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2025年4月23日,北大国发院联合多家知名出版机构、书店和校友读书会组织,举办商学共创日悦读会专场活动,本文根据得到APP增长思维30讲主理人、《真需求》作者梁宁在活动现场的主题分享内容整理。
变化一:市场的规模化和迭代速度前所未有
今年是2025年,这个世纪已过去四分之一。回顾18-20世纪的历史,往往一个世纪的主题会在开场20年后揭开序幕。
2025年开年就显得不寻常,首先是《哪吒》这部电影,票房成绩断层领先,其次是DeepSeek发布后迅速登顶140个国家的苹果App Store下载排行榜。
朋友曾问我,《哪吒》票房到100亿是不是太夸张,我说不夸张,电影属于情绪价值商品,最卖座的电影所承载的情绪,代表着这个国家大众最愿意为之买单的情绪。春节时,票房电影成为家庭、团队等“小型团建”活动的重要选项。大家愿意为此消费,也是适逢盛世的一种体现。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中国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单一市场,有9亿多人生活在城镇,网民11亿。有电子商务付费记录的人超过9亿,这一数字是美国人口总数的3倍。我们使用统一的语言和货币,遵循统一的市场规则,还有统一的情绪唤起能力。
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强大,爆款产品如DeepSeek能瞬间触达大量用户。数据显示,一款产品抵达1亿用户所用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万维网用时7年,Facebook用时4年6个月,微信用时1年2个月,ChatGPT只用2个月,DeepSeek仅用7天,这是全球从未有过的速度。
这意味着什么?我以微信为例,微信用户一定用的都是智能手机,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手机整体用户有5亿人,当1亿用户安装微信,意味着就有1亿人抛弃了传统的功能性手机。这就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同样的时代更迭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中国市场上有1700多款汽车在售,总销售量2000万台,新能源汽车占据半壁江山。拆分来看,燃油车有1500多种,新能源车有200种,其中比亚迪占100种。1500多款燃油车总共卖1000万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燃油车一年仅卖几千台,这个量对于燃油车是灭顶之灾,因为汽车特别依赖规模效应。并且,新能源汽车1000万用户数不仅是市场增量,还意味着很多人在抛弃上一代产品。有朋友说现在再开原来的燃油车,会觉得像干了个大活,特别累,需要下巨大的决心才会回去开燃油车。
在人人都被连接的时代,超越性体验的产品更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哪吒》和DeepSeek一样,都提供了超越性的体验和能力,也就是它们满足了用户的真需求。
变化二:体力红利转为智力红利
要想做时代的企业家和企业,必须紧跟国家的趋势和方向。目前,中国的优势已从体力红利转变为智力红利。
过去二十多年,高校持续扩招培养出的理工科毕业生累计达6千万,年富力强的工程师人才储备数量已超过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在此背景下,DeepSeek在国外已有的AI框架基础上提出新框架,有人认为这是意外,但紧接着国内其他企业的创新立刻跟上,众多应用随之涌现,就不能再用意外来解释,这正是我国人才创新能力涌现的体现。
这其实经历了一个过程。
最初中国的优势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劳动力便宜,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污染问题意识不足,当时无数企业靠大规模低端供给成长为有规模的企业。
接着中国构建了全球范围内最大、最全的供应链系统,而且供应链协同效率极高。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的特链(特斯拉汽车)、果链(苹果手机),河南的猪肉香肠、河北的小箱包和义乌的小商品供应链等也很厉害。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能力强,更是产业集群的协同效率高,再结合中国互联网运营的特点和能力,在应对挑战中诞生了大批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产品经理、技术人员和中小微企业家。
再接下来是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本质上是中国供应链能力外溢,叠加全球电子商务渗透率提升,以及全球社交媒体驱动,使我们能在国内凭借互联网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效率,以及国外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做生意。如今这条路陷入无尽的微小竞争,而以《哪吒》和DeepSeek为代表的另一条出路横空出世——依靠本土原创的创新能力获取新用户和新增长。
自然界中,一个生物长大了,其他生物自然会害怕。瑞·达利欧曾说,“都盯着关税,你们没有看到很多的崩溃已经开始。”
其中一个正在快速长大的生物就是智能体。人和AI共生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人工智能不仅是独立的产业,还是很多产业的底层支撑,甚至可以称之为基础设施。比如我们一年卖出1000万台新能源车,底层有智能带来的用户体验价值,从导航到智能音箱都有。对于带孩子的母亲,智能音箱本身就是一种“省妈模式”。孩子不断提问,母亲要是一直回应就无法休息,有了智能音箱,孩子就有人聊天。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从两三岁起和AI就是朋友。人类可能对小孩不耐烦,但AI对他可以保有无限耐心,总能承接他的情绪,显然这个Ai朋友会非常受欢迎。
我有朋友还做了帮分手女孩戒掉前男友的Ai项目。女孩失恋后往往情绪容易波动,时而想回头求复合,时而想咬牙坚持,还有很多生活点滴,像今天吃了什么、看到一朵云之类的,没人可以分享。这时有Ai能承接她的情绪需求,还很友好、具备心理医生的能力。朋友反馈说,这个项目上线后的使用量是之前做聊天机器人的1千倍。人和AI共生的时代才开始几个月,由此推论,未来20年世界必然发生巨变。
变化三:从供给过剩转向稀缺为王
我们经历了城镇化和互联网化,过去20年,即从2000年起,成长性的根源几乎都离不开这两个重大变化。
对于城市化,中国推动了7亿人迁入城镇,建设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或两个美国。对于互联网化,中国企业基本把现实世界的内容都搬到了互联网上。
如今生意不好做,首先是因为这两件大事已经完成。同时,过去几十年大家一直在追求工业化、标准化、效率化、规模化。原来中国物资极度匮乏,快速生产标准化产品,满足最基础的物质需求,然后高效提供就能成为大企业。但如前所述,现在年轻人有了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和圈层需求。
从产品角度来看,原来的模式也不可持续。我把产品价值分为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比如电影是具有情绪价值的商品,一瓶矿泉水是典型的具有功能价值的商品。情绪价值是偏主观的,功能价值是偏客观的,标准和参数描述也都清晰,这也就意味着功能价值产品极易被仿制。现实也是这样,一旦某个产品在市场上得到规模验证,就一定会被其他厂家大规模仿制生产,该产品就必然走向过剩,过剩就会引发价格踩踏。
我们都清楚稀缺对于商品价值的意义,稀缺性几乎可以说是商业的第一性原理。“物以稀为贵”,稀缺才有价值。在商品的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中,想成为资产的商品,稀缺性是重要因素。比如黄金因稀缺性和稳定性被认可为货币,进而成为人类共识。尤其是在供给过剩的年代,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权力和优势,关键在于掌握怎样的稀缺度。
在我看来,稀缺度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关键因素:
1、优质的供给,《哪吒》是优质的情绪价值供给,DeepSeek是优质的功能价值供给。
2、对消费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3、品牌价值。品牌有两个必备价值,不具备就不能称为品牌:一是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品牌就像熟人,同等条件下熟人有优先权,至于这个熟人怎么样则是另一回事;二是溢价率,比如同样是一杯咖啡,瑞幸卖10块,星巴克能卖30块,这源于品牌与用户的关系。
变化四:让用户需要和喜欢已经不够
品牌与用户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四个层次:需要、喜欢、认同、归属。
以《哪吒2》为例,春节档大家需要一部合家欢的电影,老少皆宜,《哪吒2》满足了这种需要。接着是喜欢,《哪吒2》没有做成传统的漂亮小孩,而是设计成性格拽拽的丑小孩,加上人物间的互动等,很多人觉得喜欢。然后是认同,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哪吒2》时,很少有人谈论情节是否好看,更多是讲细节,比如某个2.8秒的镜头用了8个月制作,自豪中国也有这样的匠心之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对《哪吒2》制作团队精神的认同,进而认同他们的作品,人们成为“自来水”到处宣传。最后才是归属,影片中关于孝的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及其文化对家庭的归属。
需要、喜欢、认同、归属中,需要是最刚性的关系,也是一种冷酷的关系,它对应的功能价值具有客观性,而所有客观的东西必然是无情的,客观评判不涉及感情。喜欢是一种情感,具有开放性,比如喜欢水不妨碍喜欢咖啡,喜欢某个歌手不妨碍听其他人唱的歌,喜欢某个明星不妨碍看其他电影。喜欢代表某种倾向性,会让人记住,会专门去搜索,但是对需要的东西无需记住。喜欢还因其开放性,没有忠诚度要求,忠诚始于认同。
认同意味着有相同,也就有不同,就是不在同一个圈子的彼此都会觉得对方是异类,而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梗,交流时心领神会、其乐融融,如果和圈外人说话,对方根本领会不到位,这也是圈层消费的特点,也导致不同圈子之间的人越来越不爱交流。
认同是忠诚的起点,而忠诚并非自愿,而是源于与新的、不同的对象建立连接很麻烦,保持忠诚则更方便。需要、喜欢、认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归属则不然,它比个人更大、更重要。判断一个人对某件事是否有归属感,要看这个人是否愿意为它而战、为它让渡自己。人们对于需要的东西可以抛弃,等有条件了再获取;喜欢的东西也未必重要,很多人原本相处很好,但是多年未联系后,甚至想问候都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彼此不需要,难以进入对方的生活,所以喜欢也很脆弱。
忠和孝这两种情感之所以能最大程度触动中国人,因为它们背后都是归属感:忠是对国家的归属,孝是对家庭的归属。中国人对归属感的重视,尤其是家国归属感的重视堪称独一无二。
四层关系中,最深层的关系是归属,最痛苦的关系是只有需要而没有喜欢,根本谈不上认同和归属。
如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上班,因为他们只是需要一份工作,甚至只是需要这份工作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既不喜欢所做的事,也不认同单位里的同事和领导,对单位更没有归属感,上班自然痛苦。很多单位对员工也只是需要,比如某些大厂将招募新员工称为“买入执行力”,把人的能力工具化拆解,缺什么工具项、能力项就去市场买。人对工具的需要永远是冷酷的,谁便宜、谁好用、谁功能多就用谁。在这种观念主导下,35岁被大厂抛弃成为必然。
我们有幸亲历中华民族从农业民族进化为现代民族,至少在肉身和虚拟生活上都已拥有现代生活方式,虽然很多观念和习惯还保留着过去的特点。
未来,人和AI共生,还会有更多新变化和可能性,相信中国市场一定会新陈代谢、万物共生,但前提是我们有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能认清大势,创造或找准真需求。
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