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普通通的花卷,菜单上竟然标着三十三块,一碗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豆腐汤,竟敢要价六十九元,还有一个售价二十一块的馒头,这些高昂的菜品引起大家的讨论,难道以后连大馒头都吃不起了吗?
9月10日,企业家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就是卖得贵的预制菜,这种高价卖预制菜的实在太恶心了,也引得无数网友调侃,这得是月薪两万的人才敢进去的地方吧,骂归骂但是有网友发现线下店铺的顾客量还是非常的多。
预制菜为什么能卖那么贵?网友嫌贵为什么线下店铺依然是人挤人?
西贝能卖到如此高价,其实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主要是为了过滤筛选顾客的层次,将那些追求性价比的人挡在门外,精准地筛选出一群愿意复出高昂费用来消费的高质量顾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可选择范围非常广泛的时代,决定今天吃什么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内耗,西贝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多年来保持着稳定的菜品口味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无需思考、不会出错的完美选项。
对很多不爱冒险的老顾客来说,走进西贝就能享受到非常好的体验,顾客支付出去的高昂消费,一部分是为菜品,另一部分其实是在购买西贝的贴心服务,享受到闭着眼点都好吃的省心与信任。
这份信任感对于注重健康的家庭来说非常合适,虽然菜单上是昂贵的价格,但是西贝也在不遗余力宣传和承诺顾客,他们用的食材来自西北的有机农场,牛羊都是自然放养,烹饪主打零添加和纯天然,保证顾客吃到嘴里是健康的。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商务宴请,选择西贝就能够体现出一个人体面又健康的选择,高昂的菜单就能让客人看到请客人的诚意与重视,让请客的人有面子,也让被请的人感到被尊重。
进入西贝餐厅里温暖而不刺眼的灯光,照在在精致的餐具上,还有服务员脸上热情洋溢的微笑,语气轻柔,让顾客感觉自己是被照顾和尊重的,让那些在职场中疲于奔命的白领们,能够暂时从现实中抽离,获得片刻的喘息和放松,这种服务周到的感觉,在这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少见的。
一个普通的馒头被加上一个草原奶香馒头的新名字,它的价值就超过了食物本身,消费者吃到嘴里的不再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而是对精致健康生活的想象。
春天的香椿莜面节,秋冬的那达慕羊肉节,甚至还有情人节的亲嘴打折节,这些周期性的活动持续在刷新顾客的体验,它们这样新颖的宣传方法吸引着消费者主动地去自愿消费,这种你情我愿的消费观慢慢的就拉近了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情感。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西贝的菜单对家庭选择上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菜单上的价格看着很虚高,但是商家却花了很多的心思,父母们虽然支付了高昂的消费,但是能享受到一段能让自己安安静静吃顿饭的宝贵时间。
走进西贝,你会发现它简直就是带娃避难圣地,有专门的服务员会过来给孩子制作各种可爱的气球,免费的贴纸和涂色本能让孩子安靜好一阵子,有的服务员甚至还会变个小魔术来哄娃开心。
店内循环播放着动画片,角落里还设有孩子们最爱的冰淇淋机,这些保姆级的服务让父母得以从追着喂饭、时刻看管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这中间的利弊,父母们算得比谁都清楚,多花几十甚至上百块钱,换来一两个小时的省心和清静,这性价比简直太高了。
更聪明的是,西贝连父母的心理负担都考虑到了,他们将儿童餐精心设计成中英双语的益智绘本形式,让家长带孩子下馆子这个行为增加了一些教育的意义,这一下子就消解了很多父母内心的负罪感,让这笔高消费变得心满意足。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因健康问题退学,拿着家中凑的5000元本钱开始创业,到如今企业年营收超过62亿元,拥有400家直营分店,创始人贾国龙和他的西贝证明了这一路的艰辛是成功的,他硬是把一张简单的菜单,变成了一种能够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宝藏。
西贝的争议与火爆本质上是两种消费观念的互相冲突造成的,一方是坚守性价比的实用性消费,他们用超市里几块钱一袋的馒头来对比,觉得21元一个简直是疯了,另一方是追求心理价值的体验型消费。
他们愿意为环境、为健康、为省心、为被尊重的感觉而买单,并且觉得这份钱花得不一样、花得值,西贝没有试图去取悦所有人,它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后者,并用持续火爆的生意证明了,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为好的体验付费,是一门利润丰厚且前景广阔的生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