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走了一条许久未走的路,恍如隔世。处于风波之中,很多师生的心境或许都大体如此。
万林艺术博物馆,阴郁而庄重,带有点倔傲,却又无奈地坐落校园中央。
穿过马路,落英湖旁边的花园入口,竟然发现零星分布着彼岸花。我对彼岸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儿时记忆。秋日傍晚放学后,背着书包到菜地里找妈妈。妈妈在菜地劳作,我在旁边和花草虫儿玩。偶尔搭几句话。
夕阳西下,一种似菊花,色红、弯卷,喜生长于坡地,在杂草丛生中傲然独立的花,瞬间让人感动。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种野花竟然有个凄美的名字,叫彼岸花。此时,我已离乡多年,童年已经消逝,但幼时和母亲在菜地相处的情景,却愈发清晰。
沿着碎石路上坡,猛然发现,整个花园都是彼岸花。它们在风雨中独立,天气阴暗,没有阳光,却壮观而美妙。
步上樱花大道,路旁又是零星散落着彼岸花。我想,秋日属于它,让它在秋日里代替樱花,成为樱花城堡的主人,或许没有多少人会持异议。
理学楼门口,一批校友在照相。旁边接待的老师说,是数学系校友40周年聚会。他们都穿上了学校的文化衫,天南海北,不少从国外回来,还有的带着孙辈。这个年纪还能相聚母校,让人感慨。
校友对母校的感情,一如子女对母亲的感情,时间愈长,愈是深沉。无论外界有多少风言风语,对母校的爱是真诚的。
理学楼里面的院子,总是空荡寂静,适合独处,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之一。武大最让人喜欢的便是,古建让人感觉庄严肃穆,但它有语言,身处其中的人情不自禁会与其对话。
院子里的春夏秋冬,各有景色,在这里安静地站站、走走、坐坐、想想,自己和自己交流,很是享受。
理学楼后面有一段平常无人问津的台阶,拾级而上,旁边有一棵老树。冬日里,台阶、枯树、古建和暖阳,身处其中,总会勾起《天净沙·秋思》里“枯藤、老树、昏鸦”的悲沧感。
樱花城堡的小路是用瓦片砌起来的,适合上下坡,防滑又古朴。我的腿受过伤,走这条路就特别舒服。这也是我喜欢上下班绕路经过樱花城堡,办公室坐久了可以去走走的原因。走路是“经过”,却产生思考、想象和思绪。
从瓦片路下来,过马路,走一段,来到绝望坡。这里走路的学子总是气喘吁吁的,爬坡的电动车总是慢悠悠的。在这条路上,社会学院就是他们的希望。到了社会学院,就是胜利。
暑假期间,我留守学院,每天都有不少女生在社会学院打卡。据说,有一本很是流行的小说,故事的背景和主人公,设定的是武大社会学院的老师。有一次,我问打卡的女生,社会学院在小说里的形象如何?她说:很好!
到了办公室,发现窗外一朵特大特鲜艳的月季,竟然朝办公室长,都要长到房间里了。开学以来,实在是太忙,都没有看看窗外的风景。风物长宜放眼量,其实不拘泥于眼前和当下的细事,眼光放长放远,风景往往就在眼前。
对了,社会学院本周末有个全国社会学院的院长论坛,这是一个聚焦于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会议。我看了议程,简单朴实,是讨论真问题,真讨论问题的会议。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