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冷漠,镇定自若的反义词不是急赤白脸,是无语。
据说在看到淘宝闪购日订单量份额首次超过美团,美团创始人王兴无语了。
众多周知,美团能打仗、善打仗,是踩着数以万计尸体活下来的,能扛着老牌BAT、新牌BAT的轮番攻击,把份额越打越大,护城河越挖越深。
前两年,字节做外卖,前段时间,京东做外卖,我一直说,反复说,美团的护城河比想象中的深,深的多,深的多的多。
结果这次,被淘宝啪啪啪啪的打脸。
难道真没有资本穿不透的护城河?难道把饿了么装进淘宝,真就那么神奇?
本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一会儿再起来的原则,我这两天看了一些资料才恍然大明白,真就是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原来淘宝是用拼多多的方式,降维抢了美团的生意。更可怕的是短时间内,美团还真没有好的反击方式。
这是美团外卖模式决定的。
01
骑手,美团外卖的关键一环
外卖,这生意确实难做,美团,烧了十几年的钱,扛下了各方各面的骂,打完百度打阿里,打完阿里打抖音,打完抖音打京东,打完京东,你猜怎么着?又打起了阿里!
结果一算账,光景好的时候一年净利润2.8%,稍微动一下干戈,半年就亏出个百亿补贴。
为什么这么难?
外卖链条跟天津卫一样,太复杂。
想送好外卖至少折腾明白商户、骑手、平台、用户四个环节,同时让四个环节有多难?就这么说,经济学、区块链、教育等众多行业都存在“不可能三角”,也就是一件事情但凡存在三个要素,同时搞定都不可能。
四个环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三个要素还多一个,而且这一点还是直接把三角形干成了三棱锥。
三棱锥有多难?他每一面都是不可能三角。
那美团是怎么解决的呢?骑手,关键破局点。
美团说自己以客户为中心,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相比线上app的稳定,线下是串联商家、消费者的关键环节,消费者下单后,多长时间收到,以何种方式收到,遇到问题的反馈,可以说,骑手是美团消费者体验的第一责任人。搞定了骑手,就解决了八成以上消费者的问题。
于是美团一边给骑手发包括基础配送费、时段补贴、天气补贴、特殊订单、绩效奖励在内的各种激励,刺激骑手之间竞争抢单去跑,
一边制定包括超时扣运费、阶梯式扣运费、消费者投诉罚款、差评经济赔偿在内的各种惩罚措施:
违规类型
具体行为
2023年及之前处罚措施
2025年新规
超时配送
订单未按时送达
- 首次超时:扣5%运费+信用分-20
- 二次违规:扣10%运费+信用分-40
- 三次封号
- 取消经济处罚,改为积分制(超时单扣3-6分)
- 初始12分,通过准时配送恢复积分
服务规范
"微笑行动"未完成拍摄
- 单次未完成:扣当月奖金15%+信用分-5
- 连续3次未达标:取消评优资格
- 未完成拍摄扣服务分5-8分(每分=1.2元)
- 连续3次未达标暂停接单1周
投诉与差评
消费者投诉服务态度差/配送失误
- 首次投诉:罚款50元+信用分-20
- 二次投诉:罚款100元+信用分-40
- 首次投诉:扣服务分3分
- 二次投诉:扣服务分5分+强制培训
装备与仪容
未穿工服/未戴头盔/工装不整洁
- 首次罚款10元,二次起翻倍
- 工服损坏全额赔偿(如冬季工服100元)
- 首次违规警告,二次扣服务分2分
- 设备损坏按折旧赔偿(如保温箱用1年报废)
交通安全
闯红灯/逆行/发生事故
- 扣12分安全分+暂停接单1周
- 全责事故需赔偿用户损失
- 扣安全分(闯红灯6分/逆行4分)
- 事故赔偿改为保险理赔为主
虚假订单
虚假定位/篡改地址/私自取消订单
- 罚款500-2000元+永久封号
- 商家连带处罚(下架店铺)
- 扣12分+限制接单30天
- 首次违规可申诉豁免
恶意行为
刷单/虚假投诉/诱导用户取消订单
- 罚款1000元+永久封号
- 扣6分+冻结账户7天
- 二次违规永久封号
特殊场景
极端天气未完成配送
- 暴雨红色预警区域仍扣运费
- 自动延长配送时间20%+豁免超时扣分
申诉机制
申诉失败需承担后果
- 申诉成功率约35%
- 失败后加重处罚
- AI辅助核验(匹配路况数据)
- 申诉成功率提升至68%
事实证明,胡萝卜加大棒,不但适用于拉磨的驴,同样适用于拉外卖的骑手。
然后美团一骑绝尘,先把饿了么份额打的越来越小,接着把买了百度外卖的饿了么的份额打的越来越小,又抗住了京东的冲击。
既然这套打法如此奏效,估计饿了么、百度外卖、京东琢磨着没能耐创新,还不会致敬嘛,于是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以至于成为外卖行业的标准模式。
问题是简单的抄袭复制不可能成为胜利者,照此发展下去,美团会继续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然后就不出意外的出现了意外。
被拼多多抄了家的阿里,发现了美团打法里的bug。
美团为什么要补贴骑手?因为骑手关键,激励措施里已经显示他们确实连接了消费者和商家,他们维护了消费者体验,他们保证了订单的交付,保证了美团订单总量的持续增长。
骑手只是保证订单交付的手段,订单是本质。
订单?这可是阿里多么痛的领悟呀!
02
订单?拼多多的启示
拼多多怎么抢的淘宝的生意?
黄峥早在创业之初的2016年就给出了答案
拼多多和淘宝的模式有本质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你就很难做反向定制。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拼多多赢在:挟订单以令商家。
有了订单,不愁商家挤破脑袋来做生意。
哪怕“跟着多多混,三天饿九顿”。
哪怕“拼多多开店就像人生,赚钱是过程,赔钱才是永远的家。”
只要人多,人多订单就多,量大了就有可能赚钱,结果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商家,一边骂着娘,一边继续跟拼多多混在一起,试图赚上钱。
订单?淘宝没订单吗?
做电商也是哲学问题,哲学必须搞清楚蛋生鸡还是鸡生蛋,阿里、京东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蛋”,阿里的使命叫“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京东自诩为供应链科技公司,都是从商家视角看电商,他们是在帮助商家卖货,做流量、做用户规模甚至支付、物流都是因为商家需要。
既然那么多蛋,那就做鸡吧。拼多多选择以“c端”为突破口,坚定的跟用户站在一起。
为什么拼多多只有商品,没有商家?因为用户只需要购买商品。
为什么做仅退款?因为出现争议,用户的优先级高于商户。
为什么商品评价里没有差评?产品功能里没有购物车?因为差评和购物车是影响用户决策,是某种意义上的减分体验。
为什么要做百亿补贴?因为用户需要便宜,还需要对平台的信心。
这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问题,站在用户视角,一切为了从用户出发,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为了让他们快速买到商品,一下子就都通畅起来。
用户满意了,订单自然就来了,有哪个商家能拒绝订单的诱惑?
于是在商家的美好梦想之中,拼多多反超了淘宝。
在此过程中,阿里肯定少不了复盘,反复对其颗粒度,洞察到了订单是拼多多的关键抓手。那为什么不迭代新打法,以订单的逻辑,打破行业壁垒,搭建新矩阵,下一盘大棋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03
8000万单,淘宝闪购的降维攻击
前段时间,曾流传着一份淘宝闪购专家纪要,即便阿里做了澄清,但以其记录的详细程度,澄清的含糊程度,以及删除的力度,都足以作为参考。
据这份纪要显示,订单是淘宝闪购的破局点
淘宝闪购终极目标是在停掉补贴的情况下还能稳在8000万日订单以上,换算成每天40亿人民币左右的交易额,可以盈利5000万。
为实现这个目标,阿里也打造新模式
以订单为可交易资源,比如一个网格里每天能产生多少单,一年下来利润多少,那么负责这个网格的服务商在把单量做高之后还可以转手卖给别人,交易的商品就是「一个日订单xxx的网格」。
这种模式先进在哪里呢?咱们把“订单”换成“土地”。
外卖模式出现之前,不存在订单,美团选骑手破局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只要成为骑手就有“地”耕,“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而阿里将订单视为可交易资源,则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网格服务商们只需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小岗村当年粮食产量增长2.7倍的事实告诉我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真能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土地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是不是不难理解淘宝闪购的势如破竹?毕竟对降维打击要有起码的尊重。
然而阿里这套模式也存在先天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有土地,但订单不是土地,没法像土地一样实在、稳定,因此,阿里必须也只能强行把订单固定下来,也就是纪要里写的8000万单:
这8000万单的构成预期是,4000万餐饮外卖,1800万商超日用,1400万茶饮甜品,800万品牌连锁,这800万的供给必须来自天猫,确定有利润的;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不惜把天猫引入进来,当然按阿里的说法,这叫即时零售。
而这800万天猫订单也是阿里模式的杀手锏,众所周知,美团也有餐饮、商超、茶饮,具体合作方式即便困难重重,但也可以谈。
问题是美团上哪里找800万品牌连锁订单?找黄峥借,还是找东哥借?
既降维攻击你,还让你没法反击,这是阿里出招狠辣之处,也是美团难受的地方。该如何解开这道难题?考验王兴智慧的时候到了。
而只要此战不败,蒋凡阿里太子的位子稳了。
欢迎关注“ 杨泽l社交式增长 ”,我将一边分析牛人,一边以lululemon、Yeti冷藏箱、德祐湿厕纸、宝宝馋了为案例,分析如何在细分群体里寻找赚钱的机会。
杨泽是谁?
·《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产品冷启动》作者。
·就职过互联网大厂,曾负责脉脉、Totok等多个细分市场产品从0到1增长工作。
·资深品牌架构师。对外经贸大学、阿里巴巴UMIC课堂、36Kr Eclub特邀讲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虎嗅、techweb专栏作者,曾出版《精益营销第一课:产品冷启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