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随着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制的完成意味着,从202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职工相同享受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以这里无论是养老金的待遇核算还是养老金的调整,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职工都将会保持统一。那么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工资想要达到7000元以上,那么可以说还是结合养老金的核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我们分别来看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2025年计发基数*(1+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所以通过公式不难看出有三个变量就是2025年计发基数、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所以这里第一点影响条件,就是该人员身处的地区是有要求的,如果是身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计发基数较高的水平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会影响整体的基础养老金的。
由于2025年计发基数各地区都尚未下发,所以现根据2024年计发基数来看,辽宁省去年丹东市的计发基数,作为偏远地区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计发基数是7201元,同比2024年深圳市计发基数是11181元,所以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深圳市相比较于丹东在计发基数上面差距了11181-7201=3980元。如果将差额带入该人员的基础养老金中会有多少差异呢?我们假设该人员缴费年限是40年,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基数是1.5的话
(11181-7201)*(1+1.5缴费基数)/2*40年*1%=1990元。
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仅仅计发基数不同地区的改变基础养老金就有着1990元将近2000元的差距,所以可见经济发达地区计发基数较高也是作为一项影响条件!
那么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较长的缴费年限以及较高的缴费基数同样作为影响条件,影响着养老金。因为养老金秉持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所以可以说无论是养老金待遇核算还是养老金调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缴费基数,这里缴费基数不仅影响着基础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同样影响着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存储额。
因为按照1.0缴费基数缴纳保险在个人账户存储额中的体现跟按照1.5缴费基数缴纳保险的体现一定是不同的。假设该地区1.0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7121元,如果该人员按照1.0的缴费比例,7121元每月缴纳的话每月进入到个人账户就是7121*8%=569元;如果该人员按照2.0缴费比例,每月进入到个人账户就是7121*2*8%=1139元;如果该人员按照3.0缴费比例,每月进入到个人账户就是7121*3*8%=1709元;可以看出不同的缴费基础进入到个人账户存储额也是不同的,所以多缴多得的激励原则下,基数更高肯定会有更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然后我们再看缴费年限,这里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如果该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那么在2014年10月份之前由于养老金双轨制未开始,所以2014年10月份之前的缴费年限都应为视同缴费年限。所以不难看出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涉及到过渡性养老金,更长的视同缴费年限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肯定会影响过渡性养老金更高!
并且第四点影响条件就是对于岗位以及职称的要求,因为根据过渡性养老金=2025年计发基数*过渡性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所以这里的过渡指数就是根据退休人员职称职级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如果想拥有更高水平的养老金支撑也是非常关键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