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车主晒出后挡风玻璃残留的“测试车”静电贴印,再次把品牌推上风口浪尖。
小米高管解释:只是内部抽检,湿毛巾一擦就没。可视频里,车主拿毛巾来回蹭,字迹仍隐约可见。业内跟帖打脸:量产车根本不该带任何标记,留痕至少得贴一个月外加暴晒,出厂前还有PDI检测,怎会漏掉?质疑声四起,官方却保持沉默,只私下提出“积分+洗车”私了,车主拒绝签保密协议,补偿秒变钥匙扣,剧情瞬间反转。
类似“挤牙膏式”回应,SU7车主已见怪不怪。5月“碳纤维机盖”被曝无真实风道,数百位准车主集体维权,小米甩出2万积分“冷静期”,再无声息;3月高速严重事故至今无后续结论;第一季度中大型纯电质量榜,SU7排名垫底,投诉区却天天刷新:车灯翘边、车机死机、订单延期、定金难退……黑猫平台相关帖子已破1600条。
一边是“大定破十万”“交付创新高”的海报铺满电梯,一边是车主维权帖被下架、账号被标记“高危”。当营销声量盖过质量与责任,爆款故事就开始漏光。
汽车不是手机,一次OTA升级救不回安全,一次删帖也抹不去胶痕。小米常把“与用户交朋友”挂嘴边,但朋友之间,最怕的就是已读不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