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个国家,总给人一种铁板一块的感觉,尤其是国防方面,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可最近几年,这潜艇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让人看清了高层那些猫腻。说白了,就是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卷入的一桩军购案,本该是加强海军实力的买卖,结果搞得像私人提款机一样,利益输送得明目张胆。这事儿从201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到现在2025年还余波未了,国家调查委员会刚出的临时报告,更是把内塔尼亚胡推到风口浪尖上。
潜艇丑闻的核心,是以色列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买潜艇和护卫舰。这公司是德国造船巨头,以色列海军需要更新装备,对付伊朗之类的威胁。本来以色列有五艘多尔芬级潜艇,够用,但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坚持要多买三艘,还加四艘萨尔6级护卫舰。总价高达20亿欧元左右,折合谢克尔是好几十亿。这笔钱从国家预算出,对以色列经济负担不小。
问题出在采购过程上,内塔尼亚胡的私人律师兼表亲大卫·希姆龙,是蒂森克虏伯在以色列的代理人,他从中拿佣金,利益冲突明显。还有米基·加诺尔,这人是蒂森克虏伯的以色列代表,后来成了污点证人,承认行贿高层亲信。其他嫌疑人包括前海军司令埃利·马罗姆、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任阿夫里尔·巴尔-约瑟夫等人。他们涉嫌通过操纵招标,让蒂森克虏伯中标,换取回扣。
为什么说这是私人提款机?因为这买卖不单纯是军购。内塔尼亚胡绕过正规渠道,推动交易。他把国家安全委员会当成自家工具,建立平行外交线,不听军方意见。海军评估说,现有的潜艇够用,多买是浪费,可内塔尼亚胡不理,坚持推进。2010年代初,谈判启动时,他直接干预,让委员会主任约西·科恩(后来当摩萨德局长)单独处理敏感事宜。科恩瞒着国防部,提交误导报告,只挑有利数据上报内阁,省略风险和成本超支。
结果,决策基于片面信息,批准了多余采购。更有甚者,内塔尼亚胡还默许德国向埃及卖类似潜艇,这事儿2014年曝光,本来以色列有权否决,因为埃及是潜在对手,可他没挡住,损害了以色列在地中海的优势。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牵扯国家安全,外界关系和经济利益都受损。
丑闻是怎么曝光的?2016年左右,以色列媒体先挖出线索,警方介入调查。案子编号3000案,跟内塔尼亚胡其他腐败案并列。调查发现,希姆龙利用内塔尼亚胡关系,帮蒂森克虏伯疏通关节。加诺尔行贿数百万谢克尔,给海军高层和政客。马罗姆涉嫌收钱,推动合同。巴尔-约瑟夫则在国家安全委员会里帮腔。内塔尼亚胡本人一开始被列为嫌疑人,但2019年,警方觉得证据不足,没起诉他。不过,他的亲信都栽了进去。2022年1月,新政府上台后,批准成立国家调查委员会,专门查潜艇案。委员会成员包括退休法官和专家,花了三年时间收集证据,访谈上百人。
2024年6月,委员会发出警告信,给内塔尼亚胡、科恩、前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等五人。信里直指内塔尼亚胡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对外关系和经济利益。为什么这么严重?因为他不记录会议谈话,向内阁和国防机构提供选择性报告,还做虚假陈述。科恩则未经授权推动采购,隐瞒行动,营造虚假态势。警告信一出,内塔尼亚胡否认,说这是政治迫害。他的支持者也闹腾,攻击委员会和法院。可公众反应冷淡,加沙冲突和日常安全问题分散注意力。
到2025年9月,临时报告出来了。这报告不是最终版,但结论够重磅。委员会认定,内塔尼亚胡和科恩在决策中存在系列问题:他们把国家安全委员会变成私人执行机构,绕过正规参谋流程。报告指出,采购与国防需求脱节,多余潜艇挤压预算,其他军种如空军升级受影响。
更气人的是,内塔尼亚胡允许德国卖潜艇给埃及,没经过内阁讨论,这直接削弱以色列海军优势。科恩的报告误导性强,遗漏关键情报,导致高层基于假信息行动。报告还提到,内塔尼亚胡试图拖延调查,向高等法院请愿,质疑委员会合法性。他的支持者天天煽动舆论,攻击司法系统。这事儿反映出以色列政治的深层问题,腐败不是意外,而是长期政策瓦解制度的结果。
为什么说这丑闻发酵到现在还没停?因为内塔尼亚胡还在台上,他的刑事审判从2020年5月开始,涉及其他案子如Case 1000(收礼)和4000(媒体操控),但潜艇案虽没直接起诉他,委员会报告却让他难堪。2024年9月,检察院决定不对他开刑事调查,可委员会是独立查,焦点在行政失职上。2025年报告一出,媒体炸锅了,《国土报》社论说,如果在正常国家,总理早下台了。可以色列现在战事不断,公众对腐败麻木了。内塔尼亚胡利用这点,拖延审判,2025年6月法院取消几场听证,审判推迟到11月。他每周出庭三次,否认一切罪名。
这案子对以色列影响大着呢。海军是国家命脉,潜艇携带核武器潜力,对伊朗威慑关键。可多买的船挤压财政,2020年代以色列经济本就因疫情和战争吃紧,这笔钱本该投民生或医疗。对外,德国卖船给埃及,让以色列在中东战略吃亏。蒂森克虏伯也卷入丑闻,德国政府调查自家企业。内塔尼亚胡的亲信下场惨:加诺尔转污点证人,获轻判;希姆龙、马罗姆等人被起诉,审判中。科恩2021年卸任摩萨德局长,转私人领域,但报告让他名声扫地。
到现在2025年9月,丑闻还在发酵。委员会继续工作,最终报告可能明年出。内塔尼亚胡的审判也悬着,没结案。他领导的联合政府摇摇欲坠,反对党要求他下台。可他靠右翼盟友撑着,继续处理加沙和黎巴嫩事务。这事儿提醒大家,权力集中一人手里,容易出问题。潜艇本是守护国家的东西,结果成了利益工具,这不光是内塔尼亚胡的责任,更是整个体系的警示。以色列民众该醒醒了,别让腐败毁了国家根基。
这潜艇丑闻不是小打小闹,它牵扯高层腐败、国家安全和经济损失。内塔尼亚胡的角色虽没刑事定罪,但委员会报告铁证如山,他的失职显而易见。希望以色列能从中吸取教训,别让私人利益凌驾公共之上。否则,国家命脉真就成提款机了,大家的日子都难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