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通知来了!临沂立下目标!

0
分享至


近日

临沂印发重磅文件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沂市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临沂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10条措施》的通知

临政办字〔2025〕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临沂市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临沂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10条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1日

临沂市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稳住传统优势产业“四梁八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临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聚焦健康肉制品、绿色果蔬加工、精品粮油及深加工、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承接省布局重大生产力,通过标杆引领、样本示范、平台赋能,引导更新换代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分类梯次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创新化发展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树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

重点打造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健康肉制品等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建立有话语权、辨识度、标志性的“临沂版”现代产业体系。到2027年,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供给能力升级行动

1. 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发展“翅膀工程”,注重整合、集约、协同,依托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科技大市场、沂蒙新质产业园等,链接上海技术交易所、南方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谋划建设沂蒙应用科创城,推动“学城、创城、产城”深度融合。完善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盯住龙头、骨干、专精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共性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 有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聚焦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堵点、卡点,编制技术需求和项目清单,组织高校院所及创新团队来临“揭榜挂帅”,联合开展重大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装备水平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高等院校、企业等在先进制造领域牵头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成果转化的深度融合和双重突破。到2027年,新推广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25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3. 不断提升产品品牌质量。支持制造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扶持壮大专业化设计公司,提升设计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积极开展“好品山东”建设,组织参与“好品山东”宣传推广,提升临沂品牌培育动力。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云上展厅”平台申报,向全国推介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好产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

(二)实施数智技术赋能行动

4. 强化数字化引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提速建设2个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费县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围绕加强县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数据资源建设,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集成示范。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全市“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00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5. 加快智能化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应用,推动重点制造业行业大规模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建立农产品智能溯源系统,到2027年建成40家以上先进级智能工厂。全面推行蔬菜、畜牧数字化应用,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应用。加强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推进临沂市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等建设,拓展“临沂商城·中国大集”(Chinamarket)数字商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商城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临沂商城管委会、市商务局)

6. 协同网络化应用。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机制,推广工业以太网、5G等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的应用,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企业与数字服务企业高效联接,形成“5G+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建促用、以用带建”的良好局面。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机制,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量级,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7.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攻关,广泛宣传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积极推广碳捕集封存技术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碳排放行业应用,加大二氧化碳在大棚种植、高端化工品转化等领域的应用力度。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力争到2027年,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00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8. 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流程优化。持续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加快低碳冶炼技术的推广应用。规划实施智慧交通物流运输项目,协同工业大宗物资运输绿色多式联运。实施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精准管理,持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如期完成1家焦化、2家短流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实施费县国电# 2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重点行业绿电消费比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到2027年,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9. 促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尾矿、矿渣、冶炼废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聚焦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稳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快招引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推进纺织品再生利用。加快兰陵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罗庄区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作用,推动再生铝循环利用。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废钢等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到2027年,探索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10. 建立绿色生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广应用科学施肥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在煤电、钢铁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货车,构建货运超充网络,推动工程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大力宣传绿色理念,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绿色产品、能源管理体系、碳足迹等涉碳类认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产业集聚集约行动

11. 打造标志性产业链。重点打造健康肉制品、绿色果蔬加工、精品粮油及深加工、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精细化工等标志性产业链。到2027年,健康肉制品产业链建成国家级健康肉制品产业创新中心,产值突破1200亿元;绿色果蔬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后价值,产值达到150亿元;精品粮油及深加工产业链新培育年产值过50亿元的头部企业2家以上,产值485亿元以上;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链完善饰面材料、胶黏剂、木业装备、五金配件、玻璃、钢木布艺皮革等“六大配套产业”,产值达到1660亿;精细化工产业链集约化布局、绿色化发展、高端化升级,规上产值达到55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

12. 突出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级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和省级临沂市高端工程装备集群作用,带动高端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农机等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力争重点产业集群每年争创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集群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在生物化工、新型肥料等优势化工领域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雁阵形产业集群,招引一批“填空型”企业、“强基性”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前后互通、“卡位入链”,融入当地产业集群,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集群化延伸、规模化扩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13. 做强产业园区主战场。坚持全市产业园区“一盘棋”谋划,抢抓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有序推动开发区扩区增容。加快建设沂蒙新质产业园、电创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全面盘活低效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立体布局产业空间,垂直整合产业链群,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园区建设提质提效。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力争到2027年,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实施产业融合互促行动

14. 加快产业链贯通发展。支持建立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推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推动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精准绘制质量图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共生。每年新增制造业单冠企业15家以上,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0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

15. 推动行业耦合发展。引导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等产业链条互为供需、循环衔接,推进钢化联产、钢焦化氢项目建设,加大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钢产品研发,完善“冶炼-热轧-冷轧-精深加工-应用”产业链条;加快钢投新能源、和正矿物油加氢等项目投产达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16. 深化三产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发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抢抓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机遇,培育融合发展典型。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向农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推动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预制菜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提标提质提效行动

17. 强化标准引领。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强化标准创新,积极参与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健康肉制品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推动循环利用、设备更新等领域标准升级,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左右。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减污、再生原料产品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大力推广节能产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18. 强化质量监管。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活动,推广典型案例示范和行业提升指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质量标杆典型经验培育和推广工作。夯实产业质量发展基础,到2027年,进一步完善以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质量沂站”为节点,县区线下服务站联动的“1+N”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质量支撑。(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9. 强化品牌意识。持续推进品牌高端化,按照梯次培育机制,强化系统培育和技术帮扶,到2027年,“好品山东”达24个、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达130个,力争更多的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健康肉制品等产业链链主企业获得“泰山品质”认证。加强品牌保护,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商标侵权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以“产自临沂”为统领,以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推介重点,持续开展优质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粤港澳系列推介活动,扩大“生态沂蒙山 优质农产品”美誉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保障措施

(一)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全市“一盘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以及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实扛起责任,认真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任务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要落实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集成。抢抓国家政策增量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转型发展资金等政策,用足用好省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传统产业提供包括融资咨询、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临沂金融监管分局)

(三)严格评级评价。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发挥评价结果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落实差别化电价等政策措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严格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抓好依法依规处置违规产能,推动低效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或退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临沂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10条措施

为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特制定如下10条措施。

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赋能转型发展行动,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健康肉制品等标志性产业链开展数智化改造、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用好“算力券”政策,降低企业“用算”成本。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探索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高端工程装备等领域工业互联网推进路径,持续扩大服务能级,重点打造工程机械(装载机)产业供应链等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建设2个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到2027年,培育8个省级“产业大脑”,建设30个省级以上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二、加快数字商城建设。拓展“临沂商城 中国大集”数字商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商仓流园展金贸服”融合汇通。推广复制“新明辉”模式,建设数字供应链垂直电商集群,打造电商园区、直播基地,壮大网商群体。到2027年,省级以上电商示范项目达到50处,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搭建跨境服务平台,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跨境贸易综合服务,赋能商城千企出海。用好国家物流数据互联开放试点机遇,提升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汇集能力,创新物流数据互换和解决方案,探索“来数加工”“数据保税”和数据交易等数据贸易新业态。发展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集约化模式,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牵头单位:临沂商城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三、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发展数字文旅,加快文旅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智慧旅游虚拟体验服务、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到2027年,推动全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发展数字金融,用好国家级金改试验区机遇,塑强地方综合金融服务品牌,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累计融资授信规模过千亿元。推进供应链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上云、用数”,到2027年,供票业务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发展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推广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模式,构建“产品+内容+场景”的全链式生态。加快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创新零售、无人驾驶等新增长点。深化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临沂商城管委会、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市交通运输局)

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加快农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支持“互联网+农机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农业、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以电商渠道放大“产自临沂”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到2027年,累计创建7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5个以上智慧农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五、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实施特色软件名园、名企、名品“三名工程”,建强龙湖软件园、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等10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20个左右首版次高端软件。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临沂商城管委会)

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制定临沂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规范公共数据资源运营管理,探索数据资源确权登记、数据资产评估入表等数据应用新模式,加快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持续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开展行业数据交易机构运营试点,完善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机制。举办“数据要素×”大赛,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每年形成10个以上优秀解决方案,带动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提升“沂蒙慧眼”系统服务能级,加强涉企数据汇聚和算法迭代升级,每年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授信5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七、创新拓展数智应用场景。加快钢铁、化工等行业AI大模型应用推广,开展园区运行、研发试验、设备巡检、安全管控等“人工智能+”应用,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运营水平。深化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煤矿、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布局一批虚拟电厂,推进源网荷储数字协同、智能升级,建设绿色智能电网。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拓展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商圈、智慧停车、智慧运输、智慧水利等典型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八、加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双千兆”网络工程,提速5G网络商用规模应用,部署“万兆光网”试点;到2027年,建成5G基站3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加速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增强乡村数字化发展支撑。统筹布局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淮海(临沂)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优先支持绿电占比超过80%的新建算力中心项目。到2027年,全市算力规模突破350P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九、强化数字人才引育。适应数字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精准育才引智。鼓励临沂大学等高校加强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建设,培育创新型、实用型数字人才。推动校企深度协作,共建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共同体,孵化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大数据局)

十、强化要素保障。每年培育遴选一批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加大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实融合重点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资金。争取省级工业领域政策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探索混合用地供应,单一工业用地中可突出主导用途,兼容仓储、商业等混合用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工业用地、科教用地兼容其他用途(不包括商品住宅)建筑面积不超过15%的,仍按工业、科教用途管理。建成的工业标准厂房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分割及分割转让。(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

视频号上新啦

来源:琅琊新闻网微信综合

编辑:郑倩 二审:徐帆 三审:丁文成


小琅这个月全靠你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琅琊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琅琊新闻网
临沂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16996文章数 147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