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与波音公司的联合试验验证了MQ-28“鬼蝠”的自主作战能力、数据共享功能,及与有人战机的协同能力。
一架灰色涂装MQ-28改型无人机正在飞行。图片来源:波音公司
据nextgendefense网9月11日报道,波音公司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AAF)合作完成MQ-28“鬼蝠”无人机测试,证实了该机型在协同作战中的实战适用性。
这款最初被定义为“协同作战飞机”(CCA)的无人喷气机,通过“2025能力演示项目”累计完成150多个飞行小时和2万小时虚拟测试。
较原计划提前四个月完成的试验证实了该平台在模拟任务中的自主能力,以及作为战力倍增器实施编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MQ-28与有人驾驶战斗机协同飞行的演示画面。图片来源:波音公司
该项目还验证了该协同作战飞机与预警控制系统的整合能力,MQ-28能在各作战单元间传输数据并转发至有人驾驶平台。
MQ-28全球项目总监格伦·弗格森表示:“演示证明MQ-28的技术成熟度、CCA的实用价值及其在未来混合力量体系中的应用潜力。”
波音公司表示,经验证的技术特征将融入下一代量产机型,标志着该产品正从原型机阶段向初始作战能力阶段迈进。
设计与能力
波音将MQ-28称为“专用定制”飞机,旨在以更低成本和人力需求实现变革性作战能力。
其开放式架构能快速适应新兴威胁,集成航电系统和传感器可促进与周边平台的实时数据共享,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正在进行发动机试车的驻停MQ-28。图片来源:波音公司
作为协同作战飞机,“鬼蝠”被设计成为下一代战斗机的“耳目延伸”,提升有人战机的生存能力,并扩展空军作战半径。
MQ-28“鬼蝠”机身长38英尺(11.7米),续航里程超过2,000海里(2,302英里/3,704公里),成本仅为传统有人平台的十分之一。
波音公司在官网声明中强调:“该机型专为与现役军机配合作战而设计,能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中提供作战关联性、持续性与生存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