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董兆瑞)9月11日,海淀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了解到,海淀区“两区”建设多项数据位居全市前列。其中,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五年来,海淀区不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淀区商务局局长罗飞介绍,海淀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截至2025年8月,累计新增“两区”项目2982个,落地出库项目2097个,外资项目入库、出库数量均位列全市首位。
在“两区”建设中,海淀区深入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全力推动24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见效,其中21项已经在中关村示范区全域或全国推广。五年来,共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向全国复制推广,9项向全市复制推广。
据了解,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始终排名第一,位列“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之首。海淀区已形成1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和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截至2025年8月,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占全市3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4家,独角兽企业51家,均占全市40%以上。
产业发展方面,海淀区在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全链条开放。海淀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头雁”引领和赋能千行百业,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全市占比约66%。医药健康领域,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产业,建设“北京市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培育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多个孵化及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业领域,2024年,海淀区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总营收2448亿元,占全市31.2%。
同时,海淀区着力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把科技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聚焦以未来信息为主,以未来制造、未来健康为辅的“一主两辅”未来产业赛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