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结了亲,就是一家人。
但你发现没有,有时候走得越近,心却越远。
张阿姨最近挺郁闷。
儿子结婚三年,她和亲家母原本处得挺好,经常约着一块逛街喝茶。
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聊天时,吐槽了一句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会省钱”,没想到亲家母脸色一下就变了。
原来那句话正好戳中了,对方女儿(也就是她儿媳)最近“大手大脚”的事儿。
就这么一句无心的话,导致两家人,整整一个月没说话,小两口也跟着吵了好几次。
张阿姨后来才明白:亲家之间,真的不是走得越近就越好。
走的太近,是非就来了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成家了,对方爸妈也就是自己家人了。于是啥话都说、啥事都管,还以为是“真心换真心”。
殊不知,亲家之间最大的误区,就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你说,孩子工作太累,她听成,你嫌她女儿赚得少;
她说,小两口该要孩子了,你觉得是在催你儿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亲家之间没一起生活过,缺乏信任基础。
一句平常话,都可能被曲解成“话里有话”。
更麻烦的是,一旦小夫妻吵架,两边老人一掺和,小事立刻变大事。
你护你的孩子,我疼我的儿女,最后变成两个家庭的“对抗赛”,小两口反而里外不是人。
亲家≠亲人,别强求“一家亲”
实话实说:亲家,本质就是一种“社会关系”,不是血缘亲人。
亲人吵架,吵完还能坐一桌吃饭,因为血脉断不了;
朋友闹掰了,大不了不再来往,谁也不碍着谁。
但亲家呢?
你不能完全不往来,又没法真的像自家人一样,什么都能包容。
处得不好,最难受的是中间那小俩口——一边是爸妈,一边是岳父岳母(公婆),帮谁都不是。
所以,真正明白的父母,不会强求跟亲家“处成亲人”,而是懂得:
保持距离,就是对子女最大的支持。
最好的亲家关系:有分寸不越界
那该怎么处?其实就八个字:
保持距离,以礼相待。
1.少插手小俩口的事,除非主动来问;
2.少评论对方家的事,不站队不指责;
3.平时偶尔问候,大事出面帮忙,平时各过各的。
就像老话说的:“远香近臭”。适当的距离,反而能让关系更轻松长久。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会用“亲近”绑架子女的婚姻。
有时候,有分寸的关系,才是对儿女最好的守护。
你觉得,亲家之间该怎么相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点个赞吧,刷到都是有缘人!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人生智慧。
你的支持是我进步的最大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