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的天安门广场,钢铁洪流汇聚,宛如一场国力的宣示。然而仅48小时后,南海波涛涌动,局势紧张。正当阅兵方阵的轰鸣声余音绕梁之际,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却对台湾议题进行大胆表态。视线迅速转向南海,许多国家如加拿大全舰、澳大利亚驱逐舰高调穿越台湾海峡,仿若在演绎一出精心编排的剧本,这一切似乎是得到美国的默许与支持。中国的反应也愈发坚定,不再仅限于口头抗议,而是以“讲道理—行动—反制”的方式明确立场。菲律宾,便成了这场大国博弈中的第一个“出头鸟”。
消息显示,从8月20日到9月6日,在短短的17天内,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国轮番在南海“打卡”,展现出时间上的严密衔接与议题上的高度一致,绝非偶然。五角大楼刚刚发布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就将台湾海峡列为“首要关切”,随即盟友们开始行动,显然是在按剧本走流程。对于美国来说,南海的局势是一个低成本的“试纸”,既能够测试中国的反应能力,又能观察东盟内部的团结程度。菲律宾自视为“最大的美资受援国”,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把多个美军基地视为“永不沉没的航母”,幻想能通过美国的保护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然而,历史已多次证明,美国在关键时刻往往选择“声势到达,实质后撤”,菲律宾在这场局势中并非真正的盟友,而是可被消耗的“前沿耗材”。
值得一提,菲律宾在这一局势中打出的三张“错牌”正是导致其走向困境的关键。首先是靠山幻觉。菲律宾错误地将“共同防御”理解为“自动参战”,一旦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国会需要完整的立法程序,菲律宾却先行将红线画好,反而逼自己走入死胡同。接着是历史依赖。过去,菲律宾曾凭借海警船数量少、吨位小的优势,在南海进行频繁的越界行为。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海岸警卫队舰队,菲律宾再想继续“碰瓷”,只会遭受来自中国海警的高压回应。最后是战略误判。菲律宾错误估计了东盟的态度,认为东盟会默许其对抗中国的行为。实际上,东盟国家尤其是印尼和新加坡早已警告菲律宾不要将区域议题置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然而菲律宾却执意与美国绑在一起,最终只能遭致区域的孤立。面对此局势,中国迅速立场明确,外交部发言人直指菲律宾的行为为“彻头彻尾的侵权挑衅”。接着,东部战区也通过实弹射击以及海警的跟监驱离行动,展示出中国的实力与决心。
此外,中国在经济上也对菲律宾实施了实质性的反制措施,包括暂停对菲律宾的重大基础设施贷款和对菲律宾出口商品加征临时关税。而暂停“菲律宾包机游”的政策,又让菲律宾在旅游业上饱受打击。对于菲律宾而言,短期来看,其农业、基础建设和旅游等行业都面临重创,预计GDP增速将大幅下滑;中期内,南海的油气开发将受到限制,菲律宾的能源安全将岌岌可危;而长期来看,若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菲律宾将被淹没在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成为被边缘化的“棋子”。更为严重的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开始出现反弹声浪,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政府的对外政策,反对将国家战略牢牢绑在美国战车上。正如九三阅兵所展现的,除了高超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战略的提升与自信。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展现了其应对能力与反制手段。菲律宾的命运提示了后续的其他国家,应在大国博弈中审慎行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