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方案与实施亮点
1.基层预处理:精准修复,筑牢防护基础
缺陷检测:采用无人机扫描与人工勘察结合,全面定位裂缝、剥落区域及碳化层。例如,某项目发现外壁存在5处裂缝、12㎡混凝土剥落区域,碳化深度达3mm。
修复工艺:裂缝处理:对宽度<0.2mm的微裂缝,采用低压注浆技术注入环氧树脂浆液;对0.2-1.8mm的裂缝,沿裂缝开凿V型槽,填充聚合物抗裂砂浆,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增强抗裂性。混凝土修复:用高压水枪清洗表面粉尘与老化涂层,再用聚合物修补砂浆填充裂缝、找平剥落区,确保基层平整坚实。碳化层处理:对混凝土碳化层进行打磨处理,深度达3mm,露出新鲜基材,为后续涂层提供良好附着基础。
2.防腐涂层体系:多层防护,适配湿热环境
底漆:涂刷环氧封闭底漆,含防霉剂,干膜厚度≥80μm。渗透型树脂可深入混凝土孔隙5-10mm,增强基层强度,同时阻隔水分渗透,抗渗等级达P8,有效防止氯离子侵入。
中涂:喷涂玻璃鳞片环氧漆,鳞片含量≥22%,形成物理屏障抵御酸雨侵蚀,且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增强耐候性。干膜厚度≥80μm,云铁鳞片呈层状排列,形成“迷宫效应”,提升涂层抗裂性,经-15℃~30℃冻融循环测试200次无开裂。
面漆:选用氟碳改性丙烯酸面漆或聚氨酯面漆,干膜厚度≥60μm。面漆具备三大特性:耐候性强:户外使用寿命≥8年,长期暴晒不粉化。抗污性好:表面光滑不易积尘,雨水冲刷后即可洁净,降低维护成本。耐磨抗冲击:硬度达2H,可抵御日常检修碰撞,保护内部涂层。
3.美学创新:工业设施的艺术化转型
地域文化融合:部分项目融入福建“海丝文化”“闽南红砖建筑”元素,如塔身中部嵌入“福建港”篆刻图案与海鸥剪影,采用金箔质感颜料点缀,增强艺术层次感与地域辨识度。
二、安全管控与技术创新
1.作业平台与人员防护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与冷却塔外壁保持300mm间距,设置防护栏杆与挡脚板,每两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人员资质:作业人员持“高空作业证+防腐施工证”双证上岗,佩戴双钩安全带、防滑鞋及防霉菌口罩,夏季作业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环境管控:配备温湿度计与酸雨pH值检测仪,当湿度≥85%或遇降雨时暂停施工,雨后需重新打磨基层确保附着力。
2.涂层性能验收
外观质量:涂层色泽均匀,无流挂、针孔、橘皮等缺陷,安全标识清晰规范。
物理性能:厚度检测:底漆+中涂+面漆总厚度≥330μm,合格率100%。附着力测试:拉开法测试≥6MPa,耐冲击性无裂纹。耐湿热性:经40℃、95%湿度环境测试1000小时,涂层无起泡、脱落,附着力保持率≥80%。抗霉性: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霉菌生长测试,结果为0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