熟透的软柿捏成泥,加上面粉、红糖,和成团后油煎或烙熟,外表金黄酥脆,里面却香软绵密,趁热咬开,甜香扑鼻。
买藕:挑选外皮光滑、无裂痕、颜色白净的,断口处若有糖心(棕黄色黏液)说明藕粉糯。
南瓜:秋天的老南瓜粉糯,适合做主食;嫩南瓜则适合清炒。
胡萝卜:细长型、颜色均匀的口感会更好。
梨:鸭梨脆甜,雪梨水分多,各有风味。
石榴:果皮有裂口但籽未发黑的反而更甜,是自然成熟的标志。
柿子:未全软的硬柿子适合切片凉拌,全软的柿子可直接吸食,或做甜点。
白露到秋分,是一年中少有的“静好时光”。不冷不热,不急不缓,像一首缓缓递进的歌。此时的农田、果园、菜地,都在用最丰盛的姿态酝酿着收获。
顺应节气,不是刻意追求什么养生秘笈,而是懂得看天吃饭、因时选材。三蔬三果,色彩鲜艳、味道醇厚,让秋天的餐桌既有烟火气,又有节日感。
愿你这个秋天的饭碗里,有藕的细腻、南瓜的温暖、胡萝卜的明亮,也有梨的清甜、石榴的热烈、柿子的柔软。更愿你在每一顿饭里,都感受到秋天的美意与从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