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四大主力之一,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
四野炮兵阵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夺取东北成为国共两党斗争的战略重点。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领导,1945年9月,一批中央领导率领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
随后,山东军区抽调5万余人,新四军抽调3万余人,加上其他各个解放区抽调的部队,共计10万余人挺进东北。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边阻击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一边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队伍迅速扩大。
东北民众踊跃支前
10月底,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部队改编为5个纵队和4个独立师,并建立了10个炮兵团及高射炮兵大队。这是四野的前身。
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新成立6个纵队。同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人民解放军整编为东北野战军,下辖第1,第2兵团。
林彪(中)察看前沿阵地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残军纷纷退守长江以南。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下辖4个兵团共12个军以及两广纵队;1个特种兵司令部。至此,这支铁血雄师从1945年刚出关时候的10万人,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万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虎”。
塔山阻击战
挺进东北三年多的时间里,这支英勇的部队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无数次生死较量。
1946年10月至1947年10月间,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新开岭战役、临江战役(又称四保临江);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血战四平,为东北战场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士们在冲锋
1947年5月以后,连续取得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胜利。国民党军队被分割、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
1948年9月12日到11月2日,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指挥东北野战军,历时52天,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彻底消灭了盘踞在黑土地上的反动势力,解放了全东北。
大军入关
此后,这支英雄的部队又作为中国共产党问鼎天下的战略预备队挥师入关,同华北军区部队一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了北平(今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研究平津战役作战方案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又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劲旅。麾下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足以引为自豪的战史。
平津战役胜利后,四野大军马不停蹄一路南下。1949年5月,强渡长江,解放了武汉。
历经安新战役、宜沙战役、鄂西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以及广西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到1949年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陆。
宜将剩勇追穷寇。经过短时间练兵,四野以木帆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开始了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摧毁了国民党残军陆海空“立体防御”,直捣天涯海角。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
渡海歼敌
第四野战军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50年4月,取消番号,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
解放战争期间,四野在血与火的拼搏中,以排山倒海之势,从零下40度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战场,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80余万人,有6万余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永为后人敬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