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德国施华蔻洗发水翻车了,但没想到是栽在了一个翻译上。
施华蔻洗发水被曝烫发套装将“Virgin Hair”直译为“处女发质”,引发性别标签化争议,一时之间网友评论出现两极分化,有人斥其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也有人争议是否过度敏感。
在美发行业,“处女发质”是一个特定术语,它指“没有经过任何烫染漂、焗油等物理、化学处理过的头发”。这一术语源于“Virgin Hair”的中文翻译,业内普遍称为少女发或幼女发,指的是纯天然、零伤害头发。
或许迫于舆论压力,昨天施华蔻道歉了,表示翻译未能准确传达原意,并承诺换“原生发质”包装,不过姗姗来迟的道歉,被网友认为回应滞后,再加上品牌过往多次违规被罚,被质疑道歉不够有诚意。
施华蔻作为全球三大美发化妆品品牌之一,出现这样的疏忽实在不该,包装是面向大众最直接的沟通窗口,本应经过严格审核。
施华蔻表面是翻译失误,实则是暴露出跨国品牌在性别议题上敏感度不够谨慎,以及对于跨文化跨专业审查缺失不够重视。
要知道,在社交媒体时代,品牌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品牌方必须提高敏锐度,摒弃带有刻板印象的专业语言,充分考虑社会语境,展开本土化的沟通,增强认同感和同理心;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思潮变化,尊重不同群体的情感,这远远比固守术语更重要。
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过,绝对不要制作不愿意让自己的太太、儿子看的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